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为我国广大牧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多见的寄生虫病。此病分为两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引起的肝棘球蚴病及多房性棘球绦病(E.Multilo-cularris)引起的肝泡状棘球蚴虫(AlveolarHydatidatid Dis.AHD)两型在形态学,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过程,预后及处理方法等均有所不同。多房棘球绦虫与细粒棘球绦虫有类似的生活史,但各有其终宿主及中间宿主。多房棘球绦虫主要终宿主为狐,其次为狗和猫,中间宿主为鼠类。细粒棘球绦虫主要终宿主为狗其次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畜体内所致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公认的能使人致病的棘球绦虫是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4种,该4种棘球蚴可引起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和混合型包虫病3种疾病类型[1].棘球蚴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以农牧区为主[2].西藏等我国西部地区是棘球蚴病的高流行区,严重危害该地区人口的健康,影响经济生产力.棘球蚴可累及多个脏器器官,最常见受累器官是肝脏、肺部,而甲状腺受累罕见.本院收治1例甲状腺棘球蚴病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以期提高此类病例的认识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3.
刘依妹  文俊 《广西医学》1991,13(3):180-181
由于烧伤病人体内环境的失衡、中毒、多器官功能损害,故手术麻醉有其特殊性。我院1981~1985年部分特重烧伤病人施行切(削)痂手术麻醉共3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8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28岁4个月。烧伤面积30/10~100/96(总面积/三度面积百分),平均52.2/35.9。一次切(削)痂面积10%~31%,平均20%。手术时间1(1/4)~5小时,平均2小时57分。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的:脾棘球蚴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在所有棘球蚴病患儿中的发病率为1%~8%。发病频率的不同取决于患者及其所在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本研究旨在探讨脾棘球蚴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85—2004年,152例棘球蚴病患儿在保加利亚旧扎戈拉医科大学和普罗夫迪夫医科大学的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9.87%)年龄为10~18岁的患儿发现有脾脏病变:6例男性和9例女性。10例患儿被发现为单房性囊肿,8例儿童仅在脾脏中发现单独的囊肿,7例儿童有其他器官病变(5例有肝脏病变,2例有肝脏和肺的病变)。所有的脾囊肿患儿均无临床症状。使用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混悬液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原蚴头500个.mL-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PBS液。通过病检和腹外观察,了解小鼠包囊的生长情况、重量、数量、直径和不育囊率。结果两种包虫病的感染率均为100%。第350天剖杀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昆明小鼠,不育囊率为100%,所有细粒棘球蚴包囊内未见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包囊的直径和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第90天剖杀的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不育囊率平均为15%,85%的感染泡球蚴病灶内含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泡球蚴包囊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鼠对多房棘球蚴感染比雄鼠更敏感,多房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快,适宜保种;雌鼠和雄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敏感性无明显区别,细粒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慢,不宜保种。  相似文献   

6.
李晓林  刘雪兰  刘林 《医学争鸣》2005,26(21):1995-1995
1 临床资料 1995/200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年龄14~22岁,初潮年龄12~16岁. 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26例(50%),痛经22例(42.3%),慢性腹痛12例(23%),急性腹痛6例(11.5%),不孕5例(9.6%). 伴发生殖道畸形15例(28.8%). 全部病例均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加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变涉及1个部位或盆腔脏器40例(76.9%);病变涉及多个部位或盆腔脏器者12例(23.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改善治疗效果,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CD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18~ 85岁,平均(46.83±4.10)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学、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误诊情况及治疗经过.结果 48例患者中小肠病变12例(25%)、回盲部病变26例(54.16%)、大肠病变10例(20.83%).48例CD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44例(91.66%)、腹泻22例(45.83%).并发腹部包块8例(16.66%),肠梗阻14例(29.16%).本组12例(25%)误诊.32例(66.7%)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其余16例因并发症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克罗恩病多好发于回盲部,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重要依据,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泡型棘球蚴病的手术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和阿坝分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5例颅内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颅内病变总数共计50个,平均(3.3±3.1)个/例。