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8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阳性病变总检出率为81.9%(68/83),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7.1%(64/83),其中以血管动静脉畸形(AVM)最为常见(22例,占26.5%),其次为小肠占位18例(21.7%)和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6例(19.3%),4例(4.8%)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以外。〉50岁患者以小肠AVM为最主要病因,小肠占位主要见于30-50岁患者,〈30岁患者则以小肠溃疡最多见。所有患者检查中和检查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提示,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OGIB以小肠AVM最多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小肠溃疡。不同年龄OGIB组间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对90例经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结果:9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进行92次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4.57%(87/92),其中急性大量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84.0%(21/25),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8.51%(66/67),两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检查成功的患者中,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为85.06%,假阴性率17.24%。急性大量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0.95%,假阴性率23.81%;慢性显性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6.36%,假阴性率15.15%,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小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进口胶囊内镜在小肠临床检查中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进口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胶囊内镜回盲瓣通过率为92.5%(493/533),其中一代进口胶囊内镜完成全小肠检查率为82.7%(153/185),而二代进口胶囊内镜完成全小肠检查率为97.7%(340/348),2例(均为克罗恩病患者)胶囊滞留。消化道出血组小肠病因检出率65.6%(124/189),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0.01)。其他各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腹泻组42.6%(23/54)、腹痛组18.9%(47/249)、腹胀组21.4%(3/14)。结论进口胶囊内镜安全、可靠,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尤为适用,但需尽量排除肠梗阻,避免发生滞留风险,二代胶囊内镜较一代能更好地完成全小肠检查,小肠低张CT检查可作为胶囊内镜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的应用价值和检查时机。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92例 OGIB 且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院胶囊内镜检查对 OGIB 诊断的阳性率、疑诊率、阴性率,比较不同检查时机对 OGIB 检出率的影响;并与双气囊小肠镜、病理结果等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对 OGIB 诊断的阳性率为69.6%,疑诊率为14.1%,而阴性率则为16.3%。活动性出血组的检出率为89.6%,显著高于出血停止组(检出率为68.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显性出血组的检出率与隐性出血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诊断 OGIB 时胶囊内镜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检查手段,出血后早期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对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VCT)诊断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30例OGIB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DVCT检查。与胶囊内镜比较,评估DVCT对OGIB的病灶检出率、病因检出率,评估两组不同病变类型、不同出血类型患者检出率。结果①DVCT组病因检出率高于CE组(P0.05);两组病灶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VCT组血管畸形病因检出率高于CE组(P0.05);其他各病变类型病因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活动性出血、隐性出血病因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CT组既往显性出血者病因检出率高于CE组(P0.05)。结论 DVCT可用于诊断OGIB,其病因检出率高于C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MOM智能胶囊内镜系统(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及慢性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111例,所有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腹部CT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分析胶囊内镜胃内运行时间、小肠运行时间及胶囊内镜对各类症状组检出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结果 111例患者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及并发症,全小肠检查成功率96.4%(107/111),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平均为(41±18)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平均为(292±88)min。总病变检出率为82.9%(92/111),诊断符合率为50.5%(56/111),其中OGIB组病变检出率95.5%(42/44),诊断符合率为68.2%(30/44),慢性腹痛组病变检出率为78.3%(36/46),诊断符合率为39.1%(18/46),慢性腹胀组病变检出率为81.8%(9/11),诊断符合率为27.3%(3/11),慢性腹泻病组变检出率为50%(5/10),诊断符合率为20%(2/10)。OGIB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安全、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尤其是OGIB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疑诊小肠疾病(门诊组)和146例自行要求体检者(体检组)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及门诊组62例全胃肠造影经查结果的阳性率,所有阳性结果均经手术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OMOM胶囊内镜检查两组小肠疾病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4.19%和4.11%,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门诊组OMOM胶囊内镜检查和全胃肠造影检查小肠疾病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4.19%和40.32%,器质性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4.19%和1.61%,功能性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0.00%和38.71%,两者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的阳性检出率和器质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全胃肠造影,而全胃肠造影对小肠功能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胶囊内镜,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的补充;选择性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可提高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这样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胶囊内镜并发症相对较少,更适合于在健康体检中推广,是较为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illcam胶囊内镜系统,对该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50例住院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对阳性率、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平均时间为287.59min,成功率93.50%,发生胃内滞留1例,发生胶囊嵌顿1例。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56.00%(28/50)。腹痛、腹胀患者小肠黏膜病变阳性检出率为48.48%(16/33)。胃器质性疾病检出率为48.00%(24/5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发现结肠器质性疾病检出率为10.00%(5/50),其中结肠炎症3例,结肠溃疡1例,结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技术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主要方法,而对胃、结肠病变的诊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胡静  许建明  蔡轶  吴娟  时晨  马晓菡 《安徽医学》2016,37(8):995-998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不同检查时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诊断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入组157例OGIB患者,按开始出现消化道出血至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将其分为出血开始3 d内接受检查患者(A组)及出血开始3 d后接受检查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率及后续治疗干预间的差异。