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庞军  唐宏亮  吴邦宪  甘炜 《河南中医》2011,31(4):346-348
目的:促进中医诊断亚健康状态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揭示亚健康的不同分布规律特征.方法:本文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特点、亚健康的脏腑气血津液辨证及体质辨证三个方面对以往亚健康的中医诊断研究做一简要评述.结果:中医在诊断和治疗亚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整体观"、"辨证论治"和"治未痛"思想对亚健康的防治,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认为气血理论是研究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调治原则和方法的理论基础,气血失调、正气不足是亚健康状态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本原因,调和气血应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基本治则,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改变气血异变的非正常状态,恢复其充盈、流通的正常状态,是防治亚健康状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建梅  郭蕾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27-1228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与当代“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明  张国霞 《吉林中医药》2011,(10):925-926
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关注亚健康。"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传统医学的"治未病"理论通过辨证论治判断机体是否处于"亚健康",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对"亚健康"诊疗的指导作用,符合现代医疗要求,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亚健康防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状态与神经症及心向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亚健康状态与神经症、心身疾病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如何从中医学角度认识三者的联系。认为脏腑气血不足、内伤七情、病理性体质、不良个性与社会因素是从亚健康状态到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原因,三者的病位以心、肝、脾为主,由气及血,易夹痰湿是三者的共同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与神经症及心身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亚健康状态与神经症、心身疾病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如何从中医学角度认识三者的联系.认为脏腑气血不足、内伤七情、病理性体质、不良个性与社会因素是从亚健康状态到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原因,三者的病位以心、肝、脾为主,由气及血,易夹痰湿是三者的共同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亚健康状态和"异病同证"概念,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中医"病"、"证"和西医疾病的关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没有西医可以明确诊断的疾病,但有中医可以诊断的"证",亦或"病"。亚健康状态下和疾病状态下同一证候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差异需要在大样本研究中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是处于病与未病的第三状态,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治病"向"防病"的转变,亚健康状态日益受到重视。中医体质学说对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治疗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亚健康状态和偏颇体质的定义、分类以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刺结合森田疗法调整人体亚健康状况22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辉  张宏 《中国针灸》2003,23(5):298-298
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主观上存在许多不适的临床症状和心理体验。临床处理得当则人体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近几年笔者采取针刺结合森田疗法对220例亚健康状态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辉 《河北中医》2010,32(6):946-948
<正>亚健康(sub-health)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一般又把亚健康状态称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及潜病期等。1997-05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体质和证候的总结,初步梳理出对亚健康状态中医干预的基本思路,对比分析疾病状态下体质与证候的规律,进而探讨"亚健康-体质-证候"关系轴应用思路。认为健康、体质、亚健康、疾病、证候等状态是一个交叉变化的过程,通过横向对比建立"亚健康-体质-证候"关系轴从而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肯定了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调治方面的贡献,并阐述了笔者对于今后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健康理念,赋予了"亚健康状态"的新思维.无器质性病变、动态的、明显的"六高一低"的发展趋势是"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与现代亚健康新思维十分契合,中医"治未病"之"善诊"三法和"善治"五法,体现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古代文献的研读和分析,就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观进行了讨论,认为古代文献中"未病"之论载奠定了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理论基础,而中医致病的"三因学说"符合亚健康状态之形成,"治未病"思想则成为中医干预亚健康的重要治则,"治未乱"方法是亚健康"防变"的保健举措。中医对亚健康认识观为当今亚健康中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灰色状态"之称,可分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人际交往性亚健康~([1])。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各种躯体、心理、社会交往方面的主观感觉上的不适和能力的减退等。近年来,大学生生活、学习已经明显受到亚健康问题的影响,根据资料表明,约有70%的大学生处于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近年来有大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强调亚健康是无"病",但同时运用中医理论中对"病"的诊治方法来治疗,这里的两个"病"实际是分别针对西医和中医而言,研究中多有混淆。笔者现从中医"病"的概念和西医"病"的概念着手,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两种医学体系中"病"的关系,以便准确界定亚健康状态,继而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环境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1])。有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群中亚健康状态高达90%以上,女性高于男性,且仍然呈上升趋势~([2])。中医主张"治未病",而"未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中医理论上来讲,这与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有关,需及时进行医学干预才不至于发展为疾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增多,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对策,重申了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