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65例心力衰竭病人,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ELISA法检测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复查.结果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在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N(NT-ProBNP)在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各心功能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LN(NT-proBNP)及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LN(NT-ProBNP)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黄连素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输注;口服卡托普利30 mg,一日3次。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64例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YHA分级Ⅲ级~Ⅳ级或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35%),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口服共10个月。治疗前后检查两组心脏彩超用以评估心功能,采集肘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测定其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10个月后,治疗组病人血浆IL-6,hs-CRP,TNF-α水平降低,且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同时心功能按NYHA分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炎症介质(hs-CRP,IL-6,TNF-α),改善心脏功能,对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种剂量螺内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共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10 mg、20 mg、40 mg螺内酯,每组各30例。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T、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患者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比较4组临床疗效。结果 10 mg、20 mg及40 mg螺内酯组治疗后的TNF-α、NT-proBNP、hs-CRP NYH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0 mg螺内酯组治疗后cTnT、PⅢNP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径(LVEDD)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 mg螺内酯组治疗后TNF-α、NT-proBNP、hs-CRP、PⅢNP、6 min步行距离及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10 mg和40 mg螺内酯组(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体征。20 mg剂量的螺内酯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体征的改善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0 mg及40 mg,可将20 mg剂量的螺内酯作为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300例,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NYHA分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心功能分级评估、监测BN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两组均给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在接受治疗10d后,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心功能分级评估,两组重新检测BNP、LVEF、LVEDd,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气短、胸闷、心悸、神疲倦怠乏力、四肢浮肿、纳呆、尿少、口唇紫暗等症状评分,且治疗组在改善气短、胸闷、倦怠乏力、口唇紫暗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心脏彩超测定LVEF及LVEDd,治疗前与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对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且在常规治疗效果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缩短病程,可作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心脏病并伴有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治疗组另给予缬沙坦80 mg 1次/d口服,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超心脏射血分数(EF值),并检测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EF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0);治疗组的TNF-α(P=0.019)、IL-6(P=0.007)、hs-CRP(P=0.023)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结论在使用ACEI类药物基础上,缬沙坦可进一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中-重度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测定血清中hs-CRP水平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心功能NYHAⅣ级患者血浆hs-CRP水平较Ⅲ级明显增高(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病情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诺欣妥)治疗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螺内酯、美托洛尔缓释片及其他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诺欣妥、螺内酯、倍他乐克缓释片及其他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后病人的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诺欣妥能够改善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LVEF,降低IL-6、TNF-α、CRP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参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价,并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凋亡因子Fa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BNP、Fas、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Lee心力衰竭积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而且BNP、Fas和TNF-α血浆水平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心肾阳虚证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Fas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等心衰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终末期心衰患者50例,其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NYHA分级),检测hs-CRP、BN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均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左西孟旦注射液.在接受左西孟旦治疗3d后,两组重新检测hs-CRP、BNP、LVEF和LVEDd.结果 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心脏彩超测定LVEDd及LVEF,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BNP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终末期心衰疗效肯定,可在常规治疗效果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终末期心衰患者CRP及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可作为终末期心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中sFas、TNF-α、IL-6、hs-CRP水平.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30%者较>30%者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5),sFas与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呈显著负相(r=0.425,P<0.01),(r=-0.309,P<0.05).hs-CRP水平在心功能Ⅳ级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TNF-α水平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或0.05),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血浆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干预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干预组血浆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NF-a、IL-6等细胞因子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保护心肌作用;但阿托伐他汀可能影响Fas/FasL系统活性而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入组时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浆BNP、IL-1、IL-6、TNF-α及hs-CRP的变化。结果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6%vs 53.2%,,P=0.040)。心脏彩超提示,芪苈强心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有显著提高(36.5±3.4 vs41.4±2.9%,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芪苈强心治疗组LVEF也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芪苈强心治疗组BNP、IL-1、IL-6、TNF-α和hs-CRP较入组时有显著降低(P值均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BNP及IL-1、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起共入选了我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及闵行区中心医院确诊的240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按照患者是否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及心脏超声监测心腔大小及LVEF变化。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脂水平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降低(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治疗前及后6个月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LVEDd有进一步缩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血清TNF-α(146.26±1.27和174.58±1.42,P<0.05)、IL-6(25.56±1.79和35.23±1.87,P<0.0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有利于DCM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浆TNF-α水平为(346.3±42.5)ng/L,hs-CRP为(5.6±0.4)mg/L,对照组血浆TNF-α水平为(100.5±12.8)ng/L,hs-CRP为(0.7±0.1)mg/L,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血浆TNF-α、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P0.05),心功能Ⅲ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Ⅱ级组的TNF-α和hs-CRP水平(P0.05),心功能Ⅱ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的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α和s-CRP升高,升高的水平和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放免法测定CHF病人TNF-α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TNF-α逐渐升高(P0.05);TNF-α与LVEF呈负相关,与LVDd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LVEF显著提高(P0.05),LVDd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TNF-α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静脉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BNP,IL-6,TNF-α和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BNP,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中均出现低血钾、胸痛、头痛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IL-6,TNF-α,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NT-proBNP、hs-CR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6分钟步行距离、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对照组,LVEDV、LVEF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LVEDV、LVEF高于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 BNP、hs-CRP,有利于延缓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服黄连素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黄连素0.3 g,每日3次,疗程8周.对比8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心室率、6 min 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NYHA)情况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分别与入组时进行比较.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因心衰加重再住院次数和因心衰急诊就诊次数及两组患者死亡数;观察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8周后患者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LVEF较入组前明显改善,TNF-α、BNP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8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8周后24 h平均心室率与入组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治疗组1年内因心衰加重再住院次数和因心衰急诊就诊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继续服用症状消失.结论 黄连素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及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VEF、6WMT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显著下降(P0.05),LVEF、6WMT明显升高(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