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安徽省乡镇级别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空间聚集性并加以可视化,为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在传统描述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动态窗口扫描统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2000~2008年钉螺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沿长江周围62km的带状区域内.有螺面积百分比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2000~2008年安徽省县级血吸虫病流行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在传统描述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时空综合分析.结果 在2000~2007年间血吸虫病患病率指标整体上呈空间聚集性分布(P<0.05).高值聚集乡镇数逐年增多(t=6.12,P=0.0005).聚集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经的各个县区,且聚集范围有沿长江向上游扩大的趋势.结论 长江安徽段周围仍然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吸虫病患病率不发生更为聚集的现象,加强对上游血吸虫病的控制会对下游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探讨安乡县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的空间分布模式及规律, 为晚血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建立安乡县基于行政村的空间数据库, 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 (Moran’ s I)、 局部空间自相关 (Local Moran’ s I,LISA)与空间扫描统计量法探索晚血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 总体研究区域上晚血患病率不存在空间自相关 (Mo? ran’ s I = 0.06,P > 0.05);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出9个村的LI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中H?H、 L?H、 H?L 3 种相关模式的村分别有4、 3个和2个; 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分析结果显示有1个患病率高值聚集区。 结论 结论 安乡县晚血分布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一定的聚集性, 可根据这些分布特征, 合理安排防治资源, 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风险区域,为湖沼型流行区在传播控制阶段防治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江陵县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合空间位置信息构建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 结果 江陵县血吸虫病居民感染率由2009年的2.15%下降至2013年的0.63%,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聚集性,在不同年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Moran’s I值具有统计学意义。SaTScan和FleXScan两种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分别探测出18个和35个聚集区域。结论 湖北省江陵县2009-2013年血吸虫病居民感染率呈逐年稳中下降趋势,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可根据血吸虫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因地制宜采取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20年湖南省人群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和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为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包括调查村常住人口数、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数、血清学检查受检人数和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人数。以村为单位分析人群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和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空间分布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评估人群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和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间的相关性。结果 2020年,湖南省1 15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人群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为0~2.72%,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0~20.2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全局Moran’s I=0.416,P <0.01)和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全局Moran’s I=0.711,P <0.01)均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存在98个高-高聚集村、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存在134个高-高聚集村、36个村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和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均存在高-高聚集。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居民晚期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测江西省南昌县血吸虫病疫情聚集区范围。方法收集2009年南昌县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感染率数据,采用ArcGIS 9.2软件中空间聚集性分析、全局自相关以及空间热点探测方法,绘制空间自相关系数图,描述不同空间距离尺度下的血吸虫感染率自相关指数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情况,以代表性的距离为空间关系参数,对研究区域的血吸虫感染率热点区域进行探测。结果2009年研究区域内的血吸虫感染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从自相关系数图发现在空间距离尺度为1 900、2 600、3 800 m和5 000 m时出现了波峰;结合研究区域地理环境,发现在空间距离尺度为5 000 m的血吸虫病热点区域更符合实际,存在2个热点区域和2个次热点区域。结论空间聚集性分析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能够更加精确地探测血吸虫病疫情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钉螺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评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实施的效果,探索防控重点区域,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以乡镇为单位的2004~2011年连续8年的感染性钉螺面积资料,绘制乡镇尺度电子地图,建立空间数据库,用螺情数据的总体指标、乡镇百分位数及空间自相关和扫描统计量分析研究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04~2011年湖南省感染性钉螺面积下降明显,2004年为2 627.9hm2,至2011年下降至664.6hm2;乡镇感染性钉螺面积P50、P75、P90下降明显,2011年感染性钉螺面积P90为5.9hm2,分布示意图显示沿垸外有螺水系乡镇感染螺分布相对严重。期间各年感染性钉螺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期望值指数,位于0.13~0.28之间,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P<0.05)。局部H-H聚集区域(P<0.05)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沿岸,年聚集区域包括乡镇数在23~41之间。 结论  2004~2011年湖南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明显下降,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行之有效;感染性钉螺面积的空间正向聚集性明显,2011年个别乡镇感染性钉螺分布面积较大,仍需进一步强化防治,应加强联防联控,突出H-H聚集区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建立的数据库,描述全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有螺环境中钉螺空间分布和感染性钉螺在1950-2016年聚集分布情况。结果1950-2016年,安徽省共发现钉螺孳生环境22757个,其中曾为感染性钉螺环境5004个,分别呈单峰和双峰状变化,1970年是变化拐点;历史累计有螺面积共14.10万hm^2,其中88.08%于1950-1979年首次发现;共消灭11.45万hm^2有螺面积,77.17%的历史有螺环境在1970-1999年消灭。截至2016年,全省现有螺环境4830个,其中曾为感染性钉螺环境1051个;78.12%的现有螺环境已存在40年以上,65.75%的感染性钉螺环境在10年内消除了感染性钉螺。安徽省现有螺环境活螺密度存在空间自相关(Moran’s I=0.196,Z=139.63,P<0.001);局部热点分析显示有螺环境活螺密度在空间上呈聚集性,长江以南呈高值聚集,长江以北呈低值聚集;21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活螺密度高值聚集区分布于长江沿线及支流水系。时空扫描分析发现现有螺环境中感染性钉螺在4处区域存在时空聚集性。结论安徽省现有螺环境存在时间长久,仅靠药物难以消灭,必须结合环改灭螺。现有螺环境的活螺密度存在空间聚集性,部分聚集区也是近年的高风险区域。时空扫描分析发现的历史上感染性钉螺聚集分布的区域中,部分环境流行因素和人畜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还需将其作为重点防控区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我国HFMD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8年中国大陆HFMD数据和人口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中国大陆HFMD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及空间聚集性。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利用年均百分比变化(AAPC)、年度百分比变化(APC)评价整体、局部趋势性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季节指数描述季节分布;采用Geoda1.18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使用全局Moran’sⅠ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LI-SA集聚图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08-2018年中国大陆HFMD累计报告20 537 199例,死亡3 667例,年均发病率137.13/10万,死亡率0.02/10万,病死率17.86/10万。2008-2018年中国大陆HFMD报告发病率年平均上升4.44%,江苏、浙江、重庆、四川、云南、西藏HFMD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整体呈下降趋势,海南、宁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特征,为全省钉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钉螺分布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实有和新发钉螺面积进行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等分析,探索安徽省钉螺聚集与扩散高风险区。结果 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逐渐降低。2020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38.85 hm2,主要分布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份间新发钉螺面积波动较大,2016年最高(1 287.65 hm2);2020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新发现1.9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Z = 3.00 ~ 3.43,P均 < 0.01),热点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并沿长江南岸分布;冷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2011—2020年安徽省新发钉螺面积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空间聚集性(Z = -2.20 ~ 1.71,P均> 0.05),局部呈散点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相对稳定,与长江流向一致;新发钉螺面积分布重心逐渐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向上游移动。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以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到中游的顺序出现;新发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聚集时间和范围类似,均分布在山区。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呈空间聚集性,存在向长江南岸、上游聚集的趋势,但山区钉螺扩散问题亦不容忽视,需加强对山区和长江沿岸新发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