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放免法试剂盒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616例血清PCⅢ含量,其中102例作了肝活检,病理改变用记分判定。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比较,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0.001)。其升高的血清PCⅢ与肝细胞坏死的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0.494;P>0.05),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r=0.668;P<0.01)。提示血清PCⅢ测定有助于肝炎,肝硬化时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HA、LN、PCⅢ的含量,并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刀-α、**q-β、*A上厂、nm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TGF-β1、HA、LN、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清中TGF-β1、TNF-α、HA、LN、PCⅢ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协作统一使用国产血清Ⅲ型前胶原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1199例(份)采自正常对照和各种肝病病人血清标本。结果:肝硬化和慢性活动肝炎组血清PCⅢ显著升高(P<0.001),急性肝炎略有升高,慢性迁延性肝炎等其它各组均不升高。90例同时测定血清pⅢP、胆红素、ALT、白蛋白和HBVDNA,血清PCⅢ与PⅢP相关外,与其它指标不相关。对37例肝活检中肝纤维化进行了分级,血清pcⅢ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984,p<0.001)。结论认为此试剂盒论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8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发现随着肝病慢性化的进展,三者均逐渐增高,肝硬化时达最高值。在33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中,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时HA、PCⅢ、LN与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密切相关(P<0.05),且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HA、PCⅢ、LN对肝纤维化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6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29例作肝活检,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进行肝内胶原纤维、网状纤维的定量分析。结果(1)慢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14434±571)mg/L,(349.53±107.6)mg/L,(508.33±133.27)mg/L,(579.38±225.0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95.33±34;12)mm/L(P<0.01),按慢乙肝轻、中、重度、肝硬化依次升高(P<001或P<0.05)。(2)TGFβ1与血清PCⅢ、LN、H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GFp1、PCⅢ、LN、HA水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长(P<001或P<005);随着慢乙肝病情的加重,肝实质和汇管区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含量逐渐增加的同时,TGFβ1亦在同步增长(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hpc:Ⅲ、Ⅳ.c含量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进行比较、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增高是肝炎后肝硬化的1.48倍。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同时分别伴有Ⅳ.c与HPC:Ⅲ含量的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门脉高压,Child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肝细胞功能指标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hpc:Ⅳ.c含量,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的肝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较常规肝功能指标敏感,是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发展趋势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正德  万谟彬 《肝脏》1999,4(4):210-2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亮啡肽(LENK)、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9例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 NPY含量,并以18例慢性肝炎、14例急性肝炎和1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急、慢性肝炎(P<0.05),有腹水、肝性脑病者分别显著高于无腹水和无肝性脑病者(P<0.05);而血浆NPY水平肝硬化患者明显下降(P<0.05),有腹水或肝性脑病者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NPY等内源性神经肽水平明显变化,且以有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者更为明显,提示这些神经肽可能参与了肝硬化患者的高动力状态循环异常,并与腹水及肝性脑病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清有机膦酸醋酶(PE)活性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用荧光分光法测定了77例慢性肝病患者及实验诱发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PE活性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时血清PE活性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与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水平变化呈正比。肝纤维化大鼠血清PE活性也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肝纤维化积分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98与0.967,均P<0.01。说明血清PE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间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间质胶原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间质胶原酶活性的改变。方法对20例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间质胶原酶活性进行了检测;部分病人同时观察了血清PIIIP、Laminin的变化。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的血清间质胶原酶话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肝硬化组的血清间质胶原酶活性亦较慢性肝炎组显著为低(P值<0.001)。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间质胶原酶活性与血清PIIIP、Laminin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P值<0.01和P值<0.001)。结论慢性肝病随着肝组织活动性胶原纤维沉积,血清间质胶原酶活性下降。酶活性下降的原因可能与胶原酶生物合成减少,酶原活化障碍及血中TIMP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联合检测血清PCⅢ,HA,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58  
目的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方法对148例各种类型肝病联合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并与34例肝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三项指标分别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型、重型和肝硬化中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三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呈同步性,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既可掌握患者病情的演变,也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多中心协作统一使用国产血清Ⅲ型胶原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1199例(份)采自正常对照和各种肝病病人血清标本,结果;肝经和慢性活动肝炎组血清PCⅢ显著升高(P〈0.001),急性肝炎略有升高,慢性迁延性等其它各组均不升高,90例同时测定血清PⅢP,胆红素,ALT,白蛋白和HBVDNA,血清PCⅢ与PⅢP相关外,与其它不关,对37例肝活检纤维化进行了分析,血清PCⅢ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I=0.9  相似文献   

12.
