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热休克蛋白(HSP70)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iNOS、nNOS)表达的变化揭示脑脉通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脑缺血(I)3h和再灌注(I/R)1、3、6、12d大鼠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NF-κB、HSP70和NOS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I/R1、3、6d),神经症状积分(各时间点),NF-κB(I3h和I/R1、3d),HSP70(I/R1、3、6、12d),eNOS(I/R1、3、6d)、nNOS(各时间点)和iNOS(I/R1、3、6d)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脑脉通组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I/R3、6、12d),NF-κB(I/R1、3、6、12d),nNOS(I3h和I/R1、3d)、iNOS(I/R1、3d)的表达低于模型组,HSP70(I/R1、3、6、12d)和eNOS(I/R1、3、6d)的表达高于模型组;脑脉通组神经症状积分(I/R6、12d)和nNOS(I/R1d)、iNOS(I/R1d)的表达低于尼莫地平组,eNOS(I/R1d)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脑脉通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抑制NF-κB、nNOS、iNOS表达和上调HSP70、e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s,NOSs)的表达变化来揭示脑脉通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机制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缺血3h再灌注12d)动物模型,观察高、中、低剂量脑脉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及大脑皮质NF-κB、HSP70和NOS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症状积分及NF-κB、HSP70、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高、中、低剂量脑脉通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症状积分及NF-κB、iNOS和nNOS表达均低于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脉通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HSP70和eNOS表达高于模型组;中剂量脑脉通组神经症状积分和nNOS表达低于尼莫地平组,eNOS表达高于尼莫地平组;中剂量脑脉通组HSP70和eNOS表达高于低剂量脑脉通组,其他各项指标均低于低剂量脑脉通组。结论:脑脉通拮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抑制脑组织NF-κB、nNOS、iNOS和上调HSP70、eNOS表达有关,且以中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李健  党辉  沙晶  艾山江  景燕  阿斯亚  陆明佳  补娟  朱沂 《疑难病杂志》2012,11(4):280-282,323
目的观察小鼠脑缺血/再灌注(CIR)前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个亚型:神经元型(nNOS)、诱导型(iNOS)和内皮型(eNOS)在小鼠脑皮质中的变化,探讨NOS在CIR损伤后的不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tMCAO)模型组(n=16)。tMCAO模型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再灌注24 h后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皮质中nNOS、iNOS和eNOS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nNOS、iNOS和eNOS在脑皮质中少量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tMCAO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脑皮质区nNOS、iNOS和eN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小鼠CIR损伤后,nNOS和iNOS表达的增加可以引起神经损伤,而eNOS表达的增加,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及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00只蒙古沙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前脑缺血再灌注(I/R)组、脑缺血预处理(IP)组,放线菌酮+脑缺血预处理(Cycloheximide+IP)组,每组25只。后3组参照Kirino法制备前脑缺血动物模型,Kitagawa法制备脑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再灌注后1、2、3d取各组动物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水平。再灌注后3、4、5、6、7d用4-PTT旱路迷宫法对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定,各取均值。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沙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降低(P<0.05),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HSP70表达量增加(P<0.05),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与I/R组比较,IP组中沙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增加(P<0.05),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回降(P<0.05),HSP70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P<0.05);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胚胎肝激酶-1(Flk-1)因子表达变化揭示脑脉通促进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雄性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通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场面积以及Flk-1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 脑脉通组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1、3、12 d的MVD,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3、6、12 d血管场面积,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2 d MVD增加(P<0.01),缺血3 h血管场面积增大(P<0.01).模型组MVD自缺血3 h持续下降至缺血/再灌注12 d;血管场面积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12 d降至最低.脑脉通组MVD 缺血3 h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6 d降至最低,至12 d又明显增加;血管场面积缺血3 h有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降至最低,3 d时有所升高,至6 d再次降低,随后再次升高,至12 d恢复至缺血/再灌注3 d时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6、12 d Flk-1表达增强(P<0.05,P<0.01),缺血/再灌注3 d Flk-1表达减弱(P<0.01).