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六味骨痹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六味骨痹丸的临床拓展运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支撑.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六味骨痹丸组成药物淫羊藿、骨碎补、生甘草、怀牛膝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通过ADME进行中药活性组分的筛选;使用HERB数据库搜取南五加、龟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通过DRUGBANK、Gen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膝骨关节炎疾病靶点,采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信息转换,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网站进行\"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的可视化分析,同时探索其可能参与的相关靶点信号通路及生物过程,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CytoScape-3.7.1平台构建六味骨痹丸成分—膝骨关节炎靶点—通路网络图以进一步探索六味骨痹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内在可能通路机制.结果:六味骨痹丸治疗KOA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有TNF、IL-6、AKT1、TP53、PTGS2、IL1B、VEGFA、CASP3、MAPK3、ESR1、MMP9 等.六味骨痹丸治疗 KOA 的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A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3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从而发挥消炎止痛、调控软骨代谢、抗氧化、调节局部微循环等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六味骨痹丸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KOA的内在可能机制作用,为六味骨痹丸的临床使用及疗效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骨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等数据库获取骨痹方潜在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TTD和Dig See数据库得到KOA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和关键成分;通过Metascape数据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骨痹方的关键成分10个,作用于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等核心靶点,通过调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骨痹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KO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六味骨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六味骨痹汤"治疗,对照组接受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连续治疗6周。采用VAS评分、Lequesne指数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主观疼痛变化,观察膝关节症状(包括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和行走能力)的改善程度,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骨痹汤"可有效降低VAS评分及Lequesne指数,对膝骨关节炎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肾-精-髓-骨”关系链阐释了“肾”与软骨的关系,重点解析了“补肾”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一方面“肾藏精、生髓”,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作为“精”“髓”在细胞层面的体现,受到“肾”的调控,“补肾”法通过提高干细胞活性,改善局部微环境,可以促使受损的软骨组织再生;另一方面“肾主骨”,“肾”在机体生长发育及衰老的过程中处于决定性地位,“补肾”法通过延缓细胞衰老,抑制细胞凋亡,起到对抗衰老,延缓软骨退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痹颗粒对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滑膜厚度、关节积液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排除脱落病例,最后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纳入统计。治疗组给予清痹颗粒膝关节外敷,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膝关节外涂。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判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同时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后采用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定患膝的关节活动度,后膝关节积液量、滑膜厚度变化,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WOMAC、膝关节积液量、滑膜厚度评分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痹颗粒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减轻KOA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症状,降低滑膜厚度,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膝骨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成为中老年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临床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对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选择常成为讨论的焦点。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主要对中医学“骨正筋柔”理论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运用进行探讨。首先,综述中、西医对于膝骨关节炎治疗的认识背景、目的及意义,并且综述“骨正筋柔”的理论基础,进而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以内侧开放式楔形截骨术式为主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分析并阐述手术可迅速正骨的优势及对于“筋不柔”并无有效治疗方法的问题,分析“骨正筋柔”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最后,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特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以“骨正筋柔”理论指导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中西医诊疗优势,以达到稳定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出:在“骨正筋柔”理论指导下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而且能减少患者在治疗及预后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中医骨伤科的优势病种之一,推拿疗法是KOA相关指南中强推荐的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由于学者们对“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的理解存在差异,治疗KOA的方法各不相同。本文概述了筋和骨的概念及“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对“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在推拿治疗KOA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从“络气行疾”的概念、热痹的病因病机、热痹与“络气行疾”的关系、运用“络气行疾”治疗热痹等方面,阐述“络气行疾”在热痹中的运用。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疼痛是膝骨关节炎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骨关节炎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以痛为枢、截断扭转的治疗理念,以膝痹宁内服、易层膏剂外用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显著。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是一种跨膜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能被冷刺激及机械刺激激活,与膝骨关节炎疼痛及病理改变密切相关。从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角度探讨以痛为枢、截断扭转理论诊治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袁普卫 《中医正骨》2022,(2):1-2,1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成药因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等优点,在KOA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制定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于中成药治...  相似文献   

11.
