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实施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82例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围手术期预防措施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系统组与参照组,系统组采取全面系统化预防护理策略,参照组采取普通预防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预防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系统组预防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护理之后同期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系统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对外推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而言,在围术期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该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的价值,并对比两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有1例,占比2.5%,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有6例,占比15.0%,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5)。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狐狸,效果显著,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预后,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少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将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患者19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98)。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IPC),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和IPC。围手术期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包括评估患者危险因素,针对性进行宣教;合理补液,防止血液高凝状态;术后早期活动;饮食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IPC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属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近年来临床妇科术后发生DVT明显增多,曾经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死亡事件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作为医护人员了解发病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普外科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44例/组。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手术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弹力袜穿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普外科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丽  张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69-16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15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LEDVT 2例,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30例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骨科收治的盆骨骨折或下肢骨折的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一般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一般的预防护理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预防,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分别在术后24 h、术后1周时的Autar评分(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评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1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1周时的Aut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和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骨科手术患者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时骨科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陈兰玉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56-105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Clarke等犤1犦报道,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全膝置换术后D V T的发生率为66%,可以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生活质量。2001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对57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了  相似文献   

10.
王桂芝 《中医正骨》2002,14(7):57-57
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可以导致肺梗塞 ,威胁病人生命 ,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 ,长期影响生活质量。吕厚山报告〔1〕,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DVT形成的发生率为 4 0 .0 % ,致命的肺梗塞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如何降低发展成肺栓塞的几率.方法:对5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进行评估,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几率.结果:5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只有2例在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治疗后均治愈,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加强在围手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强化风险意识教育,积极妥善的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发展成肺栓塞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在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9年4月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临床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例,比较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干预效果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均高,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低;生理领域、社会限制、生活状态与生命活力评分较对照组高;研究组干预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4.62%),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且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血栓形成有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其后遗症则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由于静脉淤滞、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犤1犦。我院血管外科近年为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郑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75-175
探讨护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影响。孕产妇在怀孕后期,尤其是围产期由于腹腔压力较之前有所增大,羊水黏稠度增高等各种因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了减少意外事故,应对妊高症孕产妇积极早期采取护理干预,防止孕产妇产前、产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抗凝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该院进行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基该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利伐沙班片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予以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分析比较应用不同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3例(6%),对照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13例(26%),两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膝上和膝下15 cm周径都有所缩小,且采取抗凝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经过1、3、5、7 d治疗之后,患者膝上15 cm周径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1、3、5 d治疗后实验组膝下15 cm的周径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部分患者复查血管超声的检查迹象表明,静脉管腔体现出彩色血流,但是边缘不整,没有出现血栓复发的情况。结论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通过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减少发病部位的膝径,并在最大限度上杜绝疾病反复发作的可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这种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因素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65例妇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预防和梯度压力袜(GCS)于围手术期进行干预,IPC组采用基础预防和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干预,LMWH组采用基础预防和依诺肝素钠干预。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C组和LMWH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22%(12/55),IPC组7%(4/55),LMWH组5%(3/55),IPC组和LMWH组预防下肢DVT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C和LMWH均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5,(6):691-692
目的:桃红四物汤对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296例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应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14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测定用药前、术后7d用药后凝血系列、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第8d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T均较用药前下降;两组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无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且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比较无差异性。结论:桃红四物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DVT可获得与低分子肝素钙近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术前评估,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轻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伤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盆腔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通过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于该院行妇科盆腔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不同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性全面多样预防干预,包括机械气压治疗、中药泡脚、根据血栓评估表,高危人群采用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预防效果及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相较。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术后凝血各项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值内,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相较观察组明显较长,但并未超出正常高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妇科盆腔术后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采用机械气压治疗、中药泡脚、根据血栓评估表评分,高危人群采用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全面性预防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根据血栓评估表皮下注射肝素,能够减少出血风险具备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妇科盆腔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因肢体肿胀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因栓子脱落发生肺梗死,危及生命。最新研究报道,妇科盆腔术后DVT的发生率,西方国家为11%~29%,国内为0.13%~6.78%。因此,对妇科盆腔术后LEDVT的预防和治疗应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403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前、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