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胸腔积液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方法,治疗组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方法。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安全性好,不易滑脱,且便于日常护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于置管24 h后注入尿激酶10万IU/d;B组常规行胸腔穿刺术抽液治疗,每2~3 d 1次。2组均按同样方案给予抗结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A组胸腔积液引流总量明显提高,治疗后胸膜厚度显著降低,平均住院时间有效缩短。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型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107例,分为引流组69例和穿刺组38例。引流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6万单位;穿刺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5mg加异烟肼300mg。两组均按同样方案抗结核治疗。结果:引流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636±215ml,多于穿刺组的1217±209ml(P0.05);治疗后胸膜厚度为2.19±0.22mm,低于穿刺组3.53±0.25mm(P0.05);且肺功能指标优于穿刺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进行常规治疗联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核病知识达标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核病知识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入院治疗的64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3例,在合理抗结核、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配合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加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管引流并注入10万U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管引流并注入20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不影响治疗。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加尿激素注入胸腔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安全、有效、易于实施、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及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11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于常规杭结核以及传统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等治疗;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予口服泼尼松30mg1次/日,每周减量5mg,疗程约46周。治疗组在以上药物治疗同时,第一次穿刺时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穿针穿刺置入并保留于胸腔。结果: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及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少、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能有效预防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引流方式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进行引流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名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行传统胸腔穿刺。实验组40名,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闭式引流组较传统胸腔穿刺组常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少(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患者具有疗效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及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方法。方法:将1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1~2d,待胸水减少时,将尿激酶注入胸膜腔;对照组66例,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胸水完全吸收率92.8%远远高于对照组53%:治愈后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治疗组15.7%远远抵于对照组43.9%,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加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显著缩短胸水吸收时间,有效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胸腔闭式引流加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四联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临床治疗状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胸腔积液中IL-12、TNF-α、ADA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胸液引流时间以及胸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胸液引流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基本治疗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LC、FV和FEV1/FVC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胸腔积液IL-12、TNF-α、ADA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配合胸腔闭式引流加四联抗结核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体内免疫炎性反应,促进疾病的康复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胸部X线和/或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或大量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3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相比,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反应、胸水包裹发生率、气胸发生率、治疗后第3个月的胸膜厚度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胸腔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疗效好,患者痛苦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胸腔内置管行弹性导丝分割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抗结核、保肝及支持对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经胸腔内置管行弹性导丝分割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其中60%的患者无胸膜肥厚粘连),对照组有效率为60%,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胸腔内置管行弹性导丝分割联合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胸水引流、吸收及预防胸膜肥厚、粘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胸液并口服强的松;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液.两组均采用2HRSZ(E)/(4~6)HR抗结核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发生胸膜粘连、增厚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果.方法:将9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称为治疗组)和胸腔穿刺抽液(称为对照组).结果:两组1周胸水吸收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持续引流与经导管间断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与耗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观察期间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持续引流;对照组(10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间断抽液。结果:两组间胸水消失时间、胸膜粘连发生率无差异,费用以治疗组更低廉,且操作更为简便,省钱省力,值得临床推广。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微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34例胸腔抽液治疗后注入尿激酶10万IU、微卡(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45μg;对照组26例只予多次抽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胸水的总引流量、胸水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胸水总的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胸水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尿激酶联合微卡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安全有效,可减轻胸膜肥厚、粘连,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降纤酶和川芎嗪对结核性胸膜炎中等以上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积液后注入降纤酶5 IU和川芎嗪200 mg,每3 d 1次,对照组常规胸穿抽液,2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胸膜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注药后胸水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短期内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胸腔引流加注入降纤酶和川芎嗪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和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量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以全身抗结核药物化疗,胸腔闭式引流,胸水不能定位时胸腔注射尿激酶直至再无胸水引出时拔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胸水不能定位时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的总量,胸水完全消失的时间,并于第30天、第60天复查胸部螺旋CT测量壁层胸膜厚度。结果: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的总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胸水完全消失的比例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第30天、第60天壁层胸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可提高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并对胸膜形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包裹性积液和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6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注药组(49例)和非注药组(47例),注药纽与非注药纽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置入导管排放胸液,两组每次均充分排液,注药组注入尿激酶10万U。结果:置管注药组抽液总量(4281±483)ml,而非注药组(2959±387)ml(P〈0.01);置管注药组胸膜厚度(1.40±0.20)mm,而非注药组(2.5±0.20)mm(P〈0.01);置管注药组胸液消失时间(15±2)天,而非注药组(21±3)天(P〈O.01)。结论l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加快胸液吸收时间,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发生机会和程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胸腔内注入;治疗组用生理盐水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胸腔内注入,再加服自制的理气养阴和络方,疗程均为2个星期。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胸液吸收时间及引流总量;有无残留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检测患者肺通气功能、治疗前后胸腔积液中ADA、TNF-α、PLD、y—IFN、CRP、IL-8的浓度变化及血常规和凝血四项;观察注药后有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水引流量均减少,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抽液总量明显增加、胸液吸收时间缩短、胸膜厚度减少、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中ADA、CRP、TNF-α、IFN-r、PLD、IL-8浓度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