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芸  代亚丽  李萍  薛咏红 《新疆医学》2006,36(2):144-147
高血压是人群的常见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人们的危害极大。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高血压如能坚持长期治疗,便可减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高血压患病总数已经超过1亿人,虽然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但目前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并不理想。在高血压人群中美国1988年~1991年血压正常率为27%,英国最近的调查为6%,北京方庄的调查为18.5%。1991年全国高血压普查资料显示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正在服降压药的比例在城市为17.1%,农村仅为5.4%,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2.
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观察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观察及健康教育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谢小蔓 《海南医学》2013,24(17):2618-2620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及家属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血压患者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我院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依从性由高到低为干部>医务人员>工人>农民,干部的CPAT较好,与其他职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就诊医院依从性由高到低为省级医院>县市级医院>乡镇医院,在省级医院就诊的服药依从性分别与其他两类医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5年以上,依从性越好,与1年以下以及2~5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头晕患者依从性比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服药疗效好"的患者依从性明显比"疗效不明显"或"没有感觉"高,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不明显的依从性比不良反应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常就诊的医院、病程、头晕头痛情况、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近期服药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服药的种类、规律服药均为影响因素。结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必须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生活可自理、无高血压并发症的1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系统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后,按医嘱给患者服药;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医嘱执行方法后,按医嘱给患者进行服药。半年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控制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对我院门诊1500例高血压患者从一般情况、原发性高血压知识得分和服药依从性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有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一亿人[1].现有的降压药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但因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目前高血压病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普遍存在知晓率低(30.2%)、服药率低(24.7%)、控制率低(6.1%)的“三低”现象。严格控制血压、实施连续的用药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至关重要。经对本科80例中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全程指导,使得院外服药依从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万盛区红岩工人村社区所辖1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服药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等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降压药物的不断更新,药物治疗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但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有调查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人群中,服药率仅为24.8%,高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5.8%。可见,高血压的控制仍是一个棘手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一致感、健康促进行为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36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健康促进行为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服药依从性61例患者总分为4分,占18.2%;高血压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59.1±9.4)分;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方式总分(135.5±20.1)分。心理一致感高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46.0%),显著高于心理一致感中度(13.6%)和低度的患者(12.5%)(P<0.01)。健康促进行为优秀者服药依从性好(72.7%),显著高于健康促进良好(19.5%)、一般(12.8%)、差的患者(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总体的服药依从性较差,而心理一致感越高,健康促进行为越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规范降压方案,干预组在规范降压方案的基础上给予CGA,并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合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Morisky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与研究前比较,研究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CGA及干预能减轻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改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5个月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个月后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并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格林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2—5月就诊于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由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由护士运用格林模式评估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  相似文献   

14.
杨澜 《中国民康医学》2022,(11):160-163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3%(55/58),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护理用于高血压患者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在服药、饮食、运动、血压监测方面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PDCA循环在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方法:采用GB/T.19001、GB/T.28001标准的质量控制思路,选择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质量循环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经PDCA质量循环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相关知识水平、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PDCA质量循环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健康教育干预度,从而能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6.
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惠 《中外医疗》2010,29(13):93-9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66例无运动行为的高血压患者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运动相关知识和运动行为情况进行测评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后关于运动相关知识得分有明显提高(P〈0.05),运动依从行为有明显改善。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家庭病床护理模式对其用药的依从性及其血压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在出院时两组患者都采取出院前的高血压指导,其内容有用药的方法和规律、监测血压以及配合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监测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前血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其SBP、DBP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用药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控制方面。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显著的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升其用药的依从性,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饮食行为管理评分、血糖指标水平、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知识、态度、行为等饮食行为管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优良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饮食行为管理评分和服药依从优良率,降低血糖指标和血压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正>心血管疾病(CVD)日益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CVD位于疾病病死率的首位。高血压是CVD的危险因素之一,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血压水平[1]。为响应我地区开展的慢性疾病预防活动,笔者对社区人群的血压水平进行了普查,并在我院开展35岁以上人群测血压工作,在尽早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同时,逐步将所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和已有高血压患者纳入社区和医院整体管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史丽 《中国民康医学》2022,(13):163-166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BM)的健康宣教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9月于该院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且属于该院所辖社区内予以常规健康宣教的63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予以基于HBM的健康宣教的64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宣教前后健康宣教知晓率、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TASHP)评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和自我效能测量表(GSES)评分。结果:宣教后,观察组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健康宣教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烟酒嗜好管理行为等TASH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予以基于HBM的健康宣教可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