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破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9例,36例证实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手术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术后腰腿痛均立即消失,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评定,优32例,良4例。结论:根据临床特征,影象学特点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自 1997- 0 4~ 2 0 0 1- 12我科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5 7例 ,其中手术证实椎间盘骨化 5 0例 ,占 17.4%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 2 1~ 6 3岁。有腰部外伤史者2 6例。病程 8个月~ 2 0 a;发生于 2个间隙 6例 (L3~ 4、L4~ 51例 ,L3~ 4、L5S1 1例 ,L4~ 5、L5S1 4例 )。合并其它椎间盘突出 (非骨化型椎间盘突出 ) 6例 ,合并腰椎管狭窄 12例 ,合并神经根管狭窄2 3例。 X线片显示椎间盘有骨化影仅 10例 ,CT显示 40例。 5 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见表 1表 1症状例数 %体征例数 %腰痛 2 754脊柱曲变改变 2 95…  相似文献   

3.
朱振军 《临床医学》2003,23(6):33-33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合并马尾精神损伤发病率 ,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方法 :3 2例病人全部做CT扫描诊断可疑者行脊髓造影 ,且与马尾神经肿瘤进行鉴别。结果 :马尾神经功能恢复 2 2例 ,不完全恢复 10例 ,对双下肢瘫痪及性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长且不理想。结论 :手术后效果取决于马尾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 ,正确诊断及时手术对于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牵引、静脉输液,结合手法复位、推拿按摩、针灸等综合性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例,显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9%。结论:非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间盘钙化型和髓核破裂游离型外)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治疗手段较多。由于国内学者在器械改良和操作方法上的研究,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我院于2001年4月至今采用PLD术治疗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是临床上引起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类型较少见,文献报道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0.5%~3.0%。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的进步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发病有增多趋势。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取得治疗上的一些经验。现结合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疗效,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综合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病例368人,疼痛完全缓解317人,疼痛未完全缓解,但不影响生活45人,疼痛不缓解6人,其中有5人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缓解好。结论采用综合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且治疗的时间短。同时可以避免手术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牵引、静脉输液,结合手法复位、推拿按摩、针灸等综合性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例,显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9%。结论:非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间盘钙化型和髓核破裂游离型外)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方法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5 ̄50岁。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1)髓核游离征:即髓核游离入椎管内;(2)重度突出症:一缘超过椎管前后径的1/2,不整齐,与硬膜囊分界不清;(3)后缘锐角下:即突出后缘超过这前后经的1/2,边缘清能分辩硬膜囊,但突出后缘成锐角;(4)后缘上、下有动征:即非椎间盘平面显示突出椎间盘影。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取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全部入组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3)与对照组(n=45),采用改良Oswestry失能量表(ODI)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连续动态观测,治疗组采用局部单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各组的电针参数与针刺频度一致.结果:首次治疗后两组ODI每次后续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每个时间点两指标组间差异也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局部单穴电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取穴电针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 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 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 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国内外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可使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得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目前非手术治疗仍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寻找安全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从而提高疗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1P)1995—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等数据库1995—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English。检索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日、舣卣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6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相关的文献,共2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篇中,2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15篇为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资料综合:引用29篇文献中,共包括3257例患者,分别对应用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这6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予以评价.多数实验报道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且卧硬板床休息时间不少于3周;手法可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及椎旁肌肉的必奋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及吸收,刺激止痛物质的分泌;初次治疗时牵引力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大,以不超过45k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体质量;中药内服多从祛风止痛、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辨证施治,西药内服则以解热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为主;局部封闭、神经根阻滞麻醉及硬膜外封闭等可使药液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因素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早期进行功能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结论:目前认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通过卧床休息、牵引、手法、药物等手段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与排泄,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状态等,从而为患者提供自身修复的有利条件,并利用腰椎间艋突出症的病理转归特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国内外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可使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得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目前非手术治疗仍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寻找安全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从而提高疗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5-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等数据库1995-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English。