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剂服法是辨证施治重要步骤,对提高服药质量,提升临床疗效,具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因病定剂:依疾病势态发展确定服药剂数,病情轻缓,病势不急,每日一剂;病程较长,不能急攻或药物具有烈性和毒性,易损伤正气,宜两日一剂;病情急重或病势凶猛,须截断扭转,缓和病势,或药剂轻清,不宜久煎,病势又须即时控制,则用同一处方,每日二剂或三剂以截病势;病情复杂,正虚邪实,攻之伤正,补之碍邪,攻补同用,病又难除,可双处方交替使用,既攻邪势,又扶正气。因病定次:病情急、邪势重,需急挫邪势,缓解病情,或药力集中,扭转病势,或轻药不得重用,或峻药慎用,顿服或日一服;病情不急,病势不凶,需药力接续,常日服二、三次;儿科病,起病急,发展快,服药较难,不易达到和维持血药浓度及有效剂量,宜小量多次服;需药物充分接触患处,饮之不及,宜含咽之法。因病定量:平均等量,适用于病情变化小,病势不急;药量渐增,以防不良反应,中病即止;集中服量,急救时立即服用,以求即刻扭转病势;视体质服量,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试病服量,以防过剂给药;探病服量,以便确定治疗方案,依病严控,以知为度,中病即止,渐增渐减,积累获效。因病定服:病有寒热上下,药有温热寒凉,根据疾病性质、部位,"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胸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相似文献   

2.
北齐徐之才提出"轻可去实",其所言"轻剂"是指麻黄、葛根等轻扬宣散,解表发汗一类方药.后世医家对这一治法多有心得体验,引申其义,不断拓展了"轻可去实"的内涵,不论是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都可运用这一法则.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尝谓轻可去实并不是常人所言的重病用轻药,避重就轻之义,也不是药味少、分量轻.而是其性轻扬、敏捷、活泼、清灵,其味宜薄,其量宜中,是以轻苦微辛流动之品,清灵平淡之药,拨动气机,以透泄实邪.  相似文献   

3.
冯素珍  刘福昌 《陕西中医》2001,22(10):630-630
银翘散方出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广泛应用于温病初起及外感风热表症 ,随症加减变化 ,其应用更为广泛。为确保疗效 ,临证施治之时既要辨证精确用药恰当 ,还须要注意给药方法。外感热病包括了现代医学多种急性传染病 ,多属急症范畴 ,因此 ,治疗亦应突出急病急治的特点 ,目前普遍采用的中药 1 d1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次服的方法 ,对于急性热病显属不妥。《温病条辨》银翘散方后注明各药“杵为散 ,每服六钱 ,鲜芦根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 ,勿过煎。肺药取轻清 ,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 ,约两时一服 ,日 3服 ,夜 1服 ,日二服 ,夜一服 ,病不…  相似文献   

4.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多属病毒感染,对症处理疗效不佳。祖国医学对外感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主宣降,不耐寒热”。提示我们治咳之药宜轻扬清灵,直达病所;宜宣中有降,顺应肺气;宜温凉适度,正对病的。今将辨治外感咳嗽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银翘散的煎法、服法及剂型对疗效有重大影响。银翘散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先煎鲜苇根20 min,再用煎出的水去煎粗散。煮散一般煎煮时间3~6 min;服法采取"时时轻扬法",即"病重者,约4小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每6小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煮散疗效最好,浓缩丸和颗粒剂制作的"银翘散"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6.
孙钢 《国医论坛》1992,7(2):18-20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倡立三焦辨证法,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菲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吴氏之论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儿科外感病的治疗也作出了贡献。笔者试就“治上焦如弱,非轻不举”在小儿外感热病中的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伤寒杂病论》的服药频次,并将服药频次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不拘时候以知为度"、顿服、日二服与日三服、日三服以上、昼夜服药、少少含咽之等。"不拘时候以知为度"主要用于汗剂、吐剂、下剂、止泻剂、止痛剂;"顿服"用于病情表浅,或病情危重以速挽危亡,或见于峻药缓用者;"日二服与日三服"多用于解表,和解,攻下,温里;"日三服以上"则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昼夜服法"的方剂多用于治疗气机升降逆乱之病;少少含咽之则意在使药力持续作用于局部。相对于现代中医临床普遍采用的一剂早晚两次分服,《伤寒杂病论》中丰富的服药频次,更能彰显中医的特色,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通常情况下,热症宜用凉开水送服,寒症宜用热开水或酒送服,合并症与混合症宜温开水送服,风病宜用骨汁汤送服,胆病宜用獐牙菜汤送服,痰病宜用芫荽子煎汤送服。服药时间:中午及午夜略早之时间服药,能杀胆病之热;上午及初更时服药,能培养增生胃火,克服寒痰;黎明及薄暮服药,则可抑制风势。根据疾病状况,应与药物、饮食相配合,计有如下10种:1、疾病增盛而病势甚剧者,要求服药有效,须在曙光将露,饮食未进前服药。2、治疗下泄风等之药物,宜于午餐前服药,药后再进饮食。3、治疗等火风之药物,宜于午饭半饱和服药,药后再继续进食。4、治疗遍行风所转…  相似文献   

