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振荣 《河北中医》2003,25(2):106-10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多发于秋冬季。 1 998~ 2 0 0 1年 ,笔者运用自拟祛风活血汤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初期就诊。男 2 5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2 0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5日 ;左侧面瘫 1 6例 ,右侧面瘫 2 4例。经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 )。治疗前均未经任何治疗。1 .2 临床表现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 ,急性期的治疗大都采用口服、肌注或静滴激素 ,血管扩张剂 ,神经营养药等。近来我们试用弥可保穴位注射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 7例中 ,均我院神经内科确诊 ,发病在3d以内 ,其中男性 1 1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2~ 65岁 ,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 1 )突然起病 ( 2 )一侧面部表情肌全部或部分麻痹 ,可伴有 2 /3味觉障碍 ,少数可有耳鸣 ,听觉过敏或耳疱疹等 ( 3)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4 )病前常有受寒、疲劳…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由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纤维和中间神经两部分组成,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当一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时,面上部肌肉并不麻痹,仅面下部肌肉麻痹,称为中枢性面瘫。当面神经核或其周围的面神经受损时,出现整个半侧面肌瘫痪,称为周围性麻痹。本文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进行讨论。笔者自1992年以来,治疗19例此病,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治疗面瘫患者1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在22岁至53岁之间;病程10天以内的13例,20天以内的3例,30天以内的2例,3个月以内的1例。治疗时间最短的5天,最长的30天。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①西医诊断标准[1]: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廓疱疹等。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②中医诊断标准[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口角歪向健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  相似文献   

6.
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针刺治疗刺激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在150年以前由英国神经科医生Dr.Charles Bell首先报道,从临床看Bell所述的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称贝尔面瘫或麻痹,是由面神经管段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7.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绍通  田莉 《国医论坛》2002,17(4):29-30
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凡符合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餐时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 [1] ,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 ,即可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发病时间在 30天~ 90天之间的病人为观察对象。1 .2 一般资料  1 999年~ 2 0 0 1年共观察 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33例和对照组 31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  相似文献   

8.
王加鸣 《河北中医》2001,23(9):676-676
1996~ 2 0 0 0年 ,笔者运用自拟祛风通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4 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在急性发病初期就诊。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5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5日。经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 )。治疗前均未经任何治疗。1.2 临床表现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发病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 ,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不能做…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制牵正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6个月;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半天。诊断依据:①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感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89年以来采用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治疗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1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0例,女12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0岁;发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半年。青少年约占70%;其中15例为复发病人。全部病例均经中医诊断为面瘫(风中经络)。西医神经内科诊断为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1.
面瘫,俗称口僻,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多继发于脑血管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中以面神经  相似文献   

12.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13.
透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症 ,通常称为口眼歪斜、面瘫。各种年龄段均有出现。常因面部受凉 ,风吹引起 ;一般发作几天或发作时有感冒或急慢性中耳炎等症状出现。笔者于近年用透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患者采用随机分为透针组和对照组 ,经过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透针组 :患者 46例 ,均为门诊病人。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其中年龄最小 8岁 ,最大的 70岁 ;左侧 1 8例 ,右侧 2 8例 ;病程最长的 3个月 ,最短1天 ;其中病程 1天~ 3 0天的 3 0例…  相似文献   

14.
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至今,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19~30岁21例,30~50岁30例,50~70岁24例,70~73岁3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比较多见,本人自1980年以来用中医“经络学说”的针刺方法配合西医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住院病人5例(部队军人),其他为门诊患者,所有病例门诊前未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男性病人20例,女性10例,年龄8~60岁,平均35岁。病程1~15天,平均4天。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10例,伴有舌前2/3部位味觉障碍5例,伴有听觉过敏有2例,无痛型25例人指发病时无面部及头颅部疼痛,痛型5例。  相似文献   

16.
曾凯美 《河北中医》2000,22(6):460-460
1991~1999年,我所采用超短波、低频电针配合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52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3~47岁,平均36岁;病程1~21日。根据面肌静态时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轻度面瘫和重度面瘫。轻度面瘫表现蹙额稍差,眼睑闭合稍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稍下垂,吹口哨能力稍差;重度面瘫表现蹙额时额纹甚浅或消失,口角明显下垂,吹口哨能力甚差以至于不能。2 治疗方法2.1 超短波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选用五官科超短波治疗仪(功率40W,波长6m,圆板状电极直径8cm,间隙1cm),电极置于耳前及耳后乳突…  相似文献   

17.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系现代医学所称面神经麻痹,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之分。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和加服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2 5例,女性7例;右侧面瘫2 8例,左侧面瘫为4例;年龄最大5 2岁,年龄最小2 0岁;病程最长2 0天,最短5天。2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选用患侧颊车对透地仓,阳白透鱼腰,牵正透迎香,患侧太阳、翳风、双合谷针刺得气后留针2 0min ,每日1次。中药牵正散每次口服5 g ,日2次热酒送服。3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口角不歪斜,面部表情肌恢复;好转:临床…  相似文献   

18.
贾杰  厉秀云 《河北中医》2014,(11):1681-168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面部肌肉麻痹瘫痪,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口眼歪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患侧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有时可伴耳后乳突或耳心疼痛,不能做皱额、蹙眉、鼓气及噘嘴等动作,不能闭合眼睑,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还可出现唾液分泌减少,或者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局部穴位透刺注射及远端穴位注射后再行针刺、电针、TDP照射治疗面瘫5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7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个月,平均15天。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即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或咽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  相似文献   

20.
先推拿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因面神经核以下的病变而致。周围性面瘫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一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