采用ELISA夹心法,对急性肝炎和慢性肝赃疾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检测,以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用。结果显示,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血清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用(P<0.01);提示急、慢性肝炎病人存在着免疫学异常。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SIL-2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肝功能分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肝硬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6例慢性乙肝、肝硬变患者(其中慢性轻度20例、中度20例、重度18例、肝硬变18例)血清TGFβ1.同时检测血清PCⅢ,LN,HA.29例作肝活检,行HE染色.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变患者血清TGFβ1水平(mg/L,144±57,350±108,508±133,579±225)明显高于对照组(mg/L,95±34,P<001),按慢乙肝轻、中、重度、肝硬变依次升高(P<001或P<005);TGFβ1与血清PCⅢ,LN,H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GFβ1,PCⅢ,LN,HA水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长(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TGFβ1与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Ⅳ) 及层粘素(LN) 的水平,了解该四项血清指标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36 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的血清HA、PCⅢ及LN 用放免法检测( RIA) ;CⅣ用酶免法检测(EIA) ,并与肝穿病理炎症分级(G) 和纤维化分期(S) 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水平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关系密切( P< 0-05 - 0-01) 。结论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均为较好反映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指标。其中HA 价值最大,PCⅢ对肝脏炎症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的MV1LU细胞生长抑制MTT法,检测了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活性和血清PCⅢ、HA、LN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活性较正常对照都明显增高(P<0.01)。随病情的发展,TGF-β1活性逐渐增高,PCⅢ、HA、LN含量也明显增加,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各组间TGF-β1活性和PCⅢ、HA、LN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正相关。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TGF-β活性较正常对照增加10倍以上。作者认为TGF-β1活性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状况,是调控肝纤维化的重要因子;肝硬化合并肝癌时,TGF-β1活性显著增高,提示其可作为肝癌诊断、预后判断的另一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免法测定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总胆红质(BIL)及转氨酶(ALT)呈正相关(P<0.01,P<0.05),按Child肝功能分级,A、B、C各级组血清TNF-α含量依次递增,且各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TNF-α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1),且易发生肝─肾综合征(P<0.05)。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间质成分与肝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固相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建立了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透明质酸(Hyaluronate,HA)的检测方法,对138例肝病患者的血清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LN和HA随着肝病程度的加重而逐步升高,急性肝炎时HA含量轻度高于正常人(P<0.05),LN变化不显著。慢性肝病时LN与HA血清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0.001),于肝硬化时达到最高。以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上限值为界,LN和HA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均为90%,提示LN和HA是判断慢性肝病损伤程度和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RIA法、分光光度法、Masson氏及Gomori氏染色技术,分组对照观察了软肝合剂和秋水仙碱对四氯化碳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软肝合剂组大风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脂质过氧化物均较秋水仙碱组显著下降( P<0. 05);软肝合剂组大鼠血清 PCⅢ含量非常显著地低于秋水仙碱组( P <0.01);病理改变软肝合剂组显著较秋水仙碱组和模型对照组减轻( P <0.05) ;网状纤维增生程度,软肝合剂组大鼠显著较秋水仙碱组轻( P <0. 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软肝合剂组和秋水仙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提示软肝合剂具有较秋水仙碱强的预防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84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31例正常人进行血清ALT同工酶的测定。结果提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m-ALT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另外,根据肝坏死程度将肝病病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血中m-ALT水平与肝坏死程度成正比。通过相关分析也提示了m-ALT含量与肝功能的损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血清m-ALT的检测对于判断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及肝坏死程度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外基质成分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非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对107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Ⅳ-C、HA及PCⅢ含量规定。结果显示,三项指标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且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之间Ⅳ-C、HA含量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Ⅳ-C及HA在鉴别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时有较大参考价值,而PCⅢ相对作用较小,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