模型组Flk-1表达于缺血3 h开始增强,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1~12 d表达迅速减弱;脑脉通组Flk-1于缺血3 h有较强表达,缺血/再灌注3 d达到峰值,此后表达稍有减弱,至12 d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增强(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6、12 d Flk-1 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1).模型组Flk-1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1 d最强,1~12 d迅速下降;脑脉通组Flk-1 mRNA缺血3 h即有较高表达,缺血/再灌注1 d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至12 d表达仍能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结论 脑脉通可促进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提高Flk-1及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缺血0,2,6,12,24 h脑组织中[内皮型NOS(eNOS)、神经型NOS(nNOS)及诱导型NOS(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HPLC法测定纹状体、海马、皮层中氨基酸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可见eNOS和nNOS表达,eNOS于脑缺血后2 h达到高峰,nNOS于6 h达到高峰;正常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但在脑缺血后开始表达,缺血后12 h达到高峰;缺血后12 h给予L-NA治疗3 dL-NA组中梗死体积/全脑体积(Ⅳ%)显著低于相应的缺血组;缺血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GAB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12 h治疗3 d时,L-NA组中纹状体、海马、皮层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组,GABA的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海马中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结论:缺血后期应用L-NA对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兴奋性氨基酸合成、释放相对减少,抑制性氨基酸合成、释放相对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合酶在肾脏缺血预处理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一氧化氮合酶 (NOS :eNOS ,iNOS ,nNOS)在肾脏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NOS在肾脏缺血预处理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 36只小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IP)、缺血再灌注组 (I/R)和缺血预处理后再灌注组 (IP +I/R)。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中NOS的表达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在急性肾缺血 6 0min再灌注 6 0min时 ,eNOS阳性表达在IP组和IP +I/R组明显高于I/R组和对照组 (P <0 .0 1) ,iNOS和nNOS在组织肾中未见明显表达。组织学变化发现I/R组肾组织中肾细胞发生明显变性坏死 ,而IP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肾脏缺血预处理在肾脏缺血再灌注中具有保护作用 ,而NOS参与该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粘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变化揭示补阳还五汤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缺血(I)3h和缺血再灌注(I/R)1,3,6,12d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TNF-α、VCAM-1、ICAM-1和ICAM-1mRNA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I/R1,3,6d)、神经症状积分(各时间点)和TNF-α、VCAM-1(I3h、I/R1,3,6d)、ICAM-1(I3h、I/R1,3,6d)及其mRNA(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补阳还五汤组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I/R3,6,12d)、TNF-α、VCAM-1和ICAM-1及其mRNA(I3h、I/R1,3d)表达均低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神经症状积分(I/R6,12d)、TNF-α与ICAM-1(I/R1d)及其mRNA(I/R1,3d)表达低于尼莫地平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其抑制TNF-α、VCAM-1、ICAM-1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僧志远  巩守平  吕健  王文涛  宋千  权瑜 《西部医学》2012,24(6):1039-1044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osentan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建立SCIRI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I)、生理盐水(NS)干预对照组、Bosentan干预组(Bos),NS和Bos组又以再灌注(IR)时间分为3、6、12、24、48、72h组,测定血清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NOS、iNOS和eNOS表达变化。结果①SCIRI后血清NO表达呈双峰样改变,峰值分别出现于IR3h及24h,Bosentan可显著降低第二个峰值(P<0.05)。②SCIRI后nNOS、iNOS、eNOS在脊髓中的表达均逐渐增加,并分别于IR后24、48、24h达峰值,Bosentan可显著下调nNOS、iNOS表达(P<0.05),上调eNOS表达(P<0.05)。③SCIRI后脊髓FADD蛋白、TrkA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分别于IR后24、12h达峰值,Bosentan干预可下调FADD表达(P<0.05),上调TrkA含量(P<0.05)。结论 Bosentan可影响大鼠SCIRI病理过程中NO及nNOS、eNOS、iNOS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FADD及Trk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O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5组:假手术组(Sham组);I/R组;HGF1,HGF2,HGF3组,即I/R大鼠分别注射15,30,60 μg/kg HGF。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脑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测定缺血区脑组织iNOS活性及NO含量,检测iNOS及IL-1β mRNA水平的变化,测定iNOS蛋白表达水平及IL-1β含量。另取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行 I/R 处理,检测iNOS和IL-1β 蛋白表达水平及NO含量。结果:大鼠缺血区脑组织iNOS活性升高、NO含量增加,iNOS和IL-1β mRNA表达上调,iNOS 蛋白表达增多,IL-1β含量增加。注射不同剂量HGF均能降低缺血区脑组织iNOS活性及NO含量,下调iNOS和IL-1β mRNA的表达,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降低IL-1β含量。此外,HGF可明显下调体外 I/R 神经元IL-1β和iNOS蛋白的表达,降低NO含量。结论:抑制IL-1β的表达,减少iNOS的表达,降低NO含量可能是HGF减轻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