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为自己创造出和谐的文化环境与人际环境。医学向前发展的支撑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如果人文医学发展滞后,将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发展的瓶颈。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实践证明,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若以特有的人文关怀的态度为病人服务,就能收到单纯依赖药物、医学新技术所不能达到的诊治效果。在以医学人文精神为基点的医患关系中,医生以病人为本,远离私欲,尊重病人的人格,在应用医疗新技术为患者诊治的同时,应用现代医学模式,顺应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视人文关怀的推进,在医疗行动中采取同情、关怀、沟通等的人际关系取向,从而建立平等、尊重、合作、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2年元月,卫生部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讲话首次提到“人文关怀”这样一个哲学伦理学概念,它标志着我国对卫生改革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现代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继而转向了“以人为中心”。提倡始终要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与人相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中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当代医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科学技术革命带动了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从宏观上看,它引起了诊断、治疗过程时空概念的变化,改变了医生的工作方式。如:生物医学工程的产生与发展,研制了大量集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诊疗设备;从微观上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进一步探索生命奥秘,破译生命秘密,攻克人类顽疾将成为可能,使过去许多难以想象的医学难题得以解决。然而我们在充分享用现代医学的高新成果得同时,这些高新技术也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精神、伦理、思想和社会方面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必须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发展交叉学科,开展社会医学的研究。用新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医务工作者必须摆脱旧医学模式的束缚,积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方面综合考察人体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实行社会予防,作出社会诊断,开出社会处方,进行社会治疗。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学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医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医学学科发展的目标,医学与人文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关系.无论是时代的要求还是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将医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是医学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必然.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和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医者意也,医者艺也”,明确指出医学是一门哲理思辨、观念理性的技艺。“下医医病,中医医人,大医医国”,更是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高度联系概括,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医学对医学本质特别是对医学学科人文内涵的深刻理解。在希波克拉底的医德十二箴言中,也充满着关爱和尊重病人的人文精神。“要用忘我的工作来救活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当代一些医学专家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颐晋教授阐释了自己对医学实践中临床医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孙明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16+1252
当今,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是在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麻醉医生在围术期担当着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减轻其痛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