检索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6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相关的文献,共2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篇中,2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15篇为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资料综合:引用29篇文献中,共包括3257例患者,分别对应用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这6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予以评价。多数实验报道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且卧硬板床休息时间不少于3周;手法可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及椎旁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及吸收,刺激止痛物质的分泌;初次治疗时牵引力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大,以不超过45kg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体质量;中药内服多从祛风止痛、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辨证施治,西药内服则以解热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为主;局部封闭、神经根阻滞麻醉及硬膜外封闭等可使药液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因素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早期进行功能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结论:目前认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通过卧床休息、牵引、手法、药物等手段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与排泄,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状态等,从而为患者提供自身修复的有利条件,并利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转归特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不同康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 15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腰椎牵引组 (A组 )、腰椎牵引加理疗组 (B组 )、腰椎牵引加针灸推拿组 (C组 ) ,每组各 5 2例。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 ,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 (VAS)、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分别对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状态进行评定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止痛效果和腰椎功能状态改善指数B、C组高于A组 (P <0 0 5 ) ,C组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腰椎牵引加针灸推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法推拿复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进行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配合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straight leg raise,SLR)及JOA评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SLR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单一腰椎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探讨自固定式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选择2000-10/2005-1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采用自固定式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20例,其中男340例,女180例。病程4个月~10年,平均17.6个月。经4~12个月随访,按临床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455例;良:53例;优良率98.2%;差:10例,总优良率98.2%。3例出现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引起下肢局部麻木,均发生在早期手术病例,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未发生类似并发症,未见椎间隙感染的发生。自固定式腰椎间盘镜系统具有手术创伤小、容易操作、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最适用于单侧单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症,对伴有局部椎管狭窄、骨赘增生,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例也可顺利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后路植骨结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02-09/2006-0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4~61岁,平均52.5岁.全部为单一间隙椎间盘突出,其中T12~L1突出1例,L1/2突出6例,L2/3突出10例,L3/4突出16例.33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后路组(n=18):行后路双侧小关节切除自体小关节骨质及自体髂骨或异体人工骨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经后方椎板切除入路);前路组(n=15):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及钛板内固定(经侧前方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基本情况,应用JOA 评分评价患者金属内固定材料植入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总结并发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8(40.5±3.0)个月,在内固定时间及金属材料植入过程中出血量计算经后方椎板切除入路优于前外侧入路,但在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种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后路组植入中2例硬脊膜撕裂,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偏斜,JOA评分由内固定前(12.84±2.5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25.63±3.06)分,优良率为88%,随访时骨性融合率为94%;前路组植入中1例硬脊膜破裂,1例植入后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植入后出现难制性呃逆,JOA评分由内固定前(11.96±2.14)分提高到随访时的(24.92±3.91)分,优良率为84%,随访时骨性融合率93%.结论: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根据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术式,同时应进行内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生物力学方面研究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可回纳性,指导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的病例选择,方法:对166例行PLD治疗的病例做了生物力学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轴位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蹲抱膝,前屈背伸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轴位牵拉健侧下肢状态下患侧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牵拉痛减轻者,行PLD治疗的疗效优于轴位牵拉健侧下肢患侧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牵拉痛仍存在或加重者,下蹲抱膝前曲时患侧下肢放射痛减轻或立位前曲时下肢疼痛减轻,同时背伸时疼痛仍然存在或略有加重者,这类患者的PLD疗效高。结论:轴位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蹲抱膝,前屈背伸试验有助于术前合适病例的选择,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对象2002-01/20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33例,男21例,女12例.方法患者均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X射线观察椎间隙高度和形态.随访8个月.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优、良、进步、差)进行腰椎功能测评.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优29例,良好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7%(32/33).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29例保持正常形态和高度,3例未达到正常的高度,但较术前有增高,未发现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加重.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