颅内病变单发者4例;多发者11例,颅内病变数从2~13个不等。颅内病变单发患者均获得手术全切除。颅内多发病变的患者6例仅手术切除1个体积最大的病变,5例切除2~3个相邻病变。除1例患者外,其余14例患者均存在颅外病变,包括肝脏、肺部、肾脏、肾上腺及胸椎。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28.1±13.4)个月。13例随访时间内颅内情况稳定,2例深部病变伴蛛网膜下腔播散的患者颅内病变复发。2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泡型棘球蚴病疗效肯定,但是深部包虫病变特别是病变侵及蛛网膜下腔者,手术全切除困难。患者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及肝脏等全身包虫病变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03-105+109+1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脊椎泡状棘球蚴病的MSCT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观察椎体病变部位、破坏形态、钙化死骨形成、椎间隙改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结果 10例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胸椎6例,胸腰椎3例,腰椎1例。7例相邻多椎体和3例单椎体共19个椎体破坏。MSCT扫描6个(31.6%)椎体呈蜂窝样、小囊状骨质破坏,11个(57.9%)呈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2个(10.5%)椎体骨皮质局限性侵蚀。12个(63.2%)椎体病变周围片状骨质硬化。7个(36.8%)椎体破坏灶内死骨、钙化形成。9个(47.4%)椎弓骨质膨胀性破坏。5个(26.3%)椎间盘破坏和椎间隙变窄。10例椎旁软组织增厚,7例呈囊性,2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7例出现结节、沙粒样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明确脊椎泡状棘球蚴病的病变部位并显示病变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临床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分析58例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情况,并与同期294例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较。结果:与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67.2%(26/39)对40.0%(98/294),P=0.001],多血管病变较少[32.8%(13/39)对60.0%(144/294),P=0.001],在13例多血管病变中,有11例(84.6%)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平均冠脉病变支数较少[(1.89±0.57)对(1.97±0.63),P=0.004],Gensin i积分低[(34.2±24.65)对(56.2±26.78),P<0.001];在39例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多见[61.5%(16/26)];在冠脉造影阳性率两组基本相同,但性别比较以男性多见,(65.1%(183/281)对21%(15/71),P=0.000),三个以上危险因素方面多见,(81.5%(229/281)对31%(22/71),P=0.000)。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冠脉病变不太严重;在多血管病变中,大部分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在胸痛患者中男性、危险因素聚集趋势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分析58例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情况,并与同期294例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较.结果与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67.2%(26/39)对40.0%(98/294),P=0.001],多血管病变较少[32.8%(13/39)对60.0%(144/294),P=0.001],在13例多血管病变中,有11例(84.6%)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平均冠脉病变支数较少[(1.89±0.57)对(1.97±0.63),P=0.004],Gensini积分低[(34.2±24.65)对(56.2±26.78),P<0.001];在39例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多见[61.5%(16/26)];在冠脉造影阳性率两组基本相同,但性别比较以男性多见,(65.1%(183/281)对21%(15/71),P=0.000),三个以上危险因素方面多见,(81.5%(229/281)对31%(22/71),P=0.000).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冠脉病变不太严重;在多血管病变中,大部分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在胸痛患者中男性、危险因素聚集趋势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小儿盆部占位病变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提高对小儿盆部占位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42例盆部占位病变术前均经16层螺旋CT双期扫描,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3天至14岁.扫描范围:肾脏下极至耻骨会阴部水平,动脉期为扫描开始后12 ~18秒,静脉期为扫描后50~60秒.42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岁)、学龄前组(<5岁)、学龄组(>5岁).观察病变的年龄及良恶性分布.病变CT表现按密度分为囊性病变、囊实性病变及实性病变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42例小儿盆部占位病变中,良性22例,恶性20例.良性病变中,以卵巢囊肿及成熟性畸胎瘤多见(分别为6/22和5/22),恶性占位病变中以膀胱内横纹肌肉瘤多见(4/20),其次为淋巴瘤及卵黄囊瘤(均为3/20).结论 小儿盆部占位性病变中,良性病变多以囊性成分为主,恶性病变多以实性成分为主,其内有或没有囊变区,病变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层螺旋CT检查对盆部占位病变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大多数盆部占位病变在结合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术前就可做出明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斯皮仁诺短程间歇冲击法治疗甲真菌病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秀琪 《广西医学》2000,22(3):619-620
