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振岭 《湖南医学》2014,(10):1929-1931
【目的】探讨高龄脑白质疏松(L A )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45例入住本院诊断为L A的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无 L A的高龄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及临床症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LA患者随年龄的增加,LA严重程度越重,且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重度组认知功能障碍最严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最高,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最低,与轻、中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中度组认知功能障碍较轻度组严重,CDR评分高于轻度组,MMSE评分低于轻度组(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与LA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两组间血脂、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是LA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高龄人群发生LA与既往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诊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4例予以空心钉内固定术,研究组54例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综合手术结果、髋关节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发生2例(3.70%)并发症(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髓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追踪5年,研究组患者远期疗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年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追踪5年,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骸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好的远期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7例,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后康复指导、并发症的护理和出院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64例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小于对照组的15.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伍松涛 《河北医学》2015,(6):998-1000
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分别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均显著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A组术后3年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不良反应均较少,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更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耐受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142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4.9±3.2)d,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时间(20.2±2.7),P<0.05;术后12月对照组Harris评分为(87.3±4.2),观察组评分(90.2±3.2),两组比较(t=1.97,P=0.02)。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3.2%(52/71),观察组优良率87.3%(62/71),两组比较(X2=4.45,P=0.03)。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质的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陈明新 《河北医学》2014,(1):166-168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1例。实验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9%VS22.0%X^2=5.145P=0.023);实验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vs65.9%X^2=4.232P=0.040)。结论: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适合于基础情况较佳且复位情况良好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较为复杂,但患者能够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适用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同意手术选择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全部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组)治疗,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HA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情况及随访术后治愈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平均住院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达Ⅰ期愈合。随访患者2—3年,只有实验组发生1例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实验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5±3分,对照组为9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一般情况较半髋关节置换术略有不足,损伤程度略重,因此,推荐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0.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异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10-1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对74例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多(P〈0.05),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5.8%,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55.6%(P〈0.05),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2.1%,明显好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72.2%(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好,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无严重内科疾病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生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124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收集对病人术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4例病人中失访4例,病死9例;所有病人髋关节Harris各维度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上升(P < 0.05);单因素分析中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术后功能锻炼、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白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具有相关性(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功能锻炼、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病历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结果体质量指数≥24 kg/m2、糖尿病、总胆固醇>5.69 mmol/L、三酰甘油>1.8 mmol/L、手术时间≥60 min、静吸复合麻醉及手术等待时间≥5 d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H-L偏差度检验结果为χ2=3.71,P>0.05,C-index指数为0.904(95%CI:0.869~0.939),说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示,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7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患者为谵妄组,19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未发生谵妄的患者为未谵妄组。对2组患者性别、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术后有无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显示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有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有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有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单发椎体压缩骨折(OVC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COPD并发OVCF患者21例行PVP术,术后2 d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检测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BMD),应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前、术后1周、1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监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的比值(FEV1%);分析VAS与VC、FVC、FEV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年ADL评分、腰椎及股骨颈BMD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1周,VC和FVC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1年时该指标进一步改善(P<0.01)。术后1年,FEV1%值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VAS评分与VC(r=-0.916,P<0.05)、FVC(r=-0.981,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V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OVCF合并COPD患者手术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再发健侧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再发健侧股骨颈骨折有完整记录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04例老年初次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的致伤原因、年龄、性别、Singh指数、并发症、现患髋对侧关节Harris评分情况,评估再骨折原因。结果:直接致伤原因为跌倒的观察组占100%,对照组占89.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78.16±3.42)岁和(66.47±5.84)岁(Ρ〈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男女性别构成比分别为1∶8和1∶1.54(Ρ〈0.05);Singh指数≤3级例数分别为34例和83例(Ρ〈0.05);在6种相关性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脑卒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的伴有情况中,观察组为23、14、15、11、9、5例,对照组为26、12、10、14、10、4例,除帕金森病外,其余5种并发症的伴有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现患髋对侧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16±9.57)分和(98.12±4.81)分(Ρ〉0.05)。结论:跌倒仍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再发健侧骨折的直接原因,女性、增龄、骨密度降低、高发合并症均是不利因素,但尚不能认为初次骨折后关节功能减退是再发健侧骨折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鹏程  王楠  赵伟  王勇  张洋  陈晓春  包晓赫  潘海 《安徽医学》2021,42(11):1228-123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术后谵妄的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就诊并行PFNA固定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围手术期间采用ERAS理念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理念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谵妄发生率为12.50%,术后1周VAS评分为(3.09±0.9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2.59±0.67)d,平均住院时间为(9.97±1.94)d,平均住院费用为(0.74±0.06)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谵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成本,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创伤后成长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TGI总分为(70.65±5.9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务农、预计康复时间≥1年、预计康复结局为残疾、自我效能低下、社会支持度低均为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务农、预计康复时间≥1年、预计康复结局为残疾、自我效能低下、社会支持度低均为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76岁)2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锁定解剖钢板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和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治疗各11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并计算各组优良率。结果:随访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住院和卧床时间均长于置换组(P<0.05和P<0.01)。内固定组: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置换组:优9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结论:2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应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97-120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DHS治疗128例(DHS组),行PFN治疗30例(PFN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DHS组、PFN组A1、A2型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A3型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愈合时间均明显多于PFN组(P<0.01);DHS组、PFN组A1、A2型骨折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A3型骨折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PFN组(P<0.01);2组术后1、3、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2组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A3型骨折患者的肺栓塞1例。结论:对于A1、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DHS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对于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效果优于DH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1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