结果 共有157例OGIB患者(男性83例,女性74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9.2%,血管畸形为最主要的阳性发现(32.5%)。A组患者阳性率为94.2%,B组患者阳性率仅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输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较早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并因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在老年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腹胀不适、消瘦等症状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接受CE检查的患者13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75例)和对照组(<60岁,6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CE检查情况,包括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即胶囊在电池耗尽后通过回盲瓣进入大肠的患者比例)及胶囊滞留率(指胶囊2周或超过2周时间仍不能从消化道排出的患者比例),CE的图像质量、对小肠疾病检出率及所见病变的类型。结果 老年组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囊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小肠疾病检出率(61.3%)高于对照组(43.5%)(P<0.05);老年组检出的小肠疾病以血管性病变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黏膜损害为主,而对照组以小肠溃疡为主。老年组OGIB 的CE小肠疾病检出率高于慢性腹痛、慢性腹泻、其他症状(P<0.05)。结论 CE在老年患者消化道运行时间较长,但胶囊滞留率与中青年患者无差异,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方法,并且对老年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尤其对OGIB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应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共1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胶囊内镜检查可行性及疾病检出情况,并对胶囊小肠镜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组间小肠疾病检出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顺利完成消化道主要部位检查并采集图像,最终在2周内顺利排出,仅1例老年患者在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自行缓解。磁控胶囊胃镜组消化道疾病总体检出率96.6%(85/88)高于胶囊小肠镜组78.8%(5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在小肠疾病的检出率71.2%(47/66)高于磁控胶囊胃镜组21.6%(1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消化道出血组的小肠病变检出率95.7%(22/23)远高于其他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磁控胶囊胃镜组在胃部病变检出率为90.9%(80/88),在小肠病变检出率为21.6%(19/88),小肠部位以糜烂性病变42.1%(8/19)、溃疡性病变31.6%(6/19)为主。  结论  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均为消化道疾病筛查的重要方式,胶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小肠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控胶囊胃镜不仅对胃部疾病检出率较高,对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56例检出小肠疾病40例(71.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26例检出小肠疾病23例88.4%(23/26),腹痛腹胀腹泻等组30例检出小肠疾病17例56.6%(17/30)。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GP方案化疗对中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SGF、Cyfra21-1、CA125及CE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后,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治疗期间,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SGF、Cyfra21-1、CA125及CEA的含量分别为(49.76±4.39) U/ml、(0.36±0.03) ng/ml、(16.88±1.38) U/ml及(1.63±0.36)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老年NSCLC疗效较好,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SGF、Cyfra21-1、CA125及CEA的含量,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产OMOM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腹痛1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腹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OMOM胶囊内镜对159例慢性腹痛患者(腹痛组)和268例无任何症状的查体者(查体组)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腹痛组患者小肠黏膜病变的诊断阳性率为63.1%(99/157),明显高于健康查体人群的18.7%(50/26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组99例小肠黏膜病变中以小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为最多,占39例(24.8%);其次为小肠血管畸形9例(5.7%);小肠肿瘤9例(5.7%);小肠淋巴组织增生8例(5.1%);小肠息肉6例(3.8%);小肠钩虫病6例(3.8%);小肠溃疡5例(3.2%);克罗恩病5例(3.2%);肠结核4例(2.5%);小肠蛔虫病3例(1.9%);小肠黄色瘤3例(1.9%);小肠脂肪瘤2例(1.3%);小肠未发现任何异常58例(36.9%)。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腹痛的病因诊断中有良好的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汪亮  何莉  赵承鹏  沈诗怡 《重庆医学》2015,(8):1077-1079
目的:比较实时胶囊内镜(VCE)与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风险分层的准确性。方法将24例急诊室AUGI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VCE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并随后行24 h内急诊胃镜(EGD)检查。对照组根据临床评分决定检查时机,VCE组则依 VCE检查结果而定。根据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将24例患者分为高危、低危人群,并与 VCE结果比较。结果24例中13例具有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3、13分;另11例无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及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2、11分。组间Rockall评分(95% CI:2.2~0.3;P=0.12)及Blatchford评分(95% CI:5.2~1.4;P=0.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12例中9例VCE检查呈阳性,且得到后续 EGD检查证实;12例中3例 VCE阴性患者亦无 EGD高危特征。VCE与EGD检查结果一致(P=1.00)。结论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与EGD相关性差,VCE成为更好的风险分层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0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无症状体检组)6例、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53例、C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无不适和并发症;86例患者完成检查,其中A组5例,B组51例,C组30例;90例患者中共发现小肠病变58例,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4.4%,B组和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83.3%(25/3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32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23例患者检查成功,病变检出率为76.16%(246/323),病因诊断率为56.04%(181/323)。其中,最常见的是占位性病变51例(15.79%),血管性病变45例(13.93%),非特异性炎症39例(12.07%),溃疡性病变34例(10.53%);其次为钩虫病19例(5.88%),息肉19例(5.88%),活动性出血17例(5.26%),憩室8例(2.48%),淋巴组织增生7例(2.17%),克罗恩病5例(1.55%),肠结核2例(0.62%)。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陈亮 《重庆医学》2015,(30):4232-423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 )和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CRP)对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重症学科2014年1~10月的6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感染组(n=37)和非感染组(n=26)。留取静脉血标本要在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1 h内,观察指标有:体温(℃)、白细胞计数(WBC ,×109/L)、PCT、CRP。结果感染组各时段 PCT、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和PCT联合CRP诊断肺部感染灵敏度分别为78%、81%、81%。特异度方面,PCT联合CRP为77%,明显高于PCT (69%)和CRP(15%)。结论 PCT联合CRP的检测阳性率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早期较特异和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