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3月墨西哥与美国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并在很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引起了全球性的大流行,给全球的防控带来巨大的挑战。作者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综述了目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态势,并阐述了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出了下一步防控的关注点,以便更好地防控未来的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和收集上海市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期间确诊的全部甲流病例等疫情数据,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上海市2009年5月25日发现首例输入性甲流确诊病例,截至2010年4月30日,全市共报告甲流确诊病例3678例,其中住院病例331例,死亡1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归类,轻症病例3 551例,重症病例98例,危重病例29例。所有确诊病例中有234例属境外输入病例。76.6%的甲流确诊病例为30岁以下的青壮年,并且以学生为主。重症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男女性别比为2.38∶1。结论 上海市甲流的流行经历了由输入性到本土流行两个阶段,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5月29日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报告15 510例确诊病例,2009年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升到5级,并且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引发此次疫情的病原体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新病毒对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较敏感,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具有抗药性。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经由人-人形式传播。甲型流感在潜伏期内有传播能力,因此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检疫;民众应做到勤洗手,咳嗽、喷嚏、吐痰时使用纸巾掩住口鼻等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播机会。公共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甲型H1N1流感预后的因素。方法具体分析6例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经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呼吸衰竭,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抗病毒治疗和机械通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涉及到的群体或个体造成身体的影响,对群体或个体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个体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也渐渐地凸显出来。甲型H1N1流感在杭州师范大学爆发后,校心理健康辅导基地积极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现做一总结,望在今后类似事件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5%,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但糖基化位点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来源于禽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孕妇接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后的安全性。方法从自愿接种甲流疫苗的孕妇中按照孕早期和孕中后期分层,每一层随机抽取60名孕妇,同时设置对照组,观察孕妇接种甲流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以及比较接种组和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孕妇接种甲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孕中后期和孕早期AEF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校正=1.21,P>0.05);发生的AEFI全部为一般反应;接种组和对照组发生妊娠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16),发生不良结局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结论甲流疫苗对孕妇接种是安全的,且于怀孕各期均可接种,为保护母亲及其婴儿免受甲流病毒侵袭,母亲在怀孕期间接种甲流疫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别比较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时期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76~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7株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同源性较低。不同种属间A/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98和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欧洲及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要抗原位点与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相近,与欧洲和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人类流感病毒疫苗株相比变化较大。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可能是北美地区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长期进化并与该地区人A/H1N1流感病毒部分基因片段重排的结果,对人H1N1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可能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2009年秋季开学初,杭州师范大学学生中出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学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抗击甲流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现总结学校抗甲流的经验,望能为一同战斗在抗甲流一线的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为学校抗击甲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丽  李侗曾  梁连春  闾军 《北京医学》2011,33(3):203-20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33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9年10月前患者多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病情轻;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患者少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危-重型患者增...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8条基因序列进行拼接和比对,分析2009年爆发株与历史流行株序列间的同源性;同时采用Simplot 3.5.1软件分析新型流感病毒A/H1N1基因重组现象。结果: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A/H1N1病毒株聚合酶B1(polymerase B1,PB1)基因来自于人H3N2,其同源性为93.7%;聚合酶B2 (polymerase B2,PB2)和聚合酶A (polymerase A,PA)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89.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1.7%、93.1%和93.1%;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0.5%、95.5%。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A/H1N1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83.9%。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人H3N2、北美地区猪H1N1、欧洲地区猪H1N1、禽H5N1的基因重排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流疫苗)和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普流疫苗)同期接种的不良反应,分析甲流疫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种疫苗接种记录,对其中记录的不良反应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甲流疫苗接种156 738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8人,发生率11.48/10万;普流疫苗接种116994人,发生不良反应7人,发生率5.98/10万。分析发现,甲流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全国水平、普流疫苗相当;此外2种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在职业、年龄及性别分布上相同;2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6~25岁年龄段、学生中较高,且有随着年龄段的升高,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rs=-0.999,P<0.001)。此外,2种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除肌肉痛外,其余症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别。结论综上所述,甲流疫苗临床观察时间短、接种后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但总体来看,接种甲流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保护甲流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比较经实时RT-PCR确诊的183例普通型和64例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淋巴细胞计数与疾病分型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甲型H1N1流感重症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1.23±0.76)×109L-1]较普通型患者[(1.50±0.59)×109L-1]明显偏低(t=2.958,P<0.01);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1.92±0.79)×109L-1]较治疗前[(1.27±0.63)×109L-1]明显上升(t=6.33,P<0.01)。