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脏超声微泡造影、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穿刺病理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有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酶联免疫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及10例健康对照组的透明质酸、层粘素、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水平;采用团注法测定肝静脉通过时间(HVTT).结果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随肝穿刺病理纤维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仅在S4期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HVTT随肝穿刺病理纤维程度的升高而缩短,在S2~3及S4组分别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S4期)的诊断有意义,但对S3期以前的肝纤维化反应不灵敏.HVTT能反映S2到S4期的肝纤维化,因此HVTT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15,P=0.000);肝组织炎症和血清PCⅢ、HA及CⅣ有显著相关性(γs=0.389,P=0.000;γs=0.327,P=0.003;γs=0.303,P=0.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纤维化指标CⅣ、HA有相关性(γP=0.354;γP=0.434,P=0.000)。结论运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600例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CⅣ、PCⅢ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检测。血清学指标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一致,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中HA、CⅣ在病理分期中,从S1~S4期均依次大幅度升高,与S0相比(P<0.01),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优于LN。而PCⅢ在反映肝纤维化时与S2期呈依次明显升高,可作为肝纤维化中、晚期辅助诊断。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CⅣ、PCⅢ水平,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是目前了解肝纤维化程度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1脂微球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慢性乙型肝炎各30例,以常规综合治疗为对照进行肝纤堆化疗效观察,主要观察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蛋白(LN)。结果:LipoPGE1组治疗前后各项肝纤堆化血清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LipoPGE1有一定抗纤维化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单用和联合强肝胶囊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乙型肝炎并有肝纤维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31例联合组接受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联合强肝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等.结果 两组在肝功能改善和病毒载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联合组52 w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较单独抗病毒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强肝胶囊有可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13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并按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纤维化分期(S),对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相关(r=0.677,0.395,O.454,P<0.01或0.05).除LN外(r=0.053,P>0.05),HA、PCⅢ、Ⅳ-C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对于难以开展肝穿刺活检的单位可以帮助肝纤维化诊断.  相似文献   

7.
PGA指数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但难以推广与重复。近十余年来 ,已有不少血清学指标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如透明质酸 (HA)、层黏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肽 (PⅢP)与Ⅳ型胶原 (C Ⅳ )等 ,与病理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1 3 ] 。但存在不能自动化检测、难以每日常规测定、需放射免疫检测设备、检测价格较高等问题 ,后人们发现由凝血酶原时间 (PT)、谷氨酰转肽酶 (GGT)与载脂蛋白A1(ApoA1)组成的PGA指数是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4] 。我们的临床病理对照研究证明 ,PGA指数也是诊断慢性乙型肝…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肝纤维化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指标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其中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但也有其局限性,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血清层连蛋白P1、血清透明质酸、血清Ⅳ胶原、血清Ⅵ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这些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抗纤维化的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和针对抗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肢原(PCⅢ),层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等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潮103例慢性乙型肝炎,42例肝细胞癌和64例肝炎肝硬变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C的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病人此4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变、肝细胞癌患者4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C 4项指标,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RIA分别检测正常人(对照组)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3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Child-PugA级9例、B级11例、C级10例)的血清PDGF、HA、LN、PⅢNP、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各组患者PDGF及所测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DGF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并与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正相关(均P<0.05)。[结论]PDGF与肝硬化程度相关,可能是促进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STS) 治疗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 方法 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14 d, 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STS。2组患者分别在治前及治后第15 d进行门静脉内径测量、 肝纤维化4项指标 (PⅢP、 CⅣ、 HA、 LN) 及血清酶活性3项 (ALT、 AST、 γ?GT) 测定。所有患者血吸虫病胶体染料法 (DDIA)、 HBsAg均为阴性。结果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及血清酶各项指标的阳性数均有所下降,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纤维化指标阳性数均有所下降, 但仅C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303, P = 0.037); 对照组则有升有降。以测量指标数值的降低判断改善情况, 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中有3项 (PⅢP、 CⅣ、 HA) 达到改善, 其中2项 (PⅢP、 HA) 达到明显改善。血清酶指标无改善。