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术后疗效及康复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单县中医医院收治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肿胀和疼痛评分分别为(6.97±1.26)分、(2.79±0.88)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26±1.38)d、(13.80±3.14)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肿胀和疼痛程度,还能缩短其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东源县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经随机划分法将其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另外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前疼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6.32±0.43)周,住院时间(11.02±2.43)天,均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6.32±0.43)周,住院时间(11.02±2.43)天,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前疼痛评分(8.43±1.1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8.32±1.02)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1天后疼痛评分(6.89±1.34)分,干预3天后(4.03±0.36)分,干预1周后(2.17±0.38)分,对照组干预1天后疼痛评分(7.92±1.13)分,干预3天后(5.76±0.45)分,干预1周后(3.82±0.43)分,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加快病情恢复速度,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确保骨折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术后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骨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3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痛疼控制护理,早期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3±4.2)d,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4.2±3.5)周。术后第3 d起,患者疼痛较术前显著改善,疼痛评分持续减低,在院期间心理状态良好,术后随访肢体功能康复理想,患者护理满意度91.43%。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84例分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其中42例接受常规护理设作对照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疼痛控制护理设作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疼痛等级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恢复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各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康复中应用效果理想,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9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骨折愈合质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48 h、72 h 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心理领域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有重要临床意义,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缓解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术后骨折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骨科就诊的8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骨折术后接受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40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干预1、3、7 d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主动康复训练开展时间、计划康复训练量完成比、初次主动训练有效维持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康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护理中实施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对加快患者骨折康复及促进康复训练的进展、提升骨折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在创伤性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创伤性骨折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频脉冲电疗及脉冲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评分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骨折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骼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及脉冲磁刺激可有效消除骨折肿胀,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同时减轻患者疼痛,在创伤性骨折的应用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湿热贴敷护理对肢体骨折术后患者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5例肢体骨折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中医湿热贴敷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肿胀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部分消肿、完全消肿及住院时间;且研究组护理后24 h、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湿热贴敷护理运用于肢体骨折术后患者中,可加快消肿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9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予以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状况与心理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24 h VAS评分相比,实验组(1.02±1.84)分、(2.00±1.01)分显著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SAS、SDS评分相比,实验组(18.20±1.84)分、(18.00±2.01)分显著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可显著改善疼痛症状及心理状况,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湿热敷中医护理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骨折术后淤肿患者76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湿热敷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消肿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VAS评分为(2.45±0.84)分,对照组评分为(4.23±1.01)分;研究组肿胀消退时间为(5.12±1.34)d,对照组为(7.98±1.5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实施湿热敷中医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迅速消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11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为研究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另外56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5.2±5.3)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86.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8±0.6)d,骨折愈合时间为(92.3±7.9)d,均低于对照组(9.4±1.1)d、(99.8±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管理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病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接受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次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接受手术治疗,根据计算机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未接受护理干预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3.21±0.13)d、总住院时间(11.95±0.21)d、骨折愈合时间(10.59±2.11)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外观评分(17.49±1.14)分、肌力评分(16.94±0.48)分、关节活动评分(16.09±1.22)分、步态评分(16.55±0.18)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39±0.2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外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外科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中口渴、饥饿发生率以及术后应激指标;两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饮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口渴、饥饿发生率以及术后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饮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28±0.52)h、(1.45±0.75)h、(6.43±0.58)d,(18.65±0.37)h、(2.99±1.25)h、(8.94±1.1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SF-36生活质量分别为(86.35±7.52)分、(71.24±6.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用于外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后,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接骨汤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53±0.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恢复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康复护理在多发性跖骨骨折中的应用对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3月该院接诊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46例,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23),其中,研究组实行连续康复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对各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生活质量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离院后12周的足部功能评分为(95.13±11.09)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9.04±7.11)分,比对照组的(88.24±11.57)分、(80.25±7.6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4.72±7.59)d,比对照组的(51.63±8.54)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连续康复护理法,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足部功能的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和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2.8±1.2)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4.6±3.2)分、骨折愈合时间(108.8±9.3)d、骨折愈合优良率92.68%、护理满意度97.56%、并发症发生率7.32%均优于对照组(4.3±1.3)分、(22.5±2.6)分、(123.4±12.1)d、80.49%、73.17%、19.5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镍钛聚髌器(NTPC)联合中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82例髌骨粉碎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格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均行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4周、8周及12周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首次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观察1周内膝关节肿胀恢复情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7.6±1.1)d、骨折愈合时间(2.7±0.6)月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1.7±1.3)d和(3.8±0.7)月,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4周(71.2±6.7)分、8周(85.4±5.1)分、12周(90.5±5.8)分]均明显较对照组[4周(58.1±7.5)分、8周(73.6±6.3)分、12周(84.7±6.7)分]高,术后1周内肿胀恢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快,疼痛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较对照组17.1%(7/41)明显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粉碎性骨折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的同时,对症给予中药辅助治疗,有消肿祛痛,活血化瘀之效,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及康复进程加快,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辅以优质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术后肢体消肿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该次研究时间确立于2017年9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选定该院收治骨折患者10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辅以优质护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肿胀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消肿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分析各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相关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肢体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消肿时间(4.12±1.03)d、住院总时间(10.19±2.23)d均相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接受护理前,各项评分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3.13±0.57)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89.14±3.67)分、生存能力评分(90.12±4.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辅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肢体肿胀情况,促进其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两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后48、72 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前者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 h评分为(2.19±0.61)分、72 h评分为(2.58±0.19)分。结论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减少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抑郁心理状态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愈合的影响,并提出对应处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院内创伤性骨折手术治疗患者80例,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评估合并抑郁心理状态者39例为观察组,无抑郁心理状态者41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术后愈合的差异性,研究抑郁心理状态是否对骨折愈合存在影响。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为5.98±0.26分,对照组为2.31±0.1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41例患者中,40例达到愈合标准(97.56%),1例迟缓愈合(2.43%),愈合率为100.00%;观察39例患者中,30例达到愈合标准(76.92%),3例迟缓愈合(7.69%),5例畸形愈合(12.82%),1例不愈合(2.56%),愈合率为97.43%;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创伤性骨折基于外源性创伤所引发,创伤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导易致患者产生抑郁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愈合质量,故应在临床干预中加强心理干预,以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骨折术后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