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用Wistar大鼠四条血管关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及巴曲酶对它的影响。发现:对照组胞组织NO含量(22.22±4.77pmol/mg湿重脑组织)均显著高放假手术组(13.47±3.43i及巴曲酶组(16.93±4.36),而巴曲酶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不显著。提示巴曲酶通过降低NO的神经毒性作用起到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灵敏度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HPLC-ED),测定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的纹状体细胞外液(ECF)的DA、5-HT和NE及其代谢产物(5-HIAA)和HVA的变化和巴曲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时,ECFDA、NE及5-HT明显升高,巴曲酶能显著地降低脑缺血时ECFDA及再灌注时ECFHVA和5-HIAA的水平。结论巴曲酶影响单胺神经递质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神经元型NO合酶(nNOS)是否参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栓红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脑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对再灌注期两者的影响。结果缺血30分种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升高,缺血3小进两者下降;再灌注30分种NOT和NOS再次升高,而再灌注3小时两者又下降。7-N  相似文献   

4.
巴曲酶对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局灶血管表面P-选择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以ABC法显示使用巴曲酶后局灶血管表面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使用巴曲酶可以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血管表面第24 h和第4 d时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巴曲酶可以降低血管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 对缺血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在脑缺血再灌流神经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测定了脑缺血再灌流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x(NO2+NO3)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实验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x含量的变化表现出独特的双峰现象,其第二高峰的出现时间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发生相吻合。这提示,NO在脑缺血再灌流神经损伤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烯土霉素在脑缺血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嗜中性粒细胞(NC)的浸润规律及甲烯土霉素(MC)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神经病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脑缺血及再灌组局灶性缺血脑组织有MPO活性、NC浸润。MC能有效地降低局灶性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减少NC浸润数量,减轻脑组织缺血坏死程度,改善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结论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有NC浸润,后者参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MC可通过减轻NC介导的脑损伤而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纤、溶栓疗法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 ,分为尿激酶 (U K)、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巴曲酶与 UK合并用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 ,观察缺血 2 h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死亡率、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神经损伤及出血改变以 U K组为最重 (其中死亡 6只 ,出血 5只 ) ,空白组其次 (其中死亡 5只 ,出血 5只 ) ,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合并用药组均较前两组减轻 (其中巴曲酶单药治疗组死亡 4只 ,出血 2只 ,合并用药组的死亡及出血的例数均相同 ,各为死亡 3只 ,出血 5只 )。结论 巴曲酶与 U K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联合用药后对出血的影响较单一 U K治疗未见明显加重。巴曲酶可能具有减轻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对大鼠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ET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采用大鼠急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巴曲酶对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素(ET1)基因表达的影响。用中大脑动脉(MCA)线检法大鼠模型,共12只,分为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各6只),每组又分为巴曲酶组及盐水组(对照组)。缺血组在缺血后24h,再灌注组则在缺血1.5h及再灌注24h后用原位杂交,并采用IBHS图像分析系统研究ET1基因表达。发现巴曲酶组或对照组手术侧大脑皮质及尾壳核ET1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侧(非手术侧)。但是巴曲酶组手术侧的ET1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巴曲酸可使缺血及缺血再灌注ET1基因表达下调。这可能是巴曲酶对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54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比较巴曲酶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组CD54阳性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3天,4天,7天均降低,6h降低最明显,主要位于神经元严重受损的缺血区。结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后CD54表达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 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灵敏度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HPLC-ED),测定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的纹状体细胞外液(ECF)的DA、5-HT和NE及其代谢产物(5-HIAA)和HVA的变化和巴曲酶的影响。结果 显示脑缺血时,ECF DA、NE及5-HT明显升高,巴曲酶能显著地降低脑缺血时ECF DA及再灌注时ECF HVA和5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总苷对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肉苁蓉总苷 (GCs)对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GCs对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GCs可使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卒中指数、脑梗死范围百分比、脑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结论 :GC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SHR在MCAO后脑组织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为NO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直接调节NO的生成量及生物学效应。本文在建立SHR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1、4h),晚期(24、48h)NOS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脑缺血后缺血组织NO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往实验研究曾发现巴曲酶对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为:巴曲酶是否还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起修复作用。用大鼠中大脑动脉(MCA)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在缺血90min,再灌流48h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细胞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在缺血后给予巴曲酶(8BU/kg),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侧相应MCA供血脑区也可见轻度的bFGF样免疫反应改变,神经细胞变性之程度较轻。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它加强bFGF的修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iNOS抑制剂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证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催化所形成的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毒性作用。方法:将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短暂夹闭3分钟,然后分成应用药物组-氨基胍(AG)和非药物组.48小时后取海马脑片,观察顺向群峰电位(oPS)以及组织学改变。结果;给药组大部分可见oPS发放.而对照组只见有突触前排放(pv)无oPS(P<0.05),两组超微结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证明大鼠海马短暂缺血/再灌注后iNOS抑制剂可减轻神经元损害,即可抑制血由iNOS诱生表达所形成的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T N Fαm Ab 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 Zea longa 报道的大白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尼龙线栓塞模型,对 6h 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大白鼠使用抗 T N Fαm Ab/生理盐水后的脑梗塞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 抗 T N Fαm Ab 能减少脑梗塞体积,减轻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减少白细胞在微血管内的聚集和粘附。结论 抗 T N Fαm Ab 能起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机理,特别是NOS抑制剂(NNLA)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末端标记法,测定NNLA干预后局灶性脑缺血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大、小剂量的NOS抑制剂分别具有增加或减少阳性凋亡细胞出现率的作用。结论 给予不同剂量的NOS抑制剂与单纯缺血再灌流相比,对脑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后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10min。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常温再灌注组、巴曲酶再灌注组,(n=7)。巴曲酶8B~U·kg~(-1)在再灌注30min经腹腔注入。动物存活第5天时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第7天时行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开阔法行为学检查显示,常温再灌注组沙土鼠的探索活动较假手术组活跃(P<0.01)。巴曲酶组沙土鼠的探索活动较常温再灌注组弱(P<0.05),但较假手术组活跃(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巴曲酶组海马CA1区内侧、中间和外则存活神经元计数较常温再灌注组多620%、470%和200%(P均<0.01),较假手术组少64%(P<0.01)、43%(P<0.05)和30%。结论:沙土鼠前脑缺血后应用巴曲酶治疗,能够减轻动物神经功能障碍,减少海马CA1神经坏死。  相似文献   

18.
红景天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脑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4VO法复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细胞培养观察红景天对神经细胞的作用。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IR)Ach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SAM),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及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较IR组显著升高。(2)IR组NO含量显著高于SAM组,R+IR组及IR+R组NO含量显著降低。(3)IR组ET含量显著高于SAM组而R+IR组显著降低。(4)红景天甙培养组细胞存活率及L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MDA损伤+红景天甙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NMDA损伤组,LDH含量却明显降低。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后脑组织NOS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巴曲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脑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增高,NO能显著影响缺血后脑水肿及脑梗塞灶的大小,但一氧化碳合成酶(NOS)拮抗剂对脑缺血的影响尚有争论。巴曲酶(batroxobin)为蛇毒酶制剂,我们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动物实验也表明巴曲酶可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程度和卒中症候,但巴曲酶治疗脑缺血是否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缺血脑组织的NOS基因表达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无抑制作用,参照Smith等(1984)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流模型,采用TUNEL(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介导的dU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法,观察了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DNA降解片段(凋亡小体)。发现脑缺血10min再灌流24h,海马CA1区即可见凋亡小体,于再灌流48h、96h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给予巴曲酶(1.6BU/kg.iv)后上述变化被明显逆转。本实验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