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PR情景教学对社区居民掌握心肺复苏(CPR)知识与技能的影响,以期为社区居民CPR的普及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方法 采用社区居民CPR知识和技能评价表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用CPR情景教学法和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居民培训前后CPR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 居民CPR知晓率29.6%,掌握来源主要为电视54.1%和网络18.9%.试验组CPR考核问卷总得分及技能操作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试验组低等教育人群CPR考核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PR知识普及率较低,CPR情景教学易于掌握,可投入社区教学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CPR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CPR技能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CPR知识培训后,CPR徒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CPR技能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CPR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刘平  李晚泉  胡蓉 《当代医学》2011,17(25):18-19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方式对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术(CPR)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从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对佛山市三水区的群众进行CPR的普及教育,在普及过程中我们分别采取二种模式进行。A模式:直接进入社区或公共场所采取"培训导师(急诊科医生)—民众"的普及方法。B模式:进入校园采取"培训导师(急诊科医生)—老师—学生—家长"的普及方法,先由培训导师生对老师进行培训,老师再把CPR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课后要学生传授给家长,培训导师对整个过程进行辅导和监督。培训导师对二组的学员都进行课后1周和1个月的随访以评估学习效果。结果 A组模式民众现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1周后及1个月后的随访对CPR的知晓率和掌握率少于15%,B组模式老师的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1周后及1月后的随访对CPR的知晓率和掌握率为100%,学生的知晓率和掌握率大于95.0%,家长的知晓率和掌握率大于75.0%。结论对民众进行CPR的普及教育时采取"培训导师—老师—学生—家长"普及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培训导师—民众"的普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非医高等院校学生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社会公众CPR技能培训提供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某地2所非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实施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CPR技能培训,分别调查培训前后CPR相关知识掌握情况、CPR急救意愿和学习意愿,并在培训后进行急救技能操作水平、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培训前后大学生对CPR认知和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1);培训后CPR操作考核平均得分为84分,正确实施按压的比例高达92.0%;培训后大学生对CPR和AED操作有实践自信的比例分别为87.9%和84.7%,且对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CPR技能培训效果满意度为97.7%。结论: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CPR培训中收到较好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CPR实践自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急救培训中心进行急救培训的各类高危行业、群体人员共计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两一组,共计64组,每组均进行心脏复苏术(CPR)单人、双人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组的单人法CPR、双人法CPR进行操作考核,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单(双)人CPR按压成功次数、通气成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双人法CPR开始除颤时间均值短于单人法CPR,同时培训人员对双人法CPR认可度较高,P0.05。结论在急救培训中应用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救护员在临床中的急救质量,且救护员认同度高,具有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级和高级腹腔镜模拟操作培训对不同年资住院医师腹腔镜技能水平提高的价值。方法 将2016至2017年在北医三院妇产科轮转的77名第1~4年住院医师根据年资分为第1~2年住院医师与第3~4年住院医师两组,分别进行初级和高级腹腔镜模拟操作培训及考核,评定培训效果。考核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 初级和高级腹腔镜模拟培训总体合格率分别为85.7%和57.1%。第1~2年住院医师与第3~4年住院医师相比,初级培训合格率(80.4% vs. 100.0%,P=0.028)和高级培训合格率(12.5% vs. 57.14%,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住院医师经培训后,模拟腔镜操作技能水平均显著提高;第1~2年住院医师初级培训成绩提高更明显,第3~4年住院医师高级培训后成绩提高更明显。结论 针对不同年资住院医师采取不同级别的模拟培训更有助于其腹腔镜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考核调查,从中找出临床护理人员应用CPR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及复苏成功率。方法:考核先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将考核中的问题记录并汇总分析。结果:通过CPR培训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并能够熟练掌握CPR操作步骤。其中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准确率及开放气道不到位考核效果欠佳,分别占13%、12%、35%。结论:每位临床护理人员都应掌握CPR急救知识及操作流程,但对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准确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考核。  相似文献   

8.
