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泾县选择1个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96.1%的耕牛和30.8%的羊被淘汰,92.3%的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安全用水率22.5%,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91.5%,耕牛感染率下降100.0%,试点前后均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宣城市宣州区选择1个较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全部耕牛被淘汰,所有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安全用水率38.1%,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61.7%,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下降了100.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东至县选择1个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安装家庭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全部耕牛被淘汰,所有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家庭(户)自来水安装率74.6%,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1.8%,感染螺密度下降了71.4%,钉螺感染率下降了和87.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内陆水网地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6~2010年,在南陵县奚滩村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观察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螺情、人畜病情变化情况,评价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0年试区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家畜感染率较实施前分别下降94.2%、100%、100%和100%,连续4年未出现急性感染病例.结论 在内陆水网型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南陵县选择1个较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59.0%的耕牛被淘汰,57.6%的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安全用水率29.1%,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63.9%.耕牛感染率下降100.0%,感染螺密度下降10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10个重流行县各选择1个较严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10个试点村牛、羊、猪、犬等传染源饲养量分别下降92.7%、70.8%、14.3% 和20.2%.76.0%的住户建造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气池,安全用水率75.9%,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5.8%,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9.8%,感染螺密度下降75.0%,钉螺感染率下降6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省山丘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云南省洱源县选择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3个行政村,其中2个村作为实验村,在常规防治措施基础上实施有螺地带禁止放牧、定点放牧、家畜圈养、改厕和建沼气池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另1个作为对照村实施常规防治措施。通过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分布等指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7年实验村居民和牛感染率均较2005年显著降低,而对照村居民感染率仍〉1%;实验村感染性钉螺分布点、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3个指标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山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4年,观察血吸虫病预防效果。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8个试点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94.2%,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91.9%和81.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在当涂县选择1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平均下降了100.0%,有螺环境钉螺密度下降了94.5%,并保持无感染性钉螺状态;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441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活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23元。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芜湖市选择1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防治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 试点村人群感染率下降了100.0%,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0.8%和80.8%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658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为475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钉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534元.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降低有螺环境活螺密度所需的费用明显高于控制感染螺密度的费用,提示在目前经济状况下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较好的费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湖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初期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项目村)为试点,开展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调查项目实施后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结果项目实施1~2年后,8个项目村改厕和建沼气池覆盖率、安全用水覆盖率和耕牛淘汰率分别为37.1%、65.9%和18.4%;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66%,阳性螺密度下降了76.75%,钉螺感染率下降了58.97%。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模式的效果,探索适合湖沼型疫情控制地区的防治模式。方法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各选择2个镇,分别实施"以机代牛"和"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模式。收集调查点2008-2010年人畜病情、螺情及野粪污染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以机代牛"模式观察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97,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下降至0;观察组未发现野粪,对照组发现野粪58份,经检测均为阴性。2010年"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模式观察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较2008年下降了3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43.98%,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05);观察组活螺密度下降了89.83%,对照组上升了6.80%;观察组收集野粪11份,阳性2份,阳性率为18.18%;对照组收集野粪7份,经检查均为阴性。两种模式实施2年,均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人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结论 "以机代牛""、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是湖沼型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前者适于垸内地区,后者适于垸外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分析山丘型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了解当前血 吸虫病防控工作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四川省有代表性的山丘型流行区 成都市蒲江县和眉山市东坡区作为研究试点。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建立 “山丘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 防治策略中的障碍因素” 框架, 结合选题小组方法, 对卫生、 农业、 林业等8个部门中处于省、 市、 县、 乡、 村5个层次的血防 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结果 调查涉及不同部门、 不同层次的血防专业人员153名, 问卷回收率 (专家积极系 数) 为100%。结果显示, 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策略过程中, 四川省面临工程灭螺、 健康教育、 人查治 病、 改水改厕等4个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成都市蒲江县和眉山市东坡区在执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 略具体措施上侧重点有所不同, 蒲江县最重要的措施是改水改厕, 东坡区更需要开展工程灭螺。结论 结论 在山丘型流行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过程中, 各流行区疫情状况和现有防治措施进展情况不尽相同, 需因地 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 截至2012年底,全市现有血吸虫病人4 141人,其中晚期病人361人(当年发现1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市尚有钉螺面积39 747.77hm2,其中湖沼型36 843.06hm2,山丘型2 904.70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92.69%和7.31%;全市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3 709头,耕牛感染率为0.12%,较2011年(0.33%)下降了63.64%。结论 芜湖市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疫情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家畜数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存在,今后应因地制宜地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对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产出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方法 方法 在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 (VIP)、 PubMed、 Web of Science、 BIOSIS和Google Scholar 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以传染源控制为 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文献, 并进行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 结果 2004?01?01至2014?09?30共发表94篇有关以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其中中文文献78篇, 占82.98%; 英文文献16篇, 占17.02%。中文文献共发表 在21种期刊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发表论文最多, 占全部文献的37.23%; 16篇英文文献发表在12种英文期刊上, 其中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刊载论文最多, 为3篇。94篇文献著者隶属于37家机构, 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16篇)、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12篇)、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9篇) 发文量居前3位; 94篇文献共有157位署名作者, 其中汪**、 周**、 张**发文量居前3位。 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策略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实施, 应加大经验总结, 并积极向国际上宣传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策略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地域实施综合治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重点地域12个县(区)30个乡(镇)、87个滩块、78个渔船民集散地的血吸虫病基础资料和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每年对12个重点地域县(区)有螺环境进行系统抽样螺情调查和人畜病情调查,统计分析实施血防重点地域综合治理县(区)螺情指标和人畜病情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对策实施前后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 2008-2010年在江苏省12个县(区)的30个重点乡(镇)共建造无害化户厕8.41万座,居民查病33.96万人次,健康教育269.38万人次,发放防护霜11.20万人份,发放宣传品79.80万人份,家畜圈养9085头,家畜查病1.18万头(只)次,淘汰易感耕牛130头;对87个高危易感江滩实施药物灭螺19640.78hm^2,竖立警示牌798块,翻耕种植116.07hm^2,挖池养鱼306.80hm^2,兴林抑螺506.74hm^2,水利项目投入11883万元,治理河道39.82km,硬化护坡70.04km,涵闸改建30座,建造沉螺池22座;在78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无害化公厕95座,发放粪便收集容器3192套,查治船民2.87万人次,发放防护霜7.16万人份,发放宣传品5.32万人份,健康教育4.66万人次。综合治理实施后,12个县(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数、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实施前(2007年)的75个、802.73hm^2、0.10%均下降为0,下降率均达100%;2005-2010年12个县(区)居民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16%、0.04%、0.02%、0.02%、0.01%和0.01%,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11%、0.05%、0、0、0和0。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期间新增传播控制乡(镇)45个、村183个,至2010年12个县(区)全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针对感染性钉螺环境为主的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是进一步推进防治工作进程、快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