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复制家兔急性肺水肿动物模型,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家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入1∶1 000肾上腺素的方法,建立家兔实验性肺水肿模型。通过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肺系数,确定适合的家兔急性肺水肿动物模型的方法。结果:输入肾上腺素后,各实验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心率(P)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实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啰音在生理盐水注入量为100~200 m L/kg、100~200滴/min的滴率、注入肾上腺素0.10~0.40 mg/kg的实验组均出现,且实验组之间产生肺水肿的时间和肺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小剂量使用肾上腺素亦可引发家免肺水肿,其病理变化明显,同时实验过程有所延长,便于观察家兔在肺水肿形成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家兔肾上腺素型肺水肿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肾上腺素实验组和654-2治疗组,三组均给予100 ml/kg生理盐水静滴,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肾上腺素0.7 mg/kg复制肺水肿模型,然后给予生理盐水做对照治疗,治疗组则给予654-2 20 ml/kg进行治疗,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血压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并比较肺系数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肾上腺素注射后血压明显升高,呼吸急促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血压下降,呼吸变慢变浅;654-2治疗后可降低血压(96.9±39.9 mmHg vs实验组135.5±25.7 mmHg,P〈0.05),明显减慢呼吸频率(63±4.8次/min vs实验组84.8±13.7次/min,P〈0.01)且降低肺系数(4.91±0.34 vs实验组6.59±2.57,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家兔肾上腺素型肺水肿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四种家兔实验性呼吸衰竭模型,寻找适合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实验教学且效果好、易重复的建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全窒息组、气胸组、油酸性肺水肿组和肾上腺素性肺水肿组。通过检测各组动物呼吸、血压、血气的变化,比较不同方法建造的呼吸衰竭模型的特点。【结果】家兔在不全窒息后呼吸频率、血压出现先升高后抑制的表现,PaO2下降,而PaCO2升高(P〈0.05);气胸组家兔呼吸频率也出现先升高后抑制的表现,但血压变化不明显,PaO2下降,而PaCO2升高(P〈0.05);油酸或肾上腺素静脉注射使家兔形成肺水肿后,呼吸改变以抑制为主,PaO2下降(P〈0.05),而PaCO2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不全窒息所诱导的呼吸衰竭模型上,可检测到呼吸、血压、血气的典型变化,且操作简单,是适宜于呼吸衰竭实验教学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含复合核苷的纯中药制剂心脉龙及山莨菪碱在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家兔肺水肿时对肺动脉压及体动脉压的影响。家兔分为3组:(1)肺水肿实验组;(2)心脉龙预防组;(2)山莨菪碱预防组。结果显示:肺水肿组肺动脉压立即升高达峰值,动物几分钟内由呼吸道涌出大量血性泡沫。而药物预防组虽然肺动脉压也升高,但其升压反应较实验组明显延迟;且动物未发生肺水肿。随后肺动脉压逐渐趋于正常。提示:心脉龙与山莨菪碱均能抑制肾上腺素所致的肺动脉升压反应,可预防肾上腺索性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肺水肿是指肺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使肺血管外液量增多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血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有弥漫性湿嗲音,X线表现呈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是临床急症之一。本实验目的是复制造模出家兔肺水肿,从而了解肺水肿的表现及其发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肺水肿的药物治疗。本实验分4个组:1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和2个治疗组。每组先对家兔进行气管插管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器记录全过程呼吸曲线。然后按家兔体重快速在耳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80~200滴/分),接近滴完时,按照各实验组目的不同分别给予加注,记录呼吸曲线,并观察家兔的呼吸变化以及听其肺部呼吸音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山莨菪碱与东莨菪碱对家兔实验性肺水肿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及协同作用.方法 对实验动物静脉注入肾上腺素,复制出肾上腺素性肺水肿的模型,分别再注入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加东莨菪碱,观察动物心率、呼吸、肺系数、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在注入肾上腺素后,出现心率增快,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用山莨菪碱治疗组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东莨菪碱组效果不明显,联合用药组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结论 山莨菪碱单独用药疗效显著,东莨菪碱单独用药效果不明显,两者联合用药的作用结果接近于山莨菪碱单独用药的作用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能较好符合临床肺水肿病理生理特征的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方法 28只家兔随机分为油酸组、肾上腺素组、切断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组及生理盐水(NS)组,每组7只。测量家兔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A-aPO2)、心率、呼吸频率、肺系数及死亡时间。结果油酸复制肺水肿动物模型中PaO2、PaCO2、A-aPO2、心率、呼吸频率、肺系数指标明显优于其他组,而死亡时间则低于肾上腺素复制模型。结论油酸复制肺水肿动物模型更接近真实的临床肺水肿,在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中可考虑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制大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确定适合用于学生实验的大鼠肺水肿造模条件,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0、2.0、3.0mg/100g体重的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描记心电图和呼吸曲线并计算肺系数(肺重/体重)。【结果】1.0mg/100g剂量组大鼠心电图及呼吸曲线变化不明显,3.0mg/100g剂量组在未形成典型的肺水肿前,大鼠死亡率高,实验结果不理想。2.0mg/100g剂量组呼吸及心电图曲线均变化明显,所测得的肺系数远远大于正常值。【结论】2.0mg/100g肾上腺素组大鼠肺水肿症状典型,适宜用于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复制的大鼠实验性肺水肿模型,观察了别嘌呤醇对肺水肿的影响。