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川  杨士平  张翼 《河北医药》2005,27(3):181-182
目的 观察异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中加大瑞芬太尼用量控制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3 0例患者在吸入异氟醚 0 .4~ 0 .8MAC下行全髋置换术的同时用微量泵泵注瑞芬太尼 0 .0 5 μg·kg-1·min-1维持麻醉。在术中需要控制性低血压时 ,加快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至 0 .0 8μg·kg-1·min-1,使MAP降至 ( 71.6± 1.2 )mmHg后 ,泵注速度减为 0 .0 6~ 0 .0 7μg·kg-1·min-1维持。主要操作完成后 ,停止泵入瑞芬太尼至血压升至降压前水平后继续以初始速度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及PETCO2 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结果 加快瑞芬太尼泵注速度 ( 4 .5±0 .4)min后MAP降至 ( 71.6± 1.2 )mmHg ,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为 0 .0 6~ 0 .0 7μg·kg-1·min-1时可维持这一低血压水平 ,停用瑞芬太尼 ( 5± 0 .5 )min后 ,血压自然恢复 ,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除HR明显减慢外 ,CVP、SpO2 、PETCO2 和EC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法控制性低血压安全、效果确切 ,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2.
张坤鹏 《淮海医药》2014,(5):446-44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儿苏醒期躁动( EA)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4~11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刮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I)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0例。2组均以咪唑安定0.1 mg/kg,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1.5~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插管,I组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0.4~0.5μg· kg-1· min-1+异丙酚4~6 mg· kg-1· h-1,手术结束同时停止输注。 S组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4~0.5μg· kg-1· min-1+吸入七氟醚1.2~1.8 MAC,手术结束同时停药。 EA按照5点法进行评估。结果 I组EA评分平均低于S组(P<0.05),EA发生率(25%)明显低于S组(60%)。结论 OSAS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后EA的发生率低于七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国产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减弱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40例ASA I级整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0.1(n=40),0.2(n=40),0.3(n=20),0.4(n=20).0.5μg·kg-1·min-1(n=20)5个剂量组。用1μg·kg-1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分别静注0.1~0.5μg·kg-1·min-1瑞芬太尼,静注丙泊酚、罗库澳铵后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5 min,诱导后1,2,3 min,插管后1,2,3,4 min的心率(HR)和血压。结果:5组患者诱导后2,3 min,插管后备时间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下降,部分时间点舒张压显著下降(P<0.05)。插管后0.1μg组HR显著加快,0.2μg{组HR变化不明显,0.3-0.5μg·kg-1·min-1组插管后HR轻微短暂增快,但很快下降接近基础值。结论:瑞芬太尼维持输注0.2-0.5μg·kg-1·min-1能有效地减弱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袁红梅  徐世琴  沈晓凤 《中国药房》2011,(26):2478-248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18-60岁,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诱导时均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1,术中分别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0.3、0.4μg·kg-1·h-1,复合吸入七氟醚-氧气,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七氟醚浓度。记录喉罩插入时及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脑电双频指数(BIS);术毕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血压升高者较多,C组发生低血压、需要药物支持者较多。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4μg·kg-1·h-1可明显延迟自主呼吸恢复。结论: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3μg·kg-1·h-1复合七氟醚吸入应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R组缓慢注入瑞芬太尼0.004 mg/kg,面罩吸氧,静脉推注丙泊酚2~3 mg/kg,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0.15 mg/kg,2~3 min后行气管插管,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维持麻醉;S组采用全凭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方式,面罩吸入带有七氟醚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七氟醚最大浓度可到8%,待患儿入睡后给予肌松药插管,麻醉维持阶段,七氟醚的浓度为1.3~1.5 MAC,所有患儿手术结束前5 min停麻醉药,完全清醒、哭声响亮后返回病房。监测血压、心率、SPO2等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诱导及恢复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期间,2组患儿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组患儿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显著少于S组(P<0.05),R组苏醒后恶心呕吐、躁动、寒颤、复睡等情况显著优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术中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可作为小儿唇腭裂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儿童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有效性及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腭裂(Ⅱ°)修补术病儿30例,年龄(24±s 10)mo,体重(14.9±2.8)k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推注阿托品0.01 mg·kg~(-1)、丙泊酚3 mg·kg~(-1)、罗库溴铵0.5 mg·kg~(-1)、瑞芬太尼1.5μg·kg~(-1),1~2 min内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并吸入66%N_2O。围术期不追加罗库溴铵,手术开始后调节丙泊酚泵入量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50,调节瑞芬太尼泵入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0~55 mmHg。