结论:淋巴细胞计数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分型及病情变化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邯郸市2009年10月29日~2010年5月4日接种甲流疫苗个案信息和接种后AEFI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邯郸市共接种甲流疫苗717 288人,发生AEFI 105例,发生率14.64/10万,其中不良反应102例(含一般反应93例、异常反应9例),偶合症2例,心因性反应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接种事故发生。一般反应中主要为发热61例(65.59%),且以38.5℃以下的低热为主(44例,70.97%)。报告AEFI有地区差异,无年龄和性别差异。报告AEFI主要在接种后24h内发生。3个生产企业生产的甲流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单侧<0.01)。结论接种甲流疫苗后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较安全。接种后AEFI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关系。不同生产企业报告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区中小学中随机抽取14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一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组间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探讨多变量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宝安区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为30.4%,甲流疫苗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39.5%;未接种甲流疫苗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出现疫苗不良副反应,占38.7%;男性学生、年龄增加、近3年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的学生更倾向于接种疫苗。结论宝安区中小学生甲流疫苗的知晓率偏低,应加强对学生甲流和甲流疫苗的相关知识宣传,同时加强季节性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疾控部门应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对公众传达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欧洲、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利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与2005~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7.5%~97.6%),与1930~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进化关系;其重要抗原及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氨基酸位点基本没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NS基因编码蛋白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疫苗0 d一针免疫方法与0、21 d二针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同时观察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后是否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交叉保护性。方法: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分别按0 d一针及0、21 d二针2种免疫方法免疫BALB/c小鼠,首针免疫后14、21、28、35及42 d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血凝抑制(HI)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甲型H1N1特异性抗体滴度,比较2种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小鼠,14、28 d后采血分离血清,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HI法测定季节性流感疫苗抗血清是否能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进行非特异性结合。结果:二针免疫的方法在第21天加强免疫一次后,第28、35及42天时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一针免疫方法的抗体滴度,且第42天时的抗体滴度约为一针免疫方法抗体滴度的4倍。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HI法测定季节性流感疫苗抗血清,未测出甲型H1N1交叉抗体。结论:0、21 d二针免疫的方法在第28天后抗体滴度仍保持较高的水平,明显高于0 d一针免疫的方法。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无交叉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不良反应。方法对134例首批接种甲型HINt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者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结果28例接种者发生ADR,发生率为20.9%,共38例次,其中局部反应为7例次,全身反应为31例次。以1级反应为主,未发现其他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接种第1d(71.4%)或第2d(25.0oA);不良反应病程主要为1~2d,其中23倒不良反应者(82.1%)为自行缓解,5例(17.9%)曾使用药物治疗,所有不良反应发生者均治愈。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可能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一般很快自愈,该疫苗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emerged rapidly in China in May 2009. Preliminary comparisons with seasonal influenza suggest that pandemic 2009 influenza A (H1N1)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s younger ages and causes generally mild disease. To characterize disease progress, comorbiditie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among consecutive severe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a hospital served as a reference center for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H1N1 in Shanghai,Chin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62 severe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2009 influenza A (H1N1) was conducted in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Demographic data, symptoms, comorbidities, disease progression, treatments,an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Results Sixty-two severe 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confirmed 2009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The median age of the study cohort was 40 years old with a range from 18 years to 75 years, and 67.7% were males. All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fever and respiratory symptoms. At presentation, 34 patients (54.8%) had comorbidities such as smoking (29.0%), hypertension (29.0%) and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9.7%). The median time from symptom onset to hospital admission was 6 days (interquartile-range 3-14 days) and 23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after admission.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oseltaminir), while 60 patients (96.7%) wer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and 39 (62.9%) with corticosteroids. Twenty-three critical cases received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the first day of admission, and 3 of them ultimately required invasive ventilation.Four death reports (6.5%) were filed within the first 14 days from the onset of critical illness with the primary cau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ypoxemia, or complications,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sepsis,pyopneumothorax and stroke.Conclusions Severe illness from 2009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in Shanghai occurred among young individuals. Critical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hypoxemia, multisystem organ failure, and a requirement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st patients had a goo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Epi Info软件分析1918~2009年人H1N1病毒的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化距离的线性趋势。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地区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同源性高,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差异较大,且M基因进化距离随分离年限变化的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01)。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M2蛋白与1918~2008年人A/H1N1病毒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第11、43、54、57、77、78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与猪、禽A/H1N1的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仅在第43、77位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较以往流行的人H1N1流感病毒NP基因发生了改变;M2蛋白位于胞外编码区的第11位氨基酸、位于TM结构域的第43位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