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以及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系统(Neer)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应用于肩周炎临床治疗中在改善肩关节功能以及疼痛症状方面的效果理想,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肩周炎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关节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ROM评分、AD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OM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在应用关节松动术基础上,采用ESWT治疗效果显著,即刻镇痛作用突出,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间8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肩周炎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的差异,对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肩功能,减小患者疼痛感,是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39例接受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证候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功能受限、肿胀、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和关节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肩袖损伤患者中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例。对照组接受功能锻炼,观察组接受体外冲击波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杨立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1):1804-1805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肩三针温针灸对肩周炎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半导体激光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肌力、疼痛、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结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周炎疼痛程度,提升肩关节功能,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关节松动术联合用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不同分成A组与B组各32例。B组行温针灸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降低及升高幅度均高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可减轻关节疼痛,解除关节活动受限,促使患者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2例肩周炎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肩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功能、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肩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联合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中治疗效果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圆利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接受诊疗的肩周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圆利针疗法,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结论:圆利针疗法治疗肩周炎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海桐皮汤外敷熏洗治疗中晚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中晚期肩周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参考方案。方法:对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本院JDPN-VC型系列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联合海桐皮汤外敷熏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本院JDPN-VC型系列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单一治疗。以肩部疼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作为指标,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肩部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海桐皮汤外敷熏洗治疗中晚期肩周炎,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冲击波治疗,观察组为低剂量组,冲击剂量为2000次/冲击点;对照组为高剂量组,冲击剂量为3000次/冲击点。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即刻肩关节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与高剂量相当,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李锋华 《中国康复》2017,32(4):316-318
目的:探讨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关节粘连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平衡针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PRI、VAS及PPI评分及Mell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8%、70.7%,P0.05)。结论: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可显著的改善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中小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158例中小型肩袖损伤,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恢复情况、肩关节疼痛程度与肩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20%高于对照组的86.08%(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ROM及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1)。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1)。治疗后,2组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中小型肩袖损伤效果确切,并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温针灸在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Lequesn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VAS评分、Lequesne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Lequesne评分均可见升高,但观察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棍棒操疗法对改善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28例,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2组均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棍棒操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棍棒操能进一步缓解肩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海桐皮汤外敷熏洗治疗中晚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中晚期肩周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参考方案。方法:对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本院JDPN-VC型系列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联合海桐皮汤外敷熏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本院JDPN-VC型系列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单一治疗。以肩部疼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作为指标,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肩部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海桐皮汤外敷熏洗治疗中晚期肩周炎,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肩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桂生  黄宁  谭汉青 《大医生》2023,(1):101-103
目的 探讨松解手法联合不同深度温针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浅刺温针灸联合松解手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深刺温针灸联合松解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得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康复时间与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开展深刺温针灸联合松解手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改善肩关节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针对炎性病灶提升治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RSWT)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6例取痛点处或以肱二头肌长头腱为中心,采用RSWT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15例肩部痛点给予微波治疗,每日1次,2组均配合关节松动术,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7、14和28d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肩关节前屈活动度(ROM)及Constant-Murley评分(CMS)评定肩关节疼痛度及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肩关节ROM及CMS评分在治疗7及14d时均明显上升(均P〈0.05),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28d时2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WT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较快改善肩周炎肩关节ROM,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萘丁美酮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鄢陵县中心医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收治的85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萘丁美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联合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CM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MS评分比治疗前高,VAS评分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周炎患者经萘丁美酮联合冲击波治疗可缓解肩部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