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瑞芬太尼、丙泊酚泵注,手术结束前2 min停N_2O吸入。结果30例病儿术中MAP维持(54±3)mmHg。瑞芬太尼用量0.25~0.65μg·kg~(-1)·min~(-1),呈驼峰型分布,60%病儿(18例)瑞芬太尼用量0.45~0.55μg·kg~(-1)·min~(-1)。30例病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5±0.6)min,拔管时间(5.0±2.7)min,麻醉时间(95±16)min;UMSS意识状态评分均为0~1分。术后恶心发生率为33%(10/30),无呕吐、呼吸抑制发生,躁动发生率为53%(16/30)。术后24 h随访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控制性降压,推荐剂量为1.5μg·kg~(-1)诱导,0.45~0.65μg·kg~(-1)·min~(-1)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七氟醚或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苏醒的情况。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单纯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及丙泊酚组,每组34例。七氟醚组诱导时面罩吸入七氟醚,七氟醚浓度从1%逐渐增加到3%,丙泊酚组诱导时以丙泊酚2mg/kg静脉推注后以4mg/(kg min)持续泵入,两组均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mg/kg肌松,然后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后以0.4gμg/(kg min)持续泵入镇痛,面罩加压给氧3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4μg/(kg min)静脉泵注,根据麻醉深浅调整丙泊酚泵注速度及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循环稳定。手术结束时给予0.2μg/kg舒芬太尼镇痛及0.1mg/kg的昂丹司琼止吐。记录麻醉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5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儿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组麻醉后心率及血压都比较平稳;丙泊酚组在麻醉中的心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七氟醚组心率(P<0.05),且插管即刻血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停止麻醉药后,七氟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手术中各时点对心血管反应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可控性强,术后自主呼吸、意识恢复迅速、完善的,可能成为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温再和  陶利军  韩志强 《河北医药》2011,33(17):2601-260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诱导方法应用于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600例择期行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0例。麻醉诱导:K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0.4mg/kg,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瑞芬太尼1μg∥kg。S组以8%七氟醚诱导入睡,再以2%浓度吸入,其他诱导药物及剂量同K组,插管后关闭七氟醚。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4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预计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丙泊酚泵入,调整瑞芬太尼为0.1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前(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术毕、拔管前HR、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诱导后HR、血压低于诱导前(P〈0.05),插管时和术中HR、血压基本保持平稳。2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七氟醚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应用于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手术比较舒适,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迅速,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2和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及该影响与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兔按照体质量随机分组,每组6只,分别iv给予生理盐水1 ml·kg-1,瑞芬太尼5,10和15μg·kg-1,纳洛酮200μg·kg-1以及纳洛酮200μg·kg-1+瑞芬太尼15μg·kg-1(间隔5 min)。应用数字脑电地形图仪分别记录给药前30 s及给药后30 s,1,2,3,5,10,15,20和25 min兔左、右脑额、顶、枕和颞8个脑区QPEEG,并定量β2和θ频段功率百分比。结果与给药前相比,生理盐水1 ml·kg-1组、瑞芬太尼5μg·kg-1组和纳洛酮200μg·kg-1组各脑区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瑞芬太尼10和15μg·kg-1组各脑区在给药后30 s~5 min期间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P<0.05);生理盐水1 ml·kg-1,瑞芬太尼5和10μg·kg-1及纳洛酮200μg·kg-1对各脑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影响,瑞芬太尼15μg·kg-1组各脑区在给药后30 s~5 min期间θ频段功率百分比减小(P<0.05);β2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与瑞芬太尼剂量呈正相关(P<0.01);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与瑞芬太尼剂量呈负相关(P<0.01)。与瑞芬太尼15μg·kg-1组相比,纳洛酮200μg·kg-1+瑞芬太尼15μg·kg-1组各脑区β2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P<0.05),θ频段功率百分比增高(P<0.05),与给瑞芬太尼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兔QPEEG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同时也以剂量依赖方式减少θ频段功率百分比,纳洛酮可拮抗瑞芬太尼的这种脑电图效应,表明这一作用由阿片受体介导,提示β2和θ频段功率百分比可能成为瑞芬太尼镇痛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小儿眼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和维持,与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诱导、吸入药物维持,证明瑞芬太尼在小儿眼斜视矫正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2~14岁择期行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单次静注诱导(F)组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诱导和维持(R)组,F组诱导时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以吸入氧化亚氮和异氟烷维持麻醉,R组诱导时设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 ng·mL~(-1),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 ng·mL~(-1)持续静脉输注和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入室、入睡、插管、插管后3 min及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拔管和拔管后3 min。