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测定入组基线及治疗第1、3、5及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积分、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积分,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AMD17减分率、因子分变化及应付方式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案的总体疗效相当(χ2=0.0934,P〉0.05),且HAMD17积分均在第3周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起效时间相同(P〉0.05);但治疗组在认知障碍、迟滞因子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能更有效的改善幻想、求助因子积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应付方式,重视应付方式等人格因素可能是双相抑郁预防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患者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2/2014-02月在作者医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抑郁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案上加认知-行为疗法。在住院当天、住院2周、住院4周三个时段分别使用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CSQ)、抑郁自评量表(Self-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治疗两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求助"、"回避"和"幻想"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SDS和SAS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四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解决问题"、"求助"、"回避"和"自责"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研究组SDS和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在护理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提升应对技巧并缓解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改善心理状况和完善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66例抑郁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在住院当天及开展护理第4周末分别利用SDS、SAS及CSQ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做好对比。结果①研究组SDS和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的"解决问题"和"求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回避"和"自责"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心理防御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实验组共104例,分层抽样取对照组104例,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5.19±0.73)分]高于对照组[(4.4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P〈0.05),其中退缩、躯体化、回避、被动攻击高于对照组,抱怨、幻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熟型防御方式[(4.49±0.61)分]低于对照组[(6.01±O.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1),其中升华、幽默低于对照组,而压抑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低于对照组(t=-4.58,P〈0.01;t=-4.49,P〈0.01;t=-4.01,P〈0.01),自责、退避高于对照组(t=8.21,P〈0.01;t=5.31,P〈0.01)。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心理干预需要对患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进行干预,引导患者有意识地运用成熟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以提高治疗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46例,按照入组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防御方式变化.结果研究组掩饰型因子分、积极应对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研究组和对照组间掩饰型因子分、积极应对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组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HAMD分与积极应对因子分成负相关(P<0.05),与掩饰型防御方式成正相关(P<0.05),HAMA分与掩饰型防御方式成正相关(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其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认知情绪调节现状及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护士352人,采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应对方法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临床护士进行评价,对比临床护士和常模及护龄〈5年(A组)和护龄≥5年(B组)CERQ—C评分,分析CERQ—C与CSQ、SCL-90的关系。结果临床护士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评分高于常模(P〈0.05)。A、B组和常模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低于B组,而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B组(P〈0.05)。CERQ—C因子与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自责、求助存在相关性(P〈0.05)。CERQ—C因子与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护士整体认知情绪调节以正向调节为主,低年资护士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常表现为责难自己,高年资护士认知情绪调节能力较好.而心理健康状态较差,临床护士认知情绪调节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情绪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按照精神分裂症治疗常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观疗法,治疗6周.在入组时和出组时分别对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结果 第6周研究组HAMD、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37、2.33、2.36,P<0.05);研究组第6周HAMD、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第0周 (t = 2.31、2.42、2.47,P<0.05) ;研究组及对照组第6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第0周 (P<0.05).结论 内观疗法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度洛西汀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度洛西汀治疗),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因子及12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减分率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来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8、12周,研究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外伤后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将85例成年脑外伤患者分为抑郁组32例和非抑郁组53例,进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评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脑外伤后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比较,抑郁组总分低于非抑郁组(P〈0.05),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度均低于非抑郁组(P〈0.01);脑外伤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的应对方式量表评分的比较,抑郁组解决问题因子分(P〈0.01)、求助因子分(P〈0.05)、忍耐因子分(P〈0.01)均低于非抑郁组。结论:脑外伤患者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不足,易出现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内观认知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动思维问卷(ATQ)和应对方式问卷(CSQ)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T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SQ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回避、自责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抑郁剂治疗基础上,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焦虑白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比较治疗后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ST段变化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19、4.09,P〈0.05),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1.86,P〈0.0.1)。结论: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减轻或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躯体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和齐拉西酮治疗,疗程均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评价两组临床效果,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PRS总分、激活性、敌对猜疑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且TESS总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齐拉西酮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倒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心理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门诊随访每月1次,共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前与治疗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98,P〈0.05);两组治疗8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随访6个月末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87,P〈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04名幼儿教师的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的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金华城区幼儿教师104人进行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测查。结果 ①幼儿教师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按因子均分排序依次是解决问题(0、8115)、求助(0.503)、幻想(0.447)、合理化(0.348)、退避(0.288)、自责(0.277)。②幼儿教师与一般女性之间,16PF的乐群性等10种因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③幼儿园教师16PF中的多数因素与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因子呈不同程度、性质各异的相关(r=-0.448~0.441,P〈0.05或0.01)。结论 幼儿教师具有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稳定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26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研究组)述情障碍和应付方式,并与26例正常人为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述情障碍总分(73.27±8.21)高于对照组(67.59±7.89);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得分(0.65±0.16)低于对照组(0.89±0.57),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述情障碍量表Ⅰ、Ⅱ因子与应付方式问卷合理化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Ⅱ因子与应付方式问卷逃避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05)。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述情障碍明显,且与应付方式的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人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2例)及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6、8周末及随访1年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人组前及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1年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依从性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疗效确切,有利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军队离退休干部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便利取样法将在某体系医院就诊确诊为高血压的军队离退休干部85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指导;研究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有计划地采用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分别以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表(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全体对象施测。随访时间1年。结果(1)除客观支持外,研究组的其余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客观支持外,研究组干预后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后,研究组遵医嘱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后,研究组的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上述得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4)遵医嘱行为、支持利用度、病程及主观支持进入研究组QOL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可显著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军队离退休干部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显著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童年受虐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80例成年抑郁症患者及80例配比健康对照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自设一般情况问卷了解其人口学资料、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评估童年受虐情况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评估应对方式,运用 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童年受虐经历的相关性。结果(1)抑郁症病例组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13,P<0.01),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2.01,P<0.01);有受虐经历的抑郁症病例组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有受虐经历的健康对照组( Z=-6.134,P<0.01 ),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5.452,P<0.01);抑郁症组中有受虐经历的患者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无受虐经历患者(Z=-2.159,P<0.05),积极应对分值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2)抑郁症患者童年受虐经历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562,P<0.01;r=-0.333,P<0.05)。(3)抑郁症患者消极应对水平能够被童年受虐待总分和躯体因子共同解释占34.4%(P<0.01)。结论童年受虐经历明显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且虐待程度越重,尤其有躯体虐待,其消极应对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异常的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综合干预措施对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果。方法 56例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综合干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干预)各28例,在干预前、干预后2月、干预后12月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评定、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在干预后12月研究组的BEHAVE-AD总分及妄想、攻击行为、行为紊乱、情感障碍、焦虑恐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研究组MMSE、ADL评分在干预后12月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对改善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有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内观疗法对抑郁症残留症状疗效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合并内观疗法治疗抑郁症残留症状的疗效。方法60例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单用文拉法辛治疗6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17。HAMD-17)评分为7分≤HAMD-17〈17分,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为期4周的文拉法辛合并内观疗法治疗和单用文拉法辛治疗。在基线期和4周末采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globalimpression,CGI)、生活满意度量表(1ifesatisfactionratingseale.LSR)评定疗效。结果基线期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17、CGI、LS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HAMD-17减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GI-S减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GI-I减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LSR各项因子分及总分增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文拉法辛合并内观疗法较单用文拉法辛能更好的缓解心境障碍一抑郁发作患者的残留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