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维正脊治疗加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三维正脊治疗加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纽,治疗组(53例):三维正脊疗法配合薄氏腹针治疗;对照组(50例):腰椎牵引配合西乐保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34%,显效率迭84.91%,对照组有效率为86%,显效率为62%。结论 治疗组疗效满意,方法简单,无需手术,且安全性高,值得规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黄百光  黄红 《医学信息》2008,21(6):925-926
目的 探讨手法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腰椎机械牵引治疗;B组60例,只用手法治疗;C组60例,采用手法配合腰椎机械牵引治疗.结果 170例病人经平均6个月随访.参照NaKaI分级标准进行评定,A组总有效率为74%,B组总有效率为80%,C组总有效率为93%,手法加牵引法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疗法(P<0.05).结论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或手法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创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保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5例通过影像学确诊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牵引、按摩、椎管内封闭、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综合保守治疗,8例优,4例好转,3例保守治疗无效,本组病例保守治疗优良率80%。结论青少年创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综合保守治疗,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遗痛的牵引,手法与针刺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7月,经各种微创手术后遗痛患者166例,采用牵引。手法与针刺治疗。结果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32例,胶原酶溶盘术37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11例,内窥镜腰椎间盘摘出术38例,椎间盘热凝术43例,低温等离子椎间盘髓核消融术5例,总有效率(优+良)92.2%,无效2.4%,结论 牵引,手法与针剌治疗各种微创手术后遗痛疗效确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遗痛的主要补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玉萍 《医学信息》2004,17(6):378-37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腰椎牵引普遍被认为是治疗该病保守疗法的重要手段。引用周士枋所言,即为“必须清醒地看到牵引并非万能.牵引方法有其应用指征和局限性”。提示在牵引治疗的同时应考虑配合其他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单纯牵引治疗及其结合低频脉冲治疗作一个临床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型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骶管(或硬膜外腔)阻滞加微型外科手术加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结果 临床治愈率28.2%,有效率65.6%,无效6.2%.结论 微型外科手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术后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予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相比较。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射频热凝联合臭氧组)40例,治疗组(术后配合电脑三维牵引),分别采用VAS评分及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及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操作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0.05)。结论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术后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8.
林龙江 《医学信息》2010,23(3):721-722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0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优80例(80.0%),良15例(15.0%),好转3例(3.0%),差2例(2.0%);硬膜撕裂3例,3例为低颅内压综合征,3例为神经损伤与1例硬膜外血肿。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易操作,时间短,易接受,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创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保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5例通过影像学确诊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牵引、按摩、椎管内封闭、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综合保守治疗,8例优,4例好转,3例保守治疗无效,本组病例保守治疗优良率80%.结论青少年创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综合保守治疗,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棘突旁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棘突旁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疗效。结果38例顺利实施手术,1例扩大切口。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根据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3例(84.6%),良5例(12.8%),总优良率97.4%。结论该方法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失血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很少遗留慢性腰痛症状,具有实施简便、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肌电图(EMG)和CT与手术探查结果之间的下位关系。列角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EMG、CT检查,然后实施手术探查。结果:EMG检查结果与手术发现结果的符合率为83.3%,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答合率为93.3%。EMG检查与CT扫描之间的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G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反映神经根受压的功能状态,CT则是从形态学上反映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后炎性因子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MRI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膨出型6例(观察组A)、突出型9例(观察组B)和游离型5例(观察组C);收集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VAS评分评价各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和V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后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呈正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且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一项指标反映神经根性疼痛程度,将神经根性疼痛量化和数据化,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剂量和治疗,更好地评判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的病理关系,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固定、椎间体融合的手术方法。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均有腰痛或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全部采用后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探查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对手术方法原则和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2例手术患者中按Stamffer疗效标准,良好48例,尚可4例,良好率达92.3%。结论由于脊椎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应力点的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在病理上是互为因果的。该手术治疗保持了ICR的正常应力范围,减少了脊椎前滑力,维持了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形态与腰椎曲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椎间隙的角度以及腰椎曲度。结果:(1) 椎间隙高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椎间隙角度以及腰椎曲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椎间隙的角度和腰椎曲度呈正相关, (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以及腰椎曲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方 法 16例下腰段中央型急性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软性椎管狭窄病理基础,在 受轻微外力后出现突发性双下肢截瘫。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在42~63岁,平均55.2岁。手术术 式采用后路切开减压,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tenor钢板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各节段脊神经根 彻底松解,术后经过严格康复治疗。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8例(50%),良7例(43.75%), 可1例(6.25%)。结论 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的患者行手术治 疗效果好,而且越早手术双下肢功能及膀胱扩约肌功能恢复越满意。  相似文献   

16.
刘焕超 《医学信息》2005,18(2):144-146
本文对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采用牵引为主,辅以按摩、针灸、超短波治疗,并配合中药口服,进行综合疗法的治疗。三疗程后,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87.5%,且12个月及24个月的复发率低,均优于单一疗法,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提供了值得探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是近年来治疗腰背部疼痛可选择的方法之一,但有关置换后对腰椎矢状面影响的报道较少。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置换后对腰椎前凸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曾因单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行腰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影像学资料,数据测量包括置换前及置换后腰椎前凸角、病变节段前凸角、腰骶椎间角。 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随访均12个月以上。行椎间盘置换的患者中L4-5节段病变3例,L5-S1节段病变14例。与椎间盘置换前相比,椎间盘置换后平均病变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 < 0.05);与椎间盘置换前相比,假体置入后腰骶椎间角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对于单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腰椎间盘置换后有助于增加患者腰椎前凸和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有助于改善患者腰椎矢状面平衡。置换后腰骶椎间角与置换节段假体置入角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小关节、椎间盘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八具新鲜腰椎尸体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应力分析。比较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等不同工况下L4~5双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后的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小关节切除范围在侧隐窝减压至小关节1/2切除内应变强度、位移、ROM与正常标本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小关节切除范围应以侧隐窝减压为最大切除范围。(2)如手术需要切除1/2小关节时应考虑加用内固定以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5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将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例,采取5种不同的术式治疗,临床疗效按优、良、尚可和差等评价。结果:椎板间开窗术组,半椎板切除术组,半椎板 半关节突切除术组,全椎板切除术组及全椎板 全关节突切除术组的优良串依次为78.4%、76.2%、58.8%、46.2%及18.2%。椎板间开窗术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术组(x~2=5.626,P<0.05),更优于全椎板 全关节突切除术组(x~2=22.04,P<0.001)。结论:5种术式疗效评定表明,腰椎板间开窗术疗效最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