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45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55例患者中47例出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君  魏大中 《现代医学》2012,40(2):199-20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癌150例的临床资料,从患者肿瘤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大体病理类型5个方面分析总结影响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医院内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50.7%,转移度为16.2%.肿瘤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大体病理类型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临床中应注意分析、总结,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并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34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349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常规对胸上段、分化程度差及侵犯程度深的食管鳞癌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121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121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全组清扫淋巴结30539枚,平均25±11.0(2-78)枚。655例患者发现转移淋巴结共2655枚,中位转移数3(1,5)枚。脉管瘤栓、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淋巴结总数、肿瘤长度和神经累及是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有选择地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中上段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较为适合,胸下段癌可行二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估计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 P=0.004)、浸润深度( P=0.009)、分化程度( P=0.030)和淋巴管肿瘤浸润(( P=0.00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P=0.007)、浸润深度( P=0.003)、分化程度( P<0.050)和淋巴管肿瘤侵润( P<0.001)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3 cm的高/中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小,有行内镜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肿瘤直径≥3 cm的高、中、低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大,如行内镜切除术,需关注术后病理及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颊黏膜鳞癌50例,确定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核分裂数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随着肿瘤的增大、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者明显增加。(2)随着肿瘤的增大、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3)复发转移分析中,临床分期进入回归方程;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析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年龄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4)经Cox模型分析,证实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5)复发转移组颊黏膜鳞癌的浸润深度为5.90mm,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者的4.82mm(t=2.369,P<0.05)。(6)N0期与N+期颊黏膜鳞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4.24mm和6.36mm(t=5.778,P<0.01)。结论颊黏膜鳞癌的预后与TNM分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与复发转移有关;浸润深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生存率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类整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1 127例,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40岁以下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者(P<0.01)。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高(P<0.001)。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加(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依次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在所选因素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相关,其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7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术后病理分析。结果肿瘤仅侵及黏膜层的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侵及黏膜下层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例数的百分率为13.6%、肌层为32.0%、全层42.8%,肌层与黏膜下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侵及黏膜下层与侵及全层相比转移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病变未累及全层时未见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以病变旁及贲门胃左淋巴结常见。结论淋巴结转移与病变浸润深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隆突下淋巴结应予以有选择的清扫、贲门胃左区域淋巴结应常规予以仔细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