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在病理上相互牵扯、相互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2.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在病理上相互牵扯、相互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主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发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映。比如,…  相似文献   

4.
顾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Z1):172-173
美容与养生是统一的整体 这一观点来自于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  相似文献   

5.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就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外界环境包括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后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绪论【学习的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学整体观念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中医认为,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机能活动的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有机配合,协调共济,共同完成人  相似文献   

7.
五行学说是阐述和探讨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运动规律的学说。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以及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用于阐述人体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物候的消长循环之间的气机感应的诱发关系,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指代和诠释疾病与患者的关系、疾病与药物的关系、不同病患的关系,以及人体各部位的相互关系.是一种高品位的哲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体自身、天人合一、人与社会等三方面的整体性来阐述了傣医学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及疾病变化的认识观念.傣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机体;人体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结构系统;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整体观念渗透于傣医临床诊治、预防疾病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连医学院中医学博士蔡子微最近提出“中医学的本质是生态医学”的见解。蔡博士认为,中医学是从古代生态学角度,以古代生态学思想与原理来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平衡原理,研究人体平衡失调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生态医学;而与中医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就是古代生态学和生态系  相似文献   

10.
闫雪  汲泓 《光明中医》2023,(21):4126-4129
银屑病性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基因-环境相关,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尚不能达到满意效果。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的病变会在体表(外)有迹可循,即“有诸内必形诸外”。五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亦相互影响,并能通过形体诸窍维系内外环境的平衡。文章从五脏生理、病理特点出发探讨其与PsA发病关系,认为该病属虚实夹杂,五脏功能失调是导致PsA发病的重要原因,强调内外并重的发病观,治疗上在祛除外邪基础上还应注重五脏的调护。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学认为人体各系统组织的微生态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不谋而合。研究人员从多方位、多角度研究微生物与人体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可通过驱动人体免疫系统成熟、维持免疫反应稳定性、协助机体抗感染、参与物质代谢及营养作用与其他生态系统发生联系,且受饮食、生活习惯、地域等因素影响。因此,深入发掘探究肠道微生态与人体脏腑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联机制,阐发肠道微生态与中医整体观的一致性理念,对诠释中医病因病机、诊治机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蒙医学认为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不断地产生矛盾而又解决矛盾,维持其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旦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超过人体自身调节限度,防御能力就会由相互制约依存的关系转化为损害与抗损害的关系而致病。  相似文献   

13.
1疾病发生的内因蒙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含"阴阳五行""三元"(赫依、希日、巴达干)和"七精"(饮食精微、血、肉。脂、骨、髓、精液),"三浊"(粪、尿、汗)所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并且各组成部分之间都有同化、异化、调节等功能和适应能力。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三元"和"七精""三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下存在,以依靠与被依靠关系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因某种原因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失调,并超过人体自身调节限度或防御能力时就会转化为损害与被损害者的关系而致病。在人体内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刘玉洁 《中医杂志》2007,48(9):785-786
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特点之一。《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互相沟通,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内经》正是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病  相似文献   

15.
<正> 祖国医学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中医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十分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则是中医诊断治疗学上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精神就是强调在一个广义的生态学范围内,整体地看待机体和疾病。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在其整个生态学上的不平衡或平衡失调所致,而不是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养生理论是用生态学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研究人体健康状况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关系的保健养生科学。其核心价值是养心,确定好自己适宜的生态位,促进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气、经络与宏观生命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洪宗国 《中医药学刊》2002,20(4):412-414
探讨了中医“气”的物质基础,比较了“经络”走向与人体空腔、肌肉形态的对应关系,分析了穴位的结构与功能。认为“气”是以光子形态存在的能量,“经络”是由人体空腔与肌肉腱膜间空隙构成的有利于光子态“气”的传输的能量通道,并据此提出了针灸与按摩的作用机制,认为“气”与“经络”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组织相互联系的媒介与通道。它将构成宏观生命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蒙医理论试论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蒙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对药物和人体分别进行了阐明。蒙医学认为要说明药物对人体起作用的复杂关系时,首先要研究整个宇宙与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相互依赖并存的辨证关系,世上万物要保持生态平衡,正常并存的主要因素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洋补、对立、抑制、增减、渗透和被渗透等相克关系,医生的整个防病治病的过程是利用药物与人体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解决机体发生病变之后,又得到恢  相似文献   

19.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人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能主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整体观是古代唯物观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  相似文献   

20.
陈震霖 《陕西中医》2004,25(4):373-373
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或称为非健康状态。《内经》认识疾病,是从疾病的现象——各种临床表现人手,以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的斗争为主线,以五脏功能系统的定位和精气神失常的定性相互结合为基础,从整体上和动态中来理解和把握疾病的本质。《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则生命活动正常,健康无病,称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