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西安及重庆两所医院20年来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趋势;比较两地差异;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诱因。方法 收集198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新确诊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185例具备完整病理资料者进行分析。结果 63.3%的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生于肢端;依据临床病史,15.8%原发部位曾有先天性小痣;20世纪80、90年代皮肤恶性黑素瘤分别占同期病理活检数比例为0.053%、0.094%,该比例的年增长率为3.9%;20年来面、颈部皮肤恶性黑素瘤比例逐渐增加,足部减少。结论 肢端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20年来上述两所医院皮肤恶性黑素瘤占活检数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西安、重庆两所医院20年皮肤恶性素瘤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西安及重庆两所医院20年来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趋势:比较两地差异;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诱因。方法收集198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新确诊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185例具备完整病理资料者进行分析。结果63.3%的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生于肢端;依据临床病史,15.8%原发部位曾有先天性小痣;20世纪80、90年代皮肤恶性黑素瘤分别占同期病理活检数比例为0.053%、0.094%,该比例的年增长率为3.9%;20年来面、颈部皮肤恶性黑素瘤比例逐渐增加,足部减少。结论肢端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20年来上述两所医院皮肤恶性黑素瘤占活检数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3-2010年本院病理诊断为皮肤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阅片,再次进行确认诊断和病理分型,对病理诊断不明确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肤黑素瘤高峰发病年龄为51~60岁,肢端、非肢端部位黑素瘤各占70.00%和30.00%,肢端雀斑样黑素瘤最多,占67.14%,其次为恶性雀斑样痣型黑素瘤(11.43%)和浅表扩散型黑素瘤(10.00%),本研究中结节型仅有3例(4.29%),非暴露与暴露部位在原发损害、原位和侵袭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13)。甲下黑素瘤手部明显多于足部(P=0.000)。结论国内黑素瘤发病可能有年轻化趋势;外伤在肢端部位黑素瘤发生中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临床的ABCD标准敏感性较高,可推广使用和作为患者自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肢端恶性黑素瘤10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肢端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伤在发病中的意义以及现行分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最近诊断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00例肢端恶性黑素瘤,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于手28例,其中拇指甲下14例;足72例,足掌跖29例,足跟18例,拇趾甲下12例。31例原发部位有外伤史。40例肢端恶性黑素瘤难以用目前的分型方法分型,依据现行病理分型方法,肢端雀斑样痣性、结节性、浅表扩散性黑素瘤在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足部是肢端恶性黑素瘤的好发部位,外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现行分型方法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1975年 Lever 主编的第5版“皮肤组织病理学”将恶性黑素瘤分为3型。Lever 认为“肢端雀斑样痣原位黑素瘤”(Acral lentigious melanoma in situ ALMS)最近才被认为是一种组织学类型。到1983年第6版时 Lever 将恶性黑素瘤分为4型;(1)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LMM);(2)表浅泛发性黑素瘤(SSM);(3)结节性黑素瘤(NM);(4)肢端雀斑样痣原位黑素瘤(ALMS)。国内杨氏等以“肢端黑色素瘤”报告了5例。作者自1980年报告第1例以来又相继诊治6例,共7例现合并小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恶性雀斑样痣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黑色瘤,在美国,恶性雀斑样痣占全部皮肤恶性黑素瘤的4%,其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常发生于年龄较大者,几乎均见于暴露部位,尤以面部最常见,少数也可发生于手背等肢端部位,极少数也可发生于非暴露部位。组织活检是其最佳确诊方法。目前指南建议:手术切除仍是其首选治疗。本文就目前对恶性雀斑样痣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发育不良痣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并对该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家族性多发性非典型性痣—黑素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遗传学发病机制、处理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认为该病的皮损容易转变成恶性黑素瘤,是恶性黑素瘤的前期损害。最后,作者综述了先天性痣(包括巨大型及中小型先天性痣)与恶性黑素瘤的关系,认为巨大型先天性痣与恶性黑素瘤有关,而对中小型先天性痣与恶性黑素瘤的关系则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少见病理类型的恶性黑素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根据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通常将恶性黑素瘤分为原位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insitu)和侵袭性恶性黑素瘤(invasive malignant melanoma)。原位恶性黑素瘤又分3型,分别为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aligna)、浅表扩散性原位恶性黑素瘤(superficial spreading malignant melanoma)及肢端原位恶性黑素瘤(acral melanoma in situ)。  相似文献   

9.
虽然皮肤恶性黑素瘤 (CMM)仍是相对少见的肿瘤 ,但在白种人中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如在阿根廷 ,1989~ 1992年有 839人死于CMM。该研究旨在评价阿根廷人不同表现型、日晒量以及对日光的易感性等变量对黑素瘤的危险影响。作者收集了 1993~ 1995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市 4家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所有黑素瘤患者 ,共 10 1例。其中浅表播散性黑素瘤占 4 3 6 % ,结节性黑素瘤35 6 % ,恶性雀斑样痣 6 9% ,肢端恶性雀斑样痣2 0 %。从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出 2 4 9例非皮肤病患者 ,并与CMM患者在医院、性别、年龄 (± 5年 )上匹配。问卷由欧洲皮肤癌多…  相似文献   

10.
应用N-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单克隆抗体,以ABC法检测150例皮肤、软组织肿瘤。结果显示:48例恶性黑素瘤阳性率54.17%,13例先天性巨痣、13例先天性小痣及15例后天性痣阳性率分别为30.77%、15.38%和0%。肿瘤浸润深、异型性较大、核丝分裂指数高的恶性黑素瘤N-ras p21蛋白表达强于相应的组别。其它皮肤、软组织肿瘤的p21蛋白表达率均低。提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及预后与N-ras p21蛋白的过量表达可能有一定关系,其它皮肤、软组织肿瘤与ras基因的激活可能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