李宇铭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07-2309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受邪气而发病,其发病必须符合3个条件。实际上,《内经》的温病并非必须发于春季,冬伤于寒未必春成温病,温病亦不一定是伤于寒所致,"外内合邪"理论与后世多种温病学说有所不同。明确温病发生的源头理论,对于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宇铭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80-2082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受邪气而发病,其发病必须符合3个条件。实际上,《内经》的温病并非必须发于春季,冬伤于寒未必春成温病,温病亦不一定是伤于寒所致,"外内合邪"理论与后世多种温病学说有所不同。明确温病发生的源头理论,对于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病-方”互作网络探索尪痹片干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临床优势分期及潜在作用机制。首先,基于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并结合中医证候本体及多维定量关联计算平台(SoFDA)分别收集KOA发作期、缓解期和康复期3个临床分期及尪痹片相关症状及基因集,同时基于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 2.0)收集尪痹片所含成分候选靶标谱,分别获得疾病靶标分子库和方药候选靶标集。其次,采用Jaccard和余弦相似度分别对“药物治疗与疾病临床症状”“药靶与疾病基因”“富集通路”间相似度评价,在尪痹片干预KOA“病-方”互作关联网络构建与分析后,提取方药干预不同临床分期网络,挖掘其作用特点。最后,采用脂多糖(LPS)诱导SW1353细胞考察方药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基于SoFDA收集到KOA发作期、缓解期和康复期及尪痹片临床治疗症状及基因92/3 921、138/3 708、139/3 800、196/3 946个,基于ETCM 2.0得到260个尪痹片所含化学成分预测靶标集。“疾病分期-药物”对应性评价发现,尪痹片与KOA缓解期在“药物治疗与疾病临床症状”“药靶与疾病基因”“富集通路”3个层次具有最高相似度,其次为康复期;网络构建分析发现,尪痹片的核心效应靶标共同矫正不同分期机体“免疫-炎症”失衡,并发挥镇痛和骨保护作用,缓解膝关节疼痛、关节肿胀、酸痛、乏力、功能障碍等症状。在KOA发作期和缓解期方药核心效应靶标尤其发挥抗氧化作用,在康复期方药核心效应靶标发挥调节物质与能量代谢紊乱及血管保护作用。基于体外细胞模型发现,尪痹片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可抑制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释放及Bax/Bcl-2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尪痹片临床优势分期与辅助临床精准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邱锋  陈根成 《光明中医》2011,26(6):1222-1223
本文将"瘀"分为"瘀血"和"血瘀"两方面进行理解。通过"瘀"伴随导致眩晕的其他病因病机的出现,"瘀"直接导致眩晕和运用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三个方面,阐述"瘀"的因素在眩晕中的广泛性,从而阐述"无瘀不作眩"。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玄府理论",认为"虚""毒""瘀"是膝骨关节炎致病的重要原因,而"玄府郁闭"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关键因素,故在治疗上应当以"补虚化瘀,开通玄府"为主。并从"玄府理论"为切入点,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说明内服中药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尪痹)是一种以全身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对症支持为主。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痹病”范畴,认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风、寒、湿是其重要病因。中医针对病因病机,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文章旨在基于“风胜湿”理论探讨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肌—筋—骨"理论的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牵引、关节松动术及推拿手法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58例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Lequesne指数评分,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疼痛、行走距离及每日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及每日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行走距离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筋—骨"理论的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KOA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针灸》2020,(4):419-422
探讨陈日新教授治疗膝痹"痛在关节,病在经筋"的学术观点。陈日新教授根据膝痹发生发展特点,将膝痹分为筋急、筋结、筋挛、筋痿4期,提出膝痹病"筋病为先,骨病为果"的筋骨发病关系。指出阳气不足贯穿膝痹病始终,治疗应"治膝先治筋,筋柔膝自健",以"温通祛邪,温阳柔筋"为治疗原则。采用热敏灸治疗为主,针对各期不同病机特点制定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骆芡"病是壮族地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其发病与当地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三道两路是指谷道、气道、水道三条通道及龙路、火路两条通路,三道两路形成网络样分布于人体躯干四肢及脏腑,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切,骨关节为网络中重要节点;运用三道两路理论可更深入地认识人体骨关节的生理功能,认识"骆芡"病的发病机理,同时为"骆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特别是为治疗"骆芡"病提供原则性方向,即"骆芡"病治疗以通为用,其组方用药施技均以此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建立良好的民主管理,使每个病人都有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这要靠管理系统中的所有人员去参与。所谓“室长”是指以每一病房为单位,由病员之间相互推荐,护士长任命的病员组长。近年来我院部分病区实行室长参与护理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简述如下; 1 有利于病区环境的管理 每新收一位病人,病房内安静、整洁的环境就被扰乱。主要表现为陪客较多、高声喧哗、物品乱放、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等。虽经医护人员耐心劝说,但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