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医哮喘是指中医学哮证和喘证的合证,同属于中医学“咳喘”范畴。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哮喘的研究已经无较大突破,由于哮喘随季节性反复发作,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突出,给患者带来困扰。通过对《伤寒论》条文分析,总结出《伤寒论》中治疗哮喘的治法,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婴儿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易受外邪所伤而为病,其咳喘机理多为感风寒致痰饮留伏,因而采取散寒化饮法论治婴儿咳喘,运用小青龙汤加减可获效.并举咳嗽、咳嗽伴发热典型案例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3.
咳喘膏贴敷治疗哮喘8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凯 《四川中医》1997,15(4):20-20
  相似文献   

4.
5.
石海燕 《陕西中医》2003,24(4):369-370
笔者曾于 1 992年初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呼吸内科 ,有幸聆听了呼吸内科专家武维屏教授的学术讲座及临床查房分析 ,武教授对咳喘从肝辨治的独道见解 ,使我获益非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凡遇顽固性咳喘 ,余在常规辨治的同时 ,加用几味调肝药 ,常取得显著疗效。现就几例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案例 1 伍某 ,女 ,5 8岁 ,退休职工。 1 998年 9月初诊。自述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频作 ,甚则喘促 ,以咳为主 ,无痰、轻度胸闷、无潮热盗汗。摄胸片报告 :双肺纹理稍粗 ,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 ,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查 ,做“结核菌素试验…  相似文献   

6.
咳喘治验     
魏光民 《新中医》1993,(7):19-20
咳喘之证,病因繁多,虚实错杂。罹患此疾,每多缠绵,兼挟它证者,更棘手难愈。吾师胡国俊幼承家学,通晓医理,精于辨证,治验颇丰,对咳喘的治疗得心应手。现择其验案2则,庶或可使同道知常达  相似文献   

7.
小儿咳喘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慧霞  王爱玲 《四川中医》2005,23(10):20-21
治疗小儿咳嗽首辨寒热,异病同治;以去痰为先,痰去则咳自平;适用标本学说,辨证施治;并分季节时间用药。治疗小儿哮喘以缓急平哮法、标本兼治法、扶正固本法三步法治疗,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自 1 98 0年以来 ,笔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急疒音 3 6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6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者3 5岁 ,最小者 1 6岁 ;病程最长者 3个月 ,最短者 2天。诊断要点 :(1 )突然发作 ,声音嘶哑 ,甚至完全失音 ;(2 )喉部检查 :粘膜充血 ,声带水肿声门闭合不密 ,或正常 ;(3 )排除舌疒音 声带小结 ,息肉 ,咽喉及声带结核 ,肿瘤等病变 ;(4)舌淡红 ,苔薄白 ,脉沉紧。2 治疗方法处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 6g,熟附子6g,细辛 6g,白僵蚕 9g,前胡 9g,桔梗 9g,生甘草1 2 g,射干 9g,元参 1 2 g,开水煎服 …  相似文献   

9.
细辛的外用     
细辛常以根或全草入药。并多与他药配伍内服。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关节疼痛。鼻塞及牙痛等症。笔者经多年行医发现。细辛另有妙用。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中医儿科学对肺炎喘嗽的定义是:以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为临床主症的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西医多诊断为小儿肺炎,但两者不能完全等同[1]。周炳文是江西省吉安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名老中医,全国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  相似文献   

11.
黄吉赓治咳喘善用泽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吉赓治咳喘善用泽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吴昆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余小萍(200025)(200021)关键词:咳喘上海中医药大学黄吉赓教授出生于中药世家,业医40余载,善治咳喘痰饮,尤以擅用泽漆见长。泽漆为大戟科大戟属的全草,别名五朵云,俗称猫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理分析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著作《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和《金匮发微》中有关咳喘的论述和医案,将其对咳喘的病机认识、治法特点和常用经方进行归纳,探析其运用经方治疗咳喘的经验。认为曹颖甫临证重视寒邪闭表、寒闭生饮、寒闭生热、痰湿阻滞、水热互结等病机,重视病机的演变和相互联系。在治法上重视宣肺解表、温化寒饮和肺胃同治,重点着眼于肺气的畅达以解除肺气郁闭使肺气恢复正常的宣降为治疗目的。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是其临证常用经方,其治疗咳喘经验丰富,辨证精细,善用经方,对经方的应用与咳喘的病机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金匮要略>中对咳喘的辨证施治十一法,即寒饮郁肺者用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法;痰浊壅盛者用宣壅导滞,利窍涤痰法;风热夹饮邪上逆者用宣肺泄热,降逆平喘法;外感风寒,内郁化热者用解表化饮,清热除烦法;肺胃津伤,肺气上逆者用清养肺胃,止逆下气法;饮邪上乘,胸阳痹阻者用宣痹通阳,豁痰利气法;膈间支饮,虚实错杂者用通阳利水,补虚清热法,饮热郁肺,腑气不通者用逐饮荡热,行气开郁法;饮热肺壅,肺气郁闭者用泄肺逐饮,开结平喘法;阳虚寒饮内盛者,用通阳散寒,化饮止咳法,饮积胸胁,正气未衰者,用攻逐水饮法.  相似文献   

