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合地黄汤源于《金匮要略》卷上,原书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该方由百合、生地黄组成,具有滋阴清热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异治>篇中首次提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是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症.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安神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为主要方剂.因其主药为百合,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  相似文献   

3.
郭晓黎 《西部医学》2013,44(2):47-47
<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4.
百合病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关百合病的定义、病因病理等 ,历代医家均有不同见解和说法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百合病的概念、病因病理、治则治法及和现代医学的关系 ,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1 百合病概念从明代赵以德首次注释《金匮要略》以来 ,历代注家对百合病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1 .1 脉病说《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云 :“百合病者 ,百脉一宗 ,悉致其病也”。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加以阐发。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云 :“百脉一宗者 ,分之则为百脉 ,合之则为一宗。悉致其病 ,则无之非病矣。”《…  相似文献   

5.
狐惑病新识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第十条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部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6.
袁景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66-467
第二节百合病百合病,笔者怀疑仲景对该病可能找不到原因而无正确病名。后世还有不少说法:百合病是因用百合为主药而得名;亦有人认为是该病错综复杂是多证相合而为百合等等。观《金匮》证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  相似文献   

7.
狐惑一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症治第三”,论病症三条,即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原文谓:“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是说狐惑病的症状类似伤寒,想睡眠但又不能闭目入寐,不论是躺下或起床,都表现精神不安。狐与惑的区别是:咽喉部蚀烂的为惑,前后阴蚀烂的为狐。病人不想进食而且怕闻到饮食的气味,面目一阵红、一  相似文献   

8.
对百合狐(或虫)阴阳毒病的认识,至今尚无定论。作者在临床中对百合等病进行了探讨,现提出自己一些看法,庶能抛砖引玉。 一、百合病 (一)百合病的一些主要脉证 根据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或虫)阴阳毒病脉证治》(以下简称《金匮·百合等病篇》)的记载,百合病有四大主要脉证: 1、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  相似文献   

9.
二、孤蜮病 (一)关于狐蜮病的病因病机 狐蜮病即今之湿热伏毒。这种病是因为狐蜮之虫蚀入胃肠,而病象如狐之隐现难测,故名。 张仲景在《金匮.百合等病篇》中说:“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蚀于下部则咽干”。  相似文献   

10.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百合知母汤原文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眼.方议仲景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人之百脉朝宗于肺,故百脉不可治,而可治其肺.百合病,若津液受伤,虚热较甚,可用百合知母汤清而润之.方中百合甘苦微寒,色白入肺,清热补虚;知母苦寒,润燥生津,清热除烦.  相似文献   

11.
脾胃病拾遗     
多食亦肌虚,此之谓也。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火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面热者,足阳明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 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以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  相似文献   

12.
百合病是一组以精神恍惚,饮食和行动异常并伴有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主症的综合病症。其始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自张仲景之后,诸多医家均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治疗以百合为主药,百合地黄汤主方。笔者运用滋阴活血法在临床上观察治疗16例百合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 益寿养元重在调理脾胃 龚氏论述衰老机理时,非常重视后天脾胃的作用,指出:“凡年老之人,当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并认为饮食得当可以养生,但若饮食不当,则对养生不利。“人知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在此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调整脾胃及饮食卫生的方法,“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暖食尤宜;不欲苦饱,大饮则气乃暴逆;不欲食便卧及终日稳坐;食后以手摩腹数百遍,缓行数百步谓之消化;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不欲夜食,不欲极饮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盖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平素不注意饮食卫生,不能调理脾胃,则可能造成“筋脉横解,气乃暴逆,荣卫不行,气血凝滞”的情况发生,以致于“气血失常,卒然不救”,因而不能“以臻遐龄”。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创杂病诊治体系,立辨证论治法则,为历代医师所推崇。其辨证精神,不仅体现在辨析脉证与制方之中,亦贯穿于方药的煎服法中。笔者就此浅析如下。 一、煎法: 《金匮》根据证治要求,不同汤方选用不同的煎药用水。如百合病属心肺阴虚有热,故百合地黄汤用泉水煎之,取其下热气而利小便。欲作奔豚之证为心阳虚而肾水欲动,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甘澜水煎之,取其去水寒之性,不助水邪。胸痹之证属胸阳不振,阴干阳位,故栝萎薤白白酒汤、栝萎薤白半夏汤以白酒煮药,取白酒之辛散,行药性而助药力,通阳气而去阴浊;而枳实薤白桂枝汤虽亦治胸痹,但病已涉及胸胁心下,阴寒之气走窜冲逆,故煎药不用酒而  相似文献   

15.
读贵刊1990年第3期《狐惑病新识》获益非浅,然对其论点难以苟同,今不揣简陋,略陈管见如下: 1.《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  相似文献   

16.
靳立波  宋彩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117-1117
越鞠丸首载于《丹溪心法》,又名芎附丸或芎术丸。为统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之方,本方重在行气解郁,以行气药配伍活血、燥湿、清热、消食之药,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一并消除。《类证治裁》谓:"丹溪之越鞠丸以治六郁,开调气机为主,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气郁,相因为病"。越鞠即为发越鞠郁之气的意思。临床上应用加味越鞠丸治疗胸膈满闷,脘腹撑胀,吞酸呕吐,饮食不调,胸腹刺痛,腹胀等证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痉病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提出的病证.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本文所及两例因症候与痉病相类,故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痉病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提出的病证。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本文所及两例因症候与痉病相类,故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痉病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提出的病证。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本文所及两例因症候与痉病相类,故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经文,先贤及后世多从或治阴,或治阳分开来论述。如王冰注云;“所谓从阴引阳,从阳治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者也。”张介宾注云;“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如《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亦上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义。”高士宗注云:“阳盛则阴虚,故阳病当治其阴;阴盛则阳虚,故阴病当治其阳。”张志聪注云“治,平治也,如感天之阳邪,则当治人之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