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优势及静脉反应的防治。结论:留置针可避免静脉重复穿刺,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静  铁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1):701-702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安全大输液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我院自 1999年开始试用于 2 0 0 1年普及 ,在此过程中共观察 30 80例 ,发生静脉炎 30 4例 ,发病率 9.87%。1 临床资料观察组均为内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2 0 80例 ,女性 10 0 0例 ;年龄 18- 91岁。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留置针 2 0 0 0例 ,肘正中静脉留置针 80 0例 ,手背静脉留置针 130例 ,下肢踝部留置针 15 0例。结果发现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药液性质、输…  相似文献   

3.
4.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一次成功率80.126%,成功率与血管的选择、穿刺的手法有很大关系。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较好地解决了补液用药问题,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新生儿的损伤,保证了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引起局部组织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观察外周静脉留置针感染儿局部及全身表现,或以感染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确诊。采用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在15例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5例出现静脉炎,10例出现脓疱疹。经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用药,3~7天痊愈。结论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易发生静脉炎和脓疱疹,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留置针引起新生儿局部感染1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引起局部组织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观察外周静脉留置针感染儿局部及全身表现,或以感染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确诊。采用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在15例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5例出现静脉炎,10例出现脓疱疹。经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用药,3~7天痊愈。结论 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易发生静脉炎和脓疱疹,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2009年我科对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进行了研究.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进入观察研究的病例数各40例.实验组在穿刺成功后自穿刺点上方5cm沿静脉走行部位皮肤喷涂赛肤润,每日2次,留置期间连续使用.对照组无任何特殊处理.两组病例均连续观察记录至拔针后应用静脉炎国际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显示:使用赛肤润组静脉炎的发生数量和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原因情况。方法 对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12月收治的1 565例次患儿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脱管和堵管随留置时间延长,72 h以内和72以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留置时间在72 h以上渗出发生率为39.4%,较72 h以内渗出发生率的4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9.23%患儿留置时间在72 h以内;留置时间在72 h以内和72 h以上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3%和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留置时间以72 h内为主,导致拔管原因以输液渗出和静脉炎为主,堵管和脱管及其他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各个留置部位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 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0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个时间段,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②3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41例有菌生长;3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均未检出细菌,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3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茵生长;手背组、前臂组两组患者4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足背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未检出细菌,T3(96 h<t≤120 h)检出4例、T4(120 h<t≤168 h)检出6例,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内科患者留置在手背和足背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96 h,留置在前臂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20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手背组、前臂组、脚组,每组又分四个时间段(T1:48 h≤t< 72 h,T2:72 h≤t≤96 h,T3:96h<t≤120 h,T4:120 h<t≤168 h),每组每个时间段2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1)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2)三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中,41例有菌生长;三组患者T1和T2均未检出细菌,T3和T4两个时间段三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患者T1,T2,T3,T4四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脚组患者T1和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是前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12月选择在我科治疗的并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30例,观察记录留置针应用情况。2012年1~3月我科开始实施程序化的静脉输液护理。选择30例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观察记录以上指标,并与实施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疼痛程度没有达到10级的病例:研究组以2级最多,其次是4级,对照组以6级最多,其次为4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管留置时间(3.81±0.03)d,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例敷贴平整,研究组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60.0%,研究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容易发生并发痒.采用程序化的护理.关注留置针操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常规护理模式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00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00例住院患儿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 运用PDCA循环组患儿留置时间较长,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能降低留置针使用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刘琼  张华  何琼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33-133,136
婴幼患儿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会选取股静脉留置针置管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及时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本文报道2例婴幼儿股静脉留置针输液导致腹腔积液的病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应用t检验、字2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腹部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5岁的潜伏期长于年龄<3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型结节大小大于筋膜型以及肌肉型(P<0.05)。血清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筋膜型>前鞘肌肉型>腹膜型,术后是否追加GnRHa治疗对于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和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分型,手术治疗中广泛的局部切除和切缘阴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清醒大鼠尾静脉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置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固定方法,即用3M透明敷贴固定;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用厚约0.1 mm的铝合金皮套管环形包裹在留置针外侧,分别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166.86±9.03)h,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20.24±5.04)h,两组留置时间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固定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既往手术病史、临床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发病时间、病灶数量及手术效果。结果:27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4~43岁,平均32.22岁,中位年龄32岁,以30~3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18/27,66.67%),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既往均有剖宫产史,且均以切口区疼痛性包块就诊,其中切口区单发病灶者24例(88.89%),2处病灶3例(11.11%)。临床症状及包块大小变化与月经的关系密切者21例(77.78%),关系不明显6例(2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7,P〈0.0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7年不等,以术后2年发病率最高(55.56%)。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不难,手术切除近期疗效满意,彻底切除病灶、适度切除周围正常组织是预防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刘震  颜磊  黄承军 《西部医学》2013,25(5):757-758,762
目的总结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包块特征、影像学资料、病理(常规及免疫组化)、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的手术、外伤史或妊娠史,而无明显症状,包块平均直径4.5cm,女性18例。MRI提示边界不清,T1WI常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提示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肿瘤位于肌肉内或与筋膜相连处,质地坚韧,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束组成,胶原纤维成分特别丰富,无明显包膜,边缘不清,向周围组织浸润,常侵及横纹肌,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查梭形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5例均阳性反应;平滑肌抗体SMA灶性阳性5例;ki-67指数均阴性或不高于5%。术中需切除周围2~3cm组织,手术后局部复发2例。结论腹壁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临床及病理有一定的特征,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贺国庆 《西部医学》2013,25(8):1262-1263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留置针在5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应用,同时对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并发症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50例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均为一次成功。留置时间为2~8天,平均(4.93±1.15)天。常用部位为手背和前臂。渗出和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30%。输注脂肪乳剂易发生渗出和静脉炎(P<0.05)。结论应用浅静脉留置管输液应注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出腹前壁下部的三角形,方法:采用成人活体样本500例,用产科骨盆测量器测量了腹前壁的脐、两髂前上棘(髂棘点)及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耻上点)四点之间长度,探讨和各点之间连线的形态关系。结果:由于这四点之间的连线方式不同,可得到脐棘三角,耻棘三角,左、右脐棘耻三角,并发现这些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而这些三形在人群瘦人型,适中型和矮胖型各种体型中都有分布。结论:经统计学处理,对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