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PCR技术,以IgH和TCRγ基因重排作为标志,检测了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其中有7例初治未缓解、12例部分缓解(PR)、13例完缓解(CR)的ALL患儿MRD检测阳性,另有8例(1例PR、7例CR)检测MRD阴性。文中发现CR时间越长,MRD阳性率越低,反之,CR时间越短,MRD阳性率越高。提示MRD可作为白血病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CR后,MRD检测阳性有复发的危险,长期的MRD检测阴性,可作为临床停药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PCR方法准确,先进,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及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B-ALL的MRD。对41例MRD阳性患儿加强化疗强度,多次连续监测,进行追踪分析。结果41例MRD阳性患儿中复发6例,复发患儿的MRD均>0.1%,MRD出现阳性的时间均>3个月,临床分型都属高危型。MRD阳性患儿经1个疗程强烈化疗转阴27例,其中1例复发,其他均在随访中,中位随访时间24.8个月;MRD阳性2个疗程转阴14例,复发5例,缓解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结论MRD对B-ALL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MRD阳性时间越长对预后越不利,加强对MRD阳性患儿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10例CD19+ 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儿中, 复发6例, 初始治疗持续微小残留病(MRD)阳性3例, 合并侵袭性念珠菌病1例。治疗前2例骨髓原幼细胞≥0.25, 1例骨髓原幼细胞0.05~<0.25。7例骨髓完全缓解(CR), 其中6例MRD阳性, 1例MRD阴性。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骨髓CR率为66.7%(2/3), 总MRD转阴率88.9%(8/9), 仅MRD阳性患儿转阴率为100%(6/6)。应用贝林妥欧单抗后随访中位时间4.1(1.6~10.0)个月, 总生存(OS)率为70.0%(7/10), 8例MRD阴性患儿均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 OS率为75%(6/8), 存活患儿至随访结束均未复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90%, 9/10)及中性粒细胞减少(90%, 9/10), 1例(10%, 1/10)出现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癫痫发作(2级), 1例(10%, 1/10)出现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HDS)技术用于筛选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R-AL)挽救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5例接受了HDS筛选的中高度敏感化疗方案治疗的RR-A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缓解率、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结果 接受了HDS筛选化疗方案的5例患儿,年龄2岁~13岁,其中巩固化疗结束后微小残留病(MRD)未转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骨髓复发ALL 2例,骨髓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经过1~3个疗程HDS筛选方案治疗后,共4例取得缓解,其中3例MRD转阴,1例分子学MRD水平下降;另一例治疗后病情进展。治疗有效的4例RR-AL桥接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病生存至今。5例RR-AL患儿在挽救化疗期间,均合并不同程度感染,无1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HDS技术用于儿童RR-AL的挽救化疗方案的筛选是可行的,为取得MRD转阴桥接Allo-HSCT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跟踪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特有的PML RARα融合基因在发现APL早期复发和指导APL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1 0例APL患儿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 (或 )其它化疗药物进行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 ,并进行随访。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集骨髓标本进行形态学检查 ,并应用RT PCR方法检测PML RARα融合基因。结果 随访时间为 1 4~ 1 5 6月 (中位时间 4 2月 ) ,5年无病生存率为 5 6 .0 %±1 6 .5 %。 1 0例APL患儿完全缓解 (CR)率为 90 % ,早期死亡 1例。 9例CR病人中 4例在CR后 1 4~ 4 2月复发 ,4例在连续完全缓解 4~ 5年后已停药 ,停止治疗时间为 1 8~ 96月。 1例CR ,仍在继续治疗中。 9例CR患儿中 ,8例在病程中PML RARα转为阴性 ,1例持续阳性。 4例复发病人中 ,2例复发前持续阳性 ,2例在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 5例仍生存的患儿中 ,1例在病程中PML RARα由阴性转为阳性 ,2例分别在持续完全缓解 36和 4 2月仍呈阳性 ,这 3例患儿经治疗干预后均转阴 ,且长期生存。结论 对APL患儿跟踪检测PML RARα可早期发现分子复发 ,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联合追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BM)、外周血(PB)、脑脊液(CSF)等多种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采用巢式PCR法检测28例ALL患儿,对其中14例联合追踪完全缓解(CR)后BM、PB、CSF多种标本MRD的消长。结果BM、PB、CSF标本在CR后一段时间有MRD存在,但分布不均,随访14例中,8例CR后BM、PB、CSFMRD渐少者呈持续缓解,而4例BM的MRD持续阳性或由阴转归者骨髓复发,CSF的MRD1例持续阳性,另1例由阴转阳性,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CNSL)。提示多标本联合追踪急淋缓解期MRD对指导治疗、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缓解时和缓解不同时期微小残留病(MRD)的水平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用极限稀释定量PCR法和巢式PCR法追踪检测MRD,数据处理用Kaplan Meier方法及COX回归模型等。结果:46例急淋患儿缓解时MRD值与骨髓复发呈正相关(r=0.4396,P<0.01),骨髓复发组MRD值为7.359×10-3,与未复发组MRD值(3.954×10-4)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MRD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者,骨髓复发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缓解时MRD水平及缓解期MRD定性结果可作为估计急淋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动态追踪检测MRD是指导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的微小残留病(MRD)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阶段发生表面抗原的改变以及MRD水平、出现时期与顸后关系.