观察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诱导量,术后呕吐、躁动和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HR在插管后3 min和手术开始时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R组的HR显著低于F组的HR;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插管时和插管后3 min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R组的MAP显著低于F组的MAP。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呕吐、躁动及疼痛)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和肌肉松弛剂行麻醉诱导,持续血浆靶控输注复合氧化亚氮吸入维持麻醉,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眼斜视矫正术的麻醉,并具有起效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与芬太尼比较,术后并发症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与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2种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优缺点,为前列腺电切术寻求安全、快捷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4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瑞芬太尼-七氟醚(S)组与喉罩-瑞芬太尼-丙泊酚(P)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3~0.06 mg.kg-1,芬太尼3μg.kg-1,阿曲库胺0.5 mg.kg-1,S组吸入七氟醚0.5%~3%,P组静注丙泊酚0.5~1 mg.kg-1,待下颌松弛置入喉罩后,S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吸入七氟醚0.5%~3%维持麻醉,P组则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丙泊酚3~8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S组MAP、HR在手术开始前已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而P组术中各个时间点MAP及HR仍明显低于诱导前,且较S组麻醉前水平及对应时间点水平低(P〈0.05)。结论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为迅速,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光红  张健 《中国药房》2010,(16):1481-1483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在成人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吸入8%的七氟醚麻醉诱导,待患者自主呼吸,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1;Ⅱ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3μg·kg-1、Ⅲ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4μg·kg-1。记录各组麻醉诱导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麻醉诱导前(T0)、气管内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时,3组SBP、DBP、HR明显下降(P<0.01或P<0.05),Ⅲ组SBP和HR分别低于80mmHg和60bpm;T2时点时,Ⅰ组SBP、DBP、HR明显升高(P<0.01),但Ⅱ组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SBP、DBP、HR明显降低(P<0.01)。结论:吸入浓度为8%七氟醚复合3μg·kg-1的芬太尼可以很好的用于成人气管内插管麻醉的诱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维持方法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45例新生儿腹部急诊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联合和七氟醚组(RS组)、七氟醚组(S组)各15例。采用6%七氟醚吸入诱导,待患儿安静后,依次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及瑞芬太尼2μg/kg,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工作站。R组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注射瑞芬太尼0.3μg/(kg·min);RS组吸入1.5%七氟醚,氧气流量为2 L/min,同时静脉微量泵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min);S组吸入3.0%七氟醚,氧气流量为2 L/min。记录入室后、插管后、切皮时、切皮后0.5 h、切皮后1.0 h、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患儿体动反应例数、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后对患儿行CRIES评分。结果:切皮时R组、S组MAP较RS组增高(P<0.05);切皮时、切皮后0.5 h、切皮后1.0 h时R组、S组HR较RS组加快(P<0.05);RS组体动反应例数少于R组、S组(P<0.05);推注瑞芬太尼剂量RS组比R组少(P<0.05);CRIES评分RS组较R组、S组低(P<0.05)。结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能较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患儿拔管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七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麻醉中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重症肌无力行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13例,年龄39~55岁,ASA分级Ⅰ~Ⅱ级,术前心、肝、肾功能良好。麻醉诱导:面罩吸氧,氧流量5L/min,面罩吸入5%七氟醚,每30s递减1%,直至3%,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mg/kg,30s后关闭七氟醚挥发罐,口咽腔表面麻醉后,进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维持:2%七氟醚持续吸入+丙泊酚5 mg/(kg h)混合瑞芬太尼2μg/(kg h)微量泵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5 min关停所有麻醉药。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BIS值,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用标尺法评价手术医师对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的满意度;记录手术结束患者清醒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睫毛反射时间(60±10)s,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84.5%,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92.3%;肌肉松弛满意度的标尺法数值7±2,麻醉程度符合手术要求;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15±5)min,拔除气管导管时间(35±15)min。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麻醉,可以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维持,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张惠  陈娟  潘树林 《安徽医药》2014,(5):942-943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P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复合异丙酚3~6mg·kg-1·min-1维持麻醉;S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持续吸入七氟醚2%~3%,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1~1.7 MAC。