总结现场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普及培训、考核的经验和不足。过去普遍存在概念模糊,动作不规范,标准不统一,从而培训效果欠佳,难以普及推广。建议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统一标准下,结合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将现场CPR的培训制度化和常规化,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乡村医务人员院前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乡村人群心肺复苏(CPR)知识的的现状,探讨推广普及2005年新的CPR知识在院前急救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笔试与模型操作对33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第一目击者”实施院前正确CPR急救率为零。结论:乡村医务人员是广大乡村人群院前急救的首要培训对象,要在全民普及CPR知识,就必须首先培训乡村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44-147+151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术在初中生群体中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分别于我市2所乡镇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A、学校B;分别于我市2所市区内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C、学校D。从4所学校中各挑选3名骨干老师,对所选取的骨干老师进行指导培训。由所选取的骨干老师对本校初中生进行周期性培训指导,学校A、学校C 初中生每隔3个月培训1次,学校B、学校D 初中生每隔2个月培训1次,4所学校初中生均持续培训1年。对各学校初中生培训前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相关知识、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由本校骨干老师进行CPR 技能考核评分,通过构建统一实况场景对4所学校初中生进行实况模拟考核。结果 与CPR 培训前相比,434名初中生接受CPR 培训后,CPR 相关知识、CPR 急救技能掌握率明显上升(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P<0.05)。结论 对初中生进行CPR 规范化培训,初中生CPR 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更高,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水平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队综合演练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模拟人"复苏安妮"对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10个院前急救小组进行CPR团队综合演练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结果培训后1个月后,10个急救小组在模拟院前急救CPR考核中的技术操作成绩和团队素能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综合演练有利于培养急救小组实施CPR的技术操作能力、团队指挥能力、默契配合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及心理素质,能有效提高急救小组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新护士岗前系统、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术(CPR)的方法。方法对2016年、2017年分配的172名及179名新护士进行CPR理论授课,观看操作录像,分组培训考核。结果培训后新护士熟悉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对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操作要领掌握程度大大提高。结论系统、规范化的CPR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合综合性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有效模式。方法:116名住院医师分成两组进行CPR培训,59名采用传统授课模式,57名采用视频自学模式,通过现场考核和问卷调查,对两组培训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两种考核通过率均为100%。针对培训内容全面性及提高急救技能水平的满意度调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自学模式有利于开展大规模CPR培训,值得在综合性三甲医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4.
非临床医学专业CPR急救技能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非临床专业医学生中开展CPR急救技能教学的方法.方法:参加cPR急救技能培训的非临床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6人,先进行培训前调查,再进行理论教学及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进行初级CPR实践操作,随后再次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非临床专业医学生急救知识缺乏,但通过培训学生CPR和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显著改善,并能掌握一定的CPR急救技能.结论:在非临床专业医学生中开展CPR急救技能教学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组织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学生社团为管理单位,深入疾病、事故多发的社区街道、中小学校,对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社会民众进行以现场心肺复苏术(CPR)为主的急救技能培训.经考核受训者理论考试合格率达100%,操作考试合格率达81.3%.这种以医学生作为培训主体的急救普及培训模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心肺复苏(CPR)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医护成组角色扮演的方法对102例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医务人员发放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现场施救意愿调查问卷,并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便比较培训前后问卷得分及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了解医护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培训前后,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急救场合施救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由15.7%和2.0%上升为100%。结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CPR培训可有效提高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改善其在院外施救时不自信的态度,减轻其在施救时的顾虑和担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及技能掌握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天津市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CPR理论知识调查问卷,以模拟人为考核工具,记录急诊科医生的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结果: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应答率95. 00%。急诊科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为(72. 90±10. 25)分,CPR技能操作得分为(65. 96±9. 28)分,且医生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也相对较高,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CPR基本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技能掌握程度较低,急需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  相似文献   

18.
张雁  温新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881-1882
目的探讨对特殊岗位职工开展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普及培训模式、方法及内容。方法2006年2~5月采用分期培训的方法培训特殊岗位职工579人。培训内容包括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制定特殊岗位职工急救培训标准、考核标准。培训时间为16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技能比赛。结果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8%,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9%,培训满意度为99%。结论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培训模式可使学员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关键的初级救生术,提高了他们遇到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患者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不同模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在医学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CPR培训的医学实习生100名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34名)、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32名)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34名).比较3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等综合运用能力.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CPR)技能掌握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推广CPR适宜技术及改善CPR培训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根据2010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对795例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分析各影响因素组间心肺复苏考核成绩结果。结果 795例基层医务人员理论合格142例(17.86%),操作合格60例(7.55%),平均考核成绩明显偏低;学历组、职业组、不同科室组及培训间隔年限各个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PR技能掌握情况受同科室、学历、工作年限及培训间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基层医务人员CPR技能水平薄弱,根据医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内容和方案,并做相应的评估以提高CPR培训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