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63例出现过MRD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检测MRD.结果 (1)在63例流式细胞术检测MRD阳性患儿中,有23例骨髓复发,1例脑膜白血病,6例失访,1例因严重感染死亡,33例随访至今无病生存.(2)共有147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呈阳性.有78次(53.06%)MRD检测结果至少有1个抗体荧光强度的变化,其中出现一个抗体强度变化的为33次(22.44%),2个抗体荧光强度变化为22次(14.96%),3个及3个以上荧光强度变化为23次(15.64%).CD10、CD45、CD34抗体荧光强度变化频率最高.(3)共有10例患儿在复发时行免疫分型检查,8例(8/10,80%)与初治时有抗体荧光强度变化.(4)MRD为10-3水平组存活率明显低于10-4水平组(P=0.0007).(5)维持化疗和(或)停药期间出现MRD阳性组存活率明显低于巩固化疗期间出现MRD)阳性组(P=0.024).结论 在小儿B-ALL治疗过程中,MRD的免疫表型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检测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如果出现10-3水平MRD或者是在维持化疗和(或)停药期间出现MRD,应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9.
例1, 女, 3月龄, 因"发现血常规异常2 d"就诊, 初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KMT2A-USP2融合基因阳性, 高危组, 应用Interfant-06方案化疗, 化疗3个疗程后微小残留病(MRD)及融合基因持续阳性。例2, 男, 4岁, 因"反复下肢痛、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个月"就诊, 初诊B-ALL, KMT2A-USP2融合基因阳性, 中危组, 应用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0方案化疗, 化疗第19天、第46天MRD及融合基因阳性, 因第46天MRD大于1.00%升为高危组。2例患儿诱导及早期强化治疗后MRD持续阳性, 接受28 d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 MRD与融合基因均转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4色荧光标记B淋巴细胞抗体组合模板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间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RD的初发B-ALL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MRD检测的时间及检测的结果,将183例患儿分为诱导缓解期MRD阴性组(n=37),诱导缓解期MRD阳性组(n=18),维持治疗期MRD阴性组(n=113)和维持治疗期MRD阳性组(n=15).结果 诱导缓解期和维持治疗期MRD阳性患儿,其初诊危险分级为中、高危的患者比例较阴性者高(PRR=1.005,95%CI:0.864~1.170,P=0.032)、第15天骨髓象未达M1(RR=6.454,95%CI:2.191~19.01,P=0.002)和缓解后MRD≥0.01%(RR=1.923,95%CI:0.750~4.933,P=0.043)是儿童B-ALL发生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4色荧光标记B淋巴细胞抗体组合模板用于流式细胞术能区分化疗后MRD阳性和阴性的B-ALL患儿.MRD水平与强的松反应性、第15天骨髓象等指标一样,是儿童B-ALL重要的预后判断因素,对儿童B-ALL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巢式PCR法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细胞(MRD)在评价疗效、预测复发、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8例ALL的患儿采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TCR的Vδ2─Dδ3重排片段,检测急淋患儿的骨髓(BM)及外周血(PB)标本。结果在完全缓解(CR)后一段时间内仍有MRD存在,随访8例中,CR后MRD存在但渐少者呈持续缓解,而CR后MRD持续阳性或由阴转阳,提示复发机会增大。结论巢式PCR检测急淋缓解期MRD对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措施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分型及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LL融合基因阳性AL患儿51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MLL融合基因阳性AL患儿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4例。42例涉及11号染色体改变;RT-PCR检测有36例MLL基因重排,15例为串联重复。32例接受正规治疗的AL患儿中24例完全缓解,其中ALL19例,AML5例;缓解时间持续2 a以上者ALL5例,AML仅1例;持续缓解存活者仅16例,ALL12例,AML4例;10例MLL融合基因已转阴,并持续存活。在随访6 a中,32例中复发6例,均为骨髓复发,死亡6例。结论MLL融合基因阳性AL患儿发生率低,化疗效果差,易复发,预后差。少数对化疗敏感的AL患儿MLL融合基因可转阴,并持续存活。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儿童外周血及骨髓中WT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外周血 (PB)和骨髓 (BM)标本中WT1基因的表达在儿童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筑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同步动态观察了 34例急性白血病 (AL)患儿的PB及BM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结果  (1) 34例AL患儿的BM中WT1阳性表达为 2 7例 ,表达水平 0 784± 0 311;PB中为 2 6例 ,表达水平为 0 734± 0 2 95 ,两者的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2 )完全缓解后PB与BM中WT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B中WT1表达阳性的 5例均复发 ,转阴的 13例中有 3例复发 ,P =0 0 0 6 5 ,差异有显著性 ;而BM标本中WT1表达阳性与转阴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动态观察儿童急性白血病WT1基因的改变 ,可监测MRD ,预测复发。而PB在MRD监测中比BM特异性更强 ,临床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qRT)-PCR方法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qRT-PCR技术,2-△△ct相对定量法动态检测20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初诊期(20例)、缓解期(20例)、复发期(2例),及15例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肿瘤非血液病儿童作为对照组的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初诊期、缓解期、复发期及对照组的TEL-AML1中位数表达水平分别为0.62、0.31、0.76、0.23,初诊期和复发期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a<0.05),初诊期和复发期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第33天TEL-AML1水平高表达(>对照组的P75)患儿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期间显著高于和低于低表达患儿(Pa<0.05)。