9.
服法是中药合理运用的重要一环 ,服法不当 ,反而为害。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 ,对中药服法已有详述 ,其云“病在胸膈以上者 ,先食后服药 ;病在心腹以下者 ,先服药而后食 ;病在四肢血脉者 ,宜空腹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再如《伤寒论》中桂枝汤宜温服一杯 ,约半小时再喝热稀粥一杯 ,以助药力。《金匮要略》大乌头煎服法 :取二升 ,强人服七合 (70 ml)、弱人服五合(50 ml) ,不差 ,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服法 :病重的白天服 3次 ,夜间服 1次 ,病不解者 ,原方再服。又如鸡鸣散要在清晨 4时服用等。笔者在学…  相似文献   

10.
外感咳嗽起病急 ,病程短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由于肺为娇脏 ,为五脏之华盖 ,居于上焦。“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故治咳之药宜轻扬清灵 ,使药力直达病所 ,“宣肺祛邪”为治疗总则。盖肺气以宣降为顺 ,以清肃为用 ,壅阻为逆 ;肺为贮痰之器 ,气滞则痰生 ,痰去则咳自宁 ,故治咳宜配合顺气化痰之品 ,使痰清气顺 ,肺气宣畅 ,咳嗽自宁。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 ,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 ,必须追本求源 ,审因论治 ,按照不同的病情而分别处理。调治不妥 ,可由外感转为内伤 ,导致咳嗽缠绵不愈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宣肺不宜太…  相似文献   

11.
陈志强  张意林 《河南中医》2022,(9):1301-1304
张仲景辨治瘀血病证时,常根据病性的寒、热、虚、实,选择合适的祛瘀药物;根据病证的轻、重、缓、急,采取适宜的剂型和服药方法。若瘀属虚寒,则选用温补药物;若瘀属虚热,则选用寒补药物;若瘀属实热,则选用寒凉药物;若瘀属实寒,则选用温热药物;若瘀属寒热错杂,则寒温并用;若瘀属虚实兼夹,则攻补兼施。在剂型与服药方法上,若病重势急,多用峻药取汤,服用方法多用顿服、更服;若病重势缓,多用峻药作丸,服药方法多为定时服;若病轻势急且病位趋下,多以缓药取汤,服用方法多为先食服;若病轻势缓,多用缓药作丸,服药方法多为日三服;若因瘀血而致腹中急痛者,多取散剂以酒和服。  相似文献   

12.
张磊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二批500名带徒专家之一,学验俱丰,长于治内科杂病。张师治疗外感咳嗽用药具有轻、清、透、宣、润等特点。我们有幸跟师学徒,现将其治疗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轻 张师认为,肺居上焦,为华盖,有娇脏之称,治疗外感咳嗽要突出“轻”字,即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具体应用含义有四:①药味少。治疗一般咳嗽药味不宜太多,不宜太杂,用药要精当,多则10余味,少则3~5味即可。如风寒外束致咳用三拗汤加味;肺有蕴热外有风寒之邪则用麻杏石甘汤;风邪致咳用止嗽散;风热致咳则用银翘散加减等。②药量轻…  相似文献   