记录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结束时及手术结束后5 min时的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结果两组各时点呼吸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麻醉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建明 《海峡药学》2011,23(12):119-12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插管前5min肌注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后,麻醉诱导用药咪唑安定50μg.kg-1、阿曲库胺0.6mg.kg-1、依托咪酯0.3mg.kg-1,瑞芬太尼组加入瑞芬太尼2.0μg.kg-1,对照组加入芬太尼2.5μg.kg-1,在2min内静脉推药完毕,所有气管插管操作均顺利完成,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结果瑞芬太尼静脉注射4min内,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插管前1min较注药前心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组诱导及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麻醉插管后lmin,对照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同芬太尼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LC手术4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试验组),每组20例。2组均以咪达唑仑0.1 mg·kg~(-1),丙泊酚2 mg·kg~(-1),瑞芬太尼2μg·kg~(-1)和维库溴铵0.1 mg·kg~(-1)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对照组用2%异氟醚吸入,试验组按丙泊酚6 mg·kg~(-1)·h~(-1)和瑞芬太尼0.5μg·kg~(-1)·min~(-1)的速度用微量泵输入。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5 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镇静评分(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气腹后5min的HR,SBP,DBP及气腹后5min、气腹结束、术毕的HR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P<0.05),试验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气腹后5min、气腹结束及术毕对照组的HR和SBP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气腹后5min、气腹结束时对照组的DBP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LC手术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围术期麻醉更平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短效静脉麻醉药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单独和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术中呼吸循环、术后恢复以及患者舒适度等的影响.方法将7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n=25),分别按以下麻醉诱导+维持方案用药丙泊酚2 mg·kg-1+0.2 mg·kg·min-1(P组);瑞芬太尼(浓度10μg·mL-1)1.5μg·kg-1+0.15μg·kg·min-1(R组);瑞芬太尼1.0μg·kg-1联合丙泊酚1.0 mg·kg-1+丙泊酚0.2 mg·kg·min-1(P+R组);所有患者必要时追加丙泊酚静脉推注.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博氧饱和度(SpO2),观察妇科情况,记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不良反应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由患者和手术者作出麻醉满意度评分,计算每位患者所用药品的总折价.结果除P组术中MAP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外,各组MAP、HR和SpO2无显著变化;VAS疼痛评分3组差异无显著性;患者满意度评分P组和P+R组明显高于R组,术者满意度评分P+R组显著高于P组和R组;苏醒和离开手术室时间R组<P+R组<P组;术后恶心呕吐R组最多,注射部位疼痛的例数P组最多;注射后咳嗽P组最少;所用药品的总折价R组<P+R组<P组.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信价比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合适的应用方法。方法:选择ASAⅠ级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各组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分别为Ⅰ组0.2μg·kg-1·min-1,Ⅱ组0.25μg·kg-1·min-1,Ⅲ组0.3μg·kg-1·min-1,Ⅳ组0.35μg·kg-1·min-1。根据术中心率、血压情况,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记录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丙泊酚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苏醒质量。结果:Ⅱ组与Ⅲ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苏醒速度快、质量高,且术中用药单一、量少,麻醉管理简单。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以0.25Ⅱ级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各组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分别为Ⅰ组0.2μg·kg-1·min-1,Ⅱ组0.25μg·kg-1·min-1,Ⅲ组0.3μg·kg-1·min-1,Ⅳ组0.35μg·kg-1·min-1。根据术中心率、血压情况,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记录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丙泊酚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苏醒质量。结果:Ⅱ组与Ⅲ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苏醒速度快、质量高,且术中用药单一、量少,麻醉管理简单。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以0.250.3μg·kg-1·min-1速率静脉输注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用于肾移植手术麻醉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用于肾移植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肾移植手术24例,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分为A组14例,B组10例,两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A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持续吸入异氟醚(1%)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吸入麻醉药、5 min停止瑞芬太尼输入。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1%~3%)。记录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呼吸满意、拔管时间)。结果 术中两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应激指标无明显差异;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且A组苏醒平稳和耐受气管导管情况良好,无呼吸遗忘及呼吸抑制。结论 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肾移植手术麻醉安全、有效,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