20例患儿首次诱导治疗第33天骨髓均达完全缓解,高表达8例均在强化治疗、维持治疗后TEL-AML1水平下降,但其中1例患儿在维持治疗期间TEL-AML1水平又异常升高后复发,另1例患儿在停药后2个月TEL-AML1水平再上升后复发。诱导缓解第33天qRT-PCR检测8例微小残留病阳性,骨髓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均阴性,实时反转录-PCR检测5例阳性。结论 qRT-PCR是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诱导缓解第33天TEL-AML1融合基因水平可用于早期判断预后,TEL-AML1水平的变化可用于监测微小残留病、预测复发,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表达与儿童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RT PCR)测定52例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6名正常对照儿童的基因表达。 结果(1)23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LRP基因表达阳性。6例正常对照LRP基因表达阴性。LRP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者。(2)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32例ALL,LRP阳性8例;20例ANLL,LRP阳性17例。(3)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初治组23例,LRP阳性9例;初次复发组16例,阳性7例;多次复发组13例,阳性9例。 结论LRP基因存在原发耐药,LRP是影响儿童白血病化疗结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相对于ALL缓解率低、预后差可能与LRP的表达有关。LRP的表达随着白血病患儿多次复发呈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表达与儿童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52例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6名正常对照儿童的基因表达。结果(1)23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LRP基因表达阳性。6例正常对照LRP基因表达阴性。LRP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者。(2)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32例ALL,LRP阳性8例;20例ANLL,LRP阳性17例。(3)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初治组23例,LRP阳性9例;初次复发组16例,阳性7例;多次复发组13例,阳性9例。结论LRP基因存在原发耐药,LRP是影响儿童白血病化疗结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相对于ALL缓解率低、预后差可能与LRP的表达有关。LRP的表达随着白血病患儿多次复发呈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量残留病 (MRD)检测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了解ALL复发与缓解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分析近 10年来有MRD检测资料的 77例初治ALL ,对其中 4 4例进行动态追踪检测MRD。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免疫球蛋白重链和T细胞受体δ基因重排作为肿瘤标志。结果 初治标本PCR检测MRD阳性者和阴性者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化疗 3个月时PCR检测转阴的病例复发率明显低于未转阴的病例 (P <0 0 5 ) ,且与临床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RD的动态检测可以作为小儿ALL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CR法动态监测MRD ,有助于完善白血病分型、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缓解时和缓解期微小残留病(MRD)的水平和变化以及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关系。方法 用改良一步煮沸法提取脑脊液DNA,酚/氯方法提取骨髓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极限稀释定量PCR法追踪检测微小残留病,数据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模型等。结果 46例急淋患儿缓解时骨髓MRD定量值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呈正相关(COX回归模型,γ=0.3496,P<0.05),脑脊液MRD阳性可预示发生CNSL的相对危险度(P<0.05);缓解期脑脊液MRD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缓解时骨髓MRD定量值和脑脊液MRD定性结果以及缓解期间脑脊液MRD的变化可以预示CNSL的危险度,MRD检测对判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白血病患儿人微小病毒B_(19)(VB_(19))感染特点和预后。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白血病患儿进行VB_(19)定性测定;阳性者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根据VB_(19)转阴时间,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进行疗效评估比较。结果 824例白血病患儿的3 009份标本中,VB_(19)阳性检出36份,阳性率1.2%,涉及患儿12例,患儿阳性率1.5%。5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11例阳性,阳性率1.9%;21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中1例VB_(19)阳性,阳性率0.45%。12例检出VB_(19)阳性患儿的病程阶段分别为,初诊3例,早期巩固期2例,延迟强化期4例,维持化疗期3例。对9例患儿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敏感4例,持续2例,耐药3例。耐药患儿中2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经治疗VB_(19)转阴,红系造血恢复;1例VB_(19)持续阳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VB_(19)阳性多见于延迟强化阶段,VB_(19)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AML1/ETO融合mRNA在儿童急性髓白血病M2型中的表达及其对残留白血病监测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M2型患者的AML1/ETO融合mRNA,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36例AML M2中27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占75%;RT-PCR方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染色体分析;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病人缓解率(74%)高于阴性病人(56%);通过AML1/ETO融合mRNA的检测可监测体内残留白血病情况,AML1/ETO阳性病人经治疗后转阴并持续阴性者预后好;而持续阳性者预后差;由阴性转阳性者可预示复发。结论:RT-PCR检测AML1/ETO融合mRNA为更敏感的细胞遗传学诊断方法,定期检查可以监测体内微小残留白血病,为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