14.
小儿虚性咳喘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病情顽固,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肺脏病变更能引起咳喘,但引起咳喘的原因可以是包括肺在内的五脏六腑。笔者认为“正虚”是本病的主要因素,然本病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文简单介绍小儿咳喘的辨治规律。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脏腑娇嫩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的不足,卫外机能不固,对疾病抵抗力较弱,加以寒温不调,乳食不节,则易为外感、内伤所伤而发病。病因病机小儿咳喘根据病症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治咳喘临证药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名医张锡纯 ,在祖国医学理论与临证方面别具一格。其论治咳喘病提出大气下陷致喘学说 ,力主升补 ;认为虚喘治疗当责肝肾 ,并创立调理脾胃法以平喘。在遣方用药上也多有发明 ,并喜用药对 ,现将其治疗咳喘病常用的药对浅析如下。1 赭石配人参 ,纳气归肾以平喘张氏治疗虚实喘逆迫促、痰涎壅盛之证 ,常以赭石配伍人参 ,如参赭镇逆汤。认为赭石能镇逆气 ,且其饶有重坠之力 ,于气分实分无损 ,况气虚者又佐以人参 ,尤为万全之策也。赭石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至涌泉 ,而上焦之逆气浮火 ,皆随之顺流而下 ,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 …  相似文献   

16.
17.
温敏勇  孙志佳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41-1341
伸景所创之众方,其立法精确,遣方用药精练不杂,配伍严谨,尤其是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能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许多咳喘辨治方遵循宣降并举,顺应肺气,调整脏腑功能,使肺宣降功能复常则咳喘自平。  相似文献   

18.
对《金匮要略》所论咳喘治法进行了探讨。认为感受外邪、阴阳失衡、浊痰雍盛、痰饮郁肺、虚火上炎等均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喘。其治法主要是发汗解表;温肺散寒,培土生金;泻肺开闭;涤痰开闭;排脓解毒;宣肺平喘,化饮清热;散寒宣肺,降逆化饮;逐水通阳,止咳平喘;宣肺泄热,降气平喘;散寒化饮,兼清郁热;养阴清热,降逆下气;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宣肺化饮利水;辛散风寒,温化里饮;泻下逐饮;温药和之除痰饮;补肾去饮;分先后缓急。  相似文献   

19.
治咳喘应重视和胃降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咳喘病状见于现代西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及慢性咳嗽等多种疾病中 ,其发生与胃气上逆密切相关 ,笔者就和胃降逆之法在咳喘中的作用兹述如下 :1 肺胃相连 ,肺胃同病肺胃有经脉相连 ,手太阴肺经起源于中焦 ,下络大肠 ,环旋胃口 ,上膈属肺。肺气以肃降为顺 ,胃气以下降为和 ,肺胃之气同主于降 ,在功能上相互促进 ;肺胃二脏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素问·咳论篇》曰 :“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 ,则肺寒 ,肺寒则内外合邪 ,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胃咳之状 ,咳而呕 ,呕甚则长虫出。”“诸呕喘满 ,皆属于肺。”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小青龙汤治寒饮咳喘(小儿迁延性肺炎)小儿咳喘原因不一,寒饮所致者较为多见,尤其是小儿迁延性肺炎,用小青龙汤加减多能获得满意疗效。案1 王某,男,5岁。曾因患肺炎3次入院。本次入院经用抗生素治疗,发热虽减,但咳喘时轻时重,双肺底仍有散在的小水泡音,迁延2个月未愈,遂请中医诊治。刻诊:咳嗽,喉中痰鸣,咳重则喘,面黄形瘦,不思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