我科于1998年5月~1999年6月采用斯皮仁诺短程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4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46例甲真菌病患者均经真菌学检查阳性(镜检或培养)而确诊,肝功能(ALT)检查正常。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3.2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4.8年。指甲癣共22例,病甲数2~10个/人,共128个,平均5.7个/人;趾甲癣共24例,病甲数2~10个/人,共226个,平均9.3个/人。46例患者均行真菌培养,经鉴定,其中石膏样毛癣菌23例,红色毛癣菌18例,白色念珠菌2例,絮状表皮癣菌2例,未生长1例。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间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合并症中筛选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肝功能障碍(AH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HD分成AHD组(22例)和非AHD组(78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脓毒症患者并发AH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发生AHD的患者为22例,AHD发生率为22%;从患者的病死率来看,AHD组明显高于非AH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并发AHD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慢性饮酒、糖尿病史、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结论通过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H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提高脓毒症并发AHD的防治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东11例裂头蚴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裂头蚴病新的流行特点、诊疗情况.[方法]1993年至2002年6月收治的11例、经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结合病理确诊裂头蚴的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误诊情况和治疗疗效.[结果]裂头蚴病有增多的趋势,2000年后9例(82%),且城市多见,患者皆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不熟蛇、蛙或海鲜类食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内脏组织器官受累多(54%,6/11),其中以肝脏损害常见;误诊率高;早期使用吡喹酮或阿苯哒唑治疗效果好,肉芽肿明显形成者需手术切除.[结论]裂头蚴的流行有新的特点,临床上内脏受累多见,容易误诊,要重视裂头蚴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多房包虫病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多房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Em)的幼虫泡球蚴(alveo-lar hydatid)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原发部位多在肝脏,但可经血循环和淋巴转移到其它许多器官,类似恶性肿瘤,故有恶性包虫病之称.  相似文献   

17.
马海龙  李兆勇  孙世安  郭倩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1):864-867,F0003
【目的】利用肝癌细胞(Bel-7404)及其培养细胞的上清液,在体外对多房棘球蚴进行培养,观察其在体外的生长、发育过程。【方法】培养肝癌细胞(Bel7404),留取细胞上清液,分别取培养细胞及其上清液与多房棘球蚴囊液进行共培养38 d。实验期间对囊泡进行计数,观察囊泡生长情况,记录囊泡最大、最小直径,绘制生长曲线,培养结束后,取所培养囊泡壁及其囊液分别进行DNA鉴定和蛋白定量。【结果】多房棘球蚴在肝癌细胞(Bel-7404)及其上清液中均能生长,呈出芽生殖方式,囊泡直径1.0~5.0 mm;囊液蛋白含量分别为:肝癌细胞,3.8 mg/ml;肝癌细胞上清液,1.1 mg/ml;多房棘球蚴在体外培养初期呈较快速性生长(1~15 d);生长中期可见一平台期(15~26 d);后期保持一个较稳定囊泡数量。并对所培养的多房棘球蚴囊壁DNA经PCR扩增出Em特异性200 bp条带。SDS-PAGE观察体内外培养囊液中蛋白在14、47-66kd处有相似条带。【结论】多房棘球蚴体外生长因素不依赖培养细胞本身,利用肝癌细胞上清液建立多房棘球蚴体外培养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由于肝癌细胞(Bel-7404)与其培养细胞的上清液所含成分可能不同,可能引起囊泡内囊液的蛋白定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畜体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能感染人类的棘球属绦虫有4种: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少节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oligarthrus,Eo)和伏氏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vogeli,Ev).新疆就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的高发地区,该病严重影响农牧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养宠物犬的城市居民的日益增多,包虫病也已呈从农牧区流入到大都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泡状棘球蚴病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本病见于世界北半球,尤其是寒冷地带。主要自然终宿主为孤类、大等,中间宿主为鼠类,人是偶然发生的中间宿主,也是非适宜的中间宿主,故人类泡状棘蚴球病(下简称泡蚴病)明显少于细粒棘球蚴病(下称细蚴病)。本病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远东均有明显自然疫区,我国发现本病的有: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现收集新疆北部本病63例作一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副神经节瘤比较罕见,临床病理容易误诊。为此,作者将(1975~1987)病检工作中遇见10例报告如下:一般情况及结果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66岁,25~29岁3例,35~39岁4例,40~45岁2例,66岁1例。主诉:局部包块8例(其中1例触及肿物伴阵发性高血压),血尿1例,腹部隐痛1例。始发症状至就诊时间:最短1周(1例),最长为8年(1例),5年多(1例),3年多(3例),7个多月(1例),4个多月(1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