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胫前肌与腓肠肌肌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联合易化技术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卒中恢复期伴下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对应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按5米折返试验评定移动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估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综合评价整体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5米折返试验时间、Berg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互动式头针组5米折返试验、Berg评分均大于传统头针组和对照组(P 0.05),改良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P 0.05),与传统头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传统头针组5米折返试验、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改良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方案有助于卒中患者下肢运动障碍改善,提高其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基于脑功能定位的个性化头针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头针组、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个性化头针组选取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为基本头针刺激区,并根据伴随功能障碍情况,伴肌张力高者配运动前区,伴不随意运动配运用区、颞三针,伴运动协调性差配运用区,伴认知障碍配额五针,伴感觉障碍配感觉区,患者在头针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和枕下旁线为头针刺激区,同样在头针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均周一至周五每天治疗1次,周六、日休息,共治疗4周(20次),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与随访时,3组患者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4周后、随访时3组患者组间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其中,治疗4周时和随访时,个性化头针组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P0.05,P0.01);治疗4周时和随访时,传统头针组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个性化头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脑卒中急性期(病情平稳48h后,病程为1个月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头皮针治疗。分别在干预前24h及干预4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采用脑卒中生存质量评分(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FMA、MBI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明显,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该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练习,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摆动平均速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芒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辅以内科常规疗法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BD)及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2组FMA、NBD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给予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平衡障碍,能够提高运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脑梗死或小脑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平衡功能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BD)及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比较2组平衡功能疗效及ADL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MA、NBD、BI评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BI评分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NB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平衡功能疗效及ADL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小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36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FES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FES组采用多通道FES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FMA、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FES治疗能提高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头皮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子改良头皮针结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予针刺疗法。2组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通用的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FMA及MBI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头皮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偏瘫功能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针药结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续命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runnstrom 6级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SF-36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平衡能力、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患侧下肢运动功能级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都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的幅度更大(P<0.01);治疗后观察组FMA-L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级别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抽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针抽提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滨 《福建中医药》2003,34(4):11-12
为了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 (ADL )能力的影响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5例 )和对照组 (14例 ) ,2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用 Fugl- Meyer评分法和 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Fugl- Meyer(FMA)运动功能积分及 Barthel指数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采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能增强运动感觉向大脑皮质的传导效应 ,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探究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2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MAS 1~2级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软瘫期应用可提升上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头针配合体针、电针的治疗方法,疗程为60 d。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定(手运动功能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手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手功能分级评定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体针、电针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康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统计分析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S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步行能力(Holden FAC分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BS评分、SFMA评分、MBI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指标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步行安全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BI评分及肌张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痉挛疗效总有效率为97.6%,优于对照组的90.7%(P0.01)。结论:平衡调筋解痉推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短对脑卒中偏瘫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头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提供依据。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短时留针组(30例)、长时留针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短时留针组和长时留针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留针时间分别为0.5h和24h的常规头针治疗。三组均分别在康复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M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表(FMA—B)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长时留针组治疗后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方面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短时留针组(P〈0.05),而短时留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留针时间长短对头针治疗腑卒中偏瘫有明显影响,应采用长时间留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