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肾上腺素组和别嘌呤醇+肾上腺素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使肺血管壁、肺泡壁通透性增高,肺间质、肺泡、支气管水肿,出血及透明膜形成;别嘌呤醇可预防肾上腺素所致肺损伤的发生(P<0.05),延长动物存活时间(P<0.01)。提示肾上腺素性肺水肿的发生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使实验设计和解释更为合理。方法①通过输入蒸馏水和任氏液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白蛋白溶液,观察对蟾蜍下肢水肿标本重量及外观变化的影响。②在大量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的基础上,分别加输0.15—0.45mg/kg的肾上腺素,观察家兔的血压、心率、肺系数和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输入蒸馏水配制的接近生理浓度的白蛋白溶液,标本重量继续增加、外观肿胀;任氏液配制的相同浓度白蛋白溶液则使标本重量减轻、外观皱缩。②在加用肾上腺素促进肺水肿的过程中,家兔血压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及心率减慢的现象。结论①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在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中起重要作用,但需要有一定的晶体渗透压作为前提条件。②使用0.15—0.45mg/kg剂量的肾上腺素复制家兔肺水肿动物模型的主要机制在于其使皮肤、内脏的血液分布到肺脏,加重肺淤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下肺水肿发生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机械通气下肺水肿的方法。方法对26例在机械通气时发生肺水肿的病例进行分析,记录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胸片的改变。结果26例患者发生肺水肿时均有呼吸窘迫等临床表现,呼吸频率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吸气峰压(PAP)和平台压(Pplat)均增加,静态顺应性(Cst)下降,胸片显示特征性改变。结论及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及胸片的变化,对早期诊断机械通气下的肺水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地龙β-环糊精包合物,改善其溶解性及去除不良气味。方法 以次黄嘌呤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加入比例、温度及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并进行包合物口感满意度及溶解性检测。结果 地龙(生药)-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70 ℃下超声处理60 min,次黄嘌呤平均包合率为80.31%,口感满意度为90%以上,溶解度有较大改善。结论 地龙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可行,并可有效解决地龙不良气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诱发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诱发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的效果和机理。方法:将实验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化铵组、肾上腺组、氯仿组。采用腹腔注射方法分别注入6%氯化铵(雌性:6~8 ml/kg,雄性9~12 ml/kg);肾上腺素2.5 mg/kg;25%氯仿12 ml/kg。通过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肺重系数计算及病理切片观察,确定建立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结果:氯化铵、肾上腺、氯仿都能引起大鼠肺水肿,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结论:氯化铵、肾上腺素诱发的肺水肿模型,临床症状典型,操作简单,经济易行且重复性好,为教学、临床、科研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心原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心原性肺水肿患者按照是否伴有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将其分为两组,PC02〉45mmHg组和PCO2〈45mmHg组,两组再分为NPPV组和常规组.各18例。结果:PCO2〉45mmHg组中,NPPV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气管插管率显著改善,死亡率也有降低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2〈45mmHg组中,差异不明显。结论:对于无创通气治疗心原性肺水肿,当患者有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前期43例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优于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0.3%硝酸银复制了肺水肿家兔。其表现为肺系数增加并伴有呼吸曲线和肺组织学的改变,作者测定了上述肺水肿家兔引起肺水肿前、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和肺肝等组织中 LPO 的含量。结果表明,水肿前血浆 LPO 含量为5.17±0.92nmol/ml,水肿后1小时为6.99±1.16mol/ml,水肿后2小时为7.41±1.93nnmol/ml,水肿后3小时为6.29±1.97nmol/ml。与水肿前相比,P 值分别小于0.01、0.01和0.05。肺水肿后肝肺等组织匀浆中 LPO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 LPO 的升高可能和肺水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NPPV,2小时后观察心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后,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使用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行NPPV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鼻罩或面罩给氧;BiPAP组2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模式为S/T。治疗前后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结果BiPAP组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时,BiPAP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SACPE)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老年SACPE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及治疗后0.5、1、2 h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胸部X线等参数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NIPPV治疗30 min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下降,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明显,总体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升高的程度和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NIPPV治疗老年SACPE的疗效肯定、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