结论 结论 STS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γ-干扰素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给予吡喹酮驱虫治疗及驱虫后的一般护肝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络化纤丸联合γ-干扰素,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以及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血清ALT、AST和TBil都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PCⅢ、HA、LN、Ⅳ—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γ-干扰素可以改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的211例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1例患者中,59例术后PVT形成,发生率为27.96%(59/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上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腹水、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底静脉曲张、血氨水平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增宽(OR=1.763,P=0.000)和门脉高压性胃病(OR=1.089,P=0.037)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方法 以48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 行肝活检及B超影像学检查, 同时检测谷氨酰胺转肽酶 (GGT)、 碱性磷酸酶 (AKP)、 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 透明质酸 (HA) 及层粘连蛋白 (LN) 等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分别以肝活检病理结果和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 肝纤维化程度, 分析肝纤维化程度与上述肝纤维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 肝活检病理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 各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 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GGT、 AKP、 LN和PC?Ⅲ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与HA和Ⅳ? C呈显著相关。结论 结论 B超检查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检查方法, 结合肝纤维化生化指标能更好地反映 肝脏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ibroScan与超声检查诊断肝纤维化的异同性及关联性。方法以2012年10月-2014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305例)、慢性HCV感染患者(96例)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1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肝脏弹性值(FS)及腹部B超的肝左叶厚、肝右叶厚、门静脉内径、脾厚、脾长、脾静脉内径、肝血管走形指标的检查结果,以及腹水、脂肪肝、胆囊疾病及肝硬化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FS与各项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检验。不同FS值等级间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FS值(r=0.249~0.543,P0.05)及FS值等级(r=0.229~0.541,P0.05)均与肝左叶厚径、脾脏长度和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肝表面光滑度、实质回声、血管走形清晰程度、腹水、肝硬化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肝表面光滑度、肝左叶厚径、腹水、门静脉内径是FS值的独立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5.123,3.703,3.113,2.985,P值均0.05);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增粗、结节状三组患者的FS值分别为(9.573±9.490)、(16.339±11.359)、(27.688±18.676)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69,P=0.000)。结论超声检查与FS值等级有较好的关联性,但FibroSca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更准确和客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 mg/kg 吡喹酮,每月1次。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静脉宽度,测定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和Ⅲ型前胶原肽(P ⅢP)含量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患者口服吡喹酮后24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酶活性均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对照组治疗前后HA、LN、C-Ⅳ和PⅢ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均 <0.05)。口服吡喹酮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且症状均在2 d内消失。 结论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丹参加常规护肝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加常规护肝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吸虫病原治疗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肝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疗程结束后通过血清纤维化指标及B超检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治疗组肝回缩率及肝实质改善率分别为74.1%和32.4%,对照组为23.7%和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丹参加常规护肝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常规护肝药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42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和方法晚期血吸虫病人的 B 超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病人肝脏纤维化程度,病情现状,因此,对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果 42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表明,肝脏纤维化程度与病人的年龄大小、肝肿大程度、腹水的出现与否有关。但与病人的性别差异和肝功能的改变无明显联系。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改善门脉血流状况,减轻门脉高压所致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102例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CPⅢ)、Ⅳ型胶原(Ⅳ-C)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晚血患者4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采用CLIA法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对晚血肝纤维化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了解传播阻断地区新发展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病人的情况。方法 方法 根据调查标准, 2008-2011年间新确 诊的晚血病人经县、 省2级确认后, 详细了解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现病史, 并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 结果 75例病人中, 男 性22例, 女性53例, 平均年龄为 (70.0 ± 7.0) 岁, 均曾感染过血吸虫, 并经平均1.85次抗虫治疗, 1976-1985年间连续进行了 平均26.24次粪检, 结果均为阴性; 患者居住地末次发现钉螺的时间多数在1976年, 最晚的在1983年; 期间多次检查未达 到晚血诊断标准的患者在2008-2011年间确诊为晚血病人。本次调查显示, 病人的肝脏均呈纤维化改变, 达Ⅲ级改变者占 82.7%, 脾脏肿大者占90.7%, 有腹水者占20.0%, 门静脉增宽者占22.7%; 肝功能酶指标ALT、 AST和γ?GT均值分别为 31.81、 53.19 U/L和89.28 U/L, 阳性率分别为21.3%、 49.3%及57.3%; 纤维化指标中HA、 LN、 CⅥ及PⅢP异常的阳性率分别 为73.3%、 13.3%、 17.3%及9.3%, HA均值是正常高值的3倍。结论 结论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存在着历史感染病人经抗虫治 疗后, 虽无再次感染可能, 但病情持续进展, 最终成为晚血病人的现象, 但新病人的产生与现阶段的疫情无关; 新发展晚血 病人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及活跃的纤维增生, 抗纤维化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