13.
各论第一章风温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肺卫见症:发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等见症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吴鞠通提出的治疗上焦心肺病变的治疗原则,采取以轻清宣透之品清宣肺卫之邪的治疗方法。辛凉平剂:银翘散为辛凉解表方剂,因银翘散中有荆芥、豆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辛凉药物中其解表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  相似文献   

14.
吴敬轩(1900~1982年),幼承家学,通晓歧黄,行医五十余年,毕生致力于内、外、妇科,尤长于儿科。现将吴老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整理如下。一、疗风咳轻扬宣肺吴老认为外感咳嗽多由风挟寒、热而成,况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脆,肺为娇脏,居高位,首当其冲,故治疗外感咳嗽,均宜轻扬宣肺外透风邪为主。《温病条辨》指出:“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轻扬宣肺,风邪外透,则寒、热之邪随之而散,咳嗽自却。例一:黄×,女,3岁。感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治病热病寒药治,寒病热药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及掌握了阳气在昼夜中运行规律以及发病关系,我们应从中找出积极因素,顺应天地人相应的规律,根据药物在什么时间内显效的临床经验,根据阳气在一天内盛衰的特点,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时间内服药,这样会增强药效。根据人体服药的生物钟现象,用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的基本理论及临床治疗规律,加以推演。我提出:阳证宜在上午服药,阴证宜在下午服药;气虚阳虚宜在上午服药;津虚血虚阴虚宜在下午服药;阳脱宜在上午服  相似文献   

16.
宋铁玎教授认为小儿外感咳嗽多为外邪夹毒,机体正邪相争则为热,毒去热才可安,重用清热解毒之剂;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多用吴氏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化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中有热,下移大肠,热灼阴液,便秘燥结,生石膏清肺之热加牛蒡子宣上通下;注重药物配伍,清热解毒之剂中加入辛散之剂,辛散透邪助清热解毒之功,又可逐余邪外出。  相似文献   

17.
总结蒲辅周医案中成人汤剂服药次数与服药时间.服药次数与服药时间的选择可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不同的日服量与相应的服法组合可分为:重剂轻投、重剂久服、小剂久服、平剂缓服.体现蒲辅周通过辨证施量、服法控制,达到既获得最佳疗效,又不损伤胃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急性热病,具有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势危急等特点。本文旨在探讨"状态辨识,趋势干预"策略在外感热病中的应用,强调外感热病状态辨识应以虚实为纲,结合热病之因(外邪与病之宿主)、热病之机、热病之势,从而全面识别疾病之状态;并顺应正、邪趋势,先期干预(先期扶正与谋邪出路)以助正祛邪,祛邪外出,达扭转结局,治愈热病之目的。临证中若能掌握其中要领,将对提高外感热病临证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闻蛔虫病之方法甚多,兹将本院内科所采用之化虫汤治疗蛔虫病十例的效果及其应用经过报告如下。方剂成份及服用方法化虫汤之成份:鹤三钱苦楝皮根三钱槟榔三钱蕪荑三钱使君肉三钱雷丸三钱煎药及服法:以上各药所载之剂量为一次剂量。每剂加水随意,但不宜过多,浓煎之去渣,于清晨空腹时一次服下。服药后,饮食如常。服药常规连服两剂。治疗效果服化虫汤者计十例。内有八例均为连服两剂即罢。一例则连服四剂。一例共服六剂。后者分三次给予,每次连服二剂,间隔时间各为二周。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医择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邪在表在上,午前清晨服药最佳 病邪在上(胃以上)用催吐药因高而越之,病邪在表用发汗药因其轻而扬之。而最佳治疗时间,《内经》提出“日未出时吐之”,张仲景提出“吐时辰巳午前,宜早不宜夜”。王好古《此事难知》强调“汗不厌早”,这里的“早”乃早晚之早,即早晨上午之谓。说明发汗药午前服,催吐药清晨服为最佳时间。因此时服药可借助人体阳气上升外达之机,加强药物的上达外透之力,从而提高疗效。笔者临床治疗外感病均嘱午前服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