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评价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风险,以期指导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方法选取新人院、未经放疗、化疗处理的结直肠癌患者144例,于术前及术后两周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动态评估,同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有22.91%(33/144)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术前预测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06%(62/144),实际测得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4.86%(79/144),后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6,P〈0.05)。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13%,评分〈3分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4%,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x^2=3.065,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尤以术后显著,且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把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观察组检测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少.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机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及营养状况进行跟踪检查。结果:观察组护理结果及临床康复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其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科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间某院实施骨科手术患者共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作评价,以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术前营养指标(身体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蛋白、前白蛋白)作为自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明,患者身体指数、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是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术后应该采取相应的营养护理,提高患者的身体营养指标,避免发生营养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华兴 《现代保健》2013,(11):135-136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51例在入院化疗前,使用人体测量法及血生化检查法和综合营养评价法调查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使用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营养良好的患者各项生化检查均较营养不良的患者要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得分为(67.1±18.6)分,营养不良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得分为(37.5±25.5)分,营养良好的患者症状子量表得分明显较营养不良的患者低。结论:SGA营养评估法可以准确地评定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化疗期的营养状况,便于及早发现并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期营养支持的能量、营养素供给量及配比。方法将60例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营养治疗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自备膳食。两组的临床诊断及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营养状况简捷评价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采用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统计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恢复时间(手术后至出院的时间)。结果术后营养治疗组的体重和上臂围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除总淋巴细胞计数外,其他营养评价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特别是体重平均下降6kg。营养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vs.12.0%,P〈0.05)。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期显著长于营养治疗组[(28.62±2.38)135.(22.76±3.24)d,P〈0.01]。结论营养治疗组的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能够适应中、老年患者颌面外科肿瘤根治术后应激反应期高分解代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宁波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的全部入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及I~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应用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胃肠外科、普通外科两个病房能够做营养风险筛查2002的全部住院患者,均收集基础资料录入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其中277例I~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按计划调查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全程记录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调查输入热量、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入量和天数,录入EDC,经核查后进行合适的统计分析。结果连续采样的3513例住院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7.28%,符合预定诊断的调查对象277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49%。从营养风险筛查2002中营养缺失部分评分的多指标计算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36%,按单指标计算(体重指数〈18.5kg/㎡,一般情况差)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9.03%,多指标与单指标来源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差距为4.33%。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93.65%;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61.59%;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为2.67:1,部分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极不规范。结论本院I~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不规范,临床医师需继续学习中华医学会“肠内与肠外营养临床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外科肝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肝功能分级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新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硬化肝癌患者112例,采用肌酐-身高指数(CHI)、上臂围、握力和蛋白代谢指标等方法,以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分别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用Child—Pugh分级评价肝脏功能,统计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分析营养状况与肝脏功能、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根据PG—SGA分级,112例患者中70例(62.5%)营养正常,34例(30.4%)有中度营养不良,8例(7.1%)重度营养不良。以PG-SGA结果为标准,CHI法(K=0.760,P=0.000)、上臂围法(K=0.564,P=0.000)及握力(K=0.523,P=0.000)均与PG.SGA一致,其中CHI法与PD—SGA法吻合程度最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G—SGA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0.829,P=0.000),PG—SGA分级与感染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日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00;r=0.624,P=0.000)。结论PD—SGA结合CHI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外科肝癌患者营养状况。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肝脏功能分级、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日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9,(3):441-443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白蛋白对术前无低蛋白血症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直结肠癌限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围术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前、术后7 d的营养状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低蛋白血症、吻合口瘘、肠梗阻和切口水肿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7 d,观察组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 <0. 05),而白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两组相比无差异(P> 0. 05)。结论无低蛋白血症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使用白蛋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改善,故不推荐对无低蛋白血症的结直肠癌患者常规使用人血白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果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组(68例)、无营养风险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28例)与无并发症组(8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在营养风险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瘦体组织、血清前白蛋白(PA)、全血淋巴细胞(PBL)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存在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并发症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术前存在营养风险、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2d对患者行营养风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64例和营养状况正常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CD3+、CD_4~+、CD_8~+、CD_4~+/CD_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术后1个月内感染率。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CD3+、CD_4~+、CD_4~+/CD_8~+)比例低于营养正常组,其中CD_8~+比例高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P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T淋巴细胞(CD3+、CD_4~+、CD_4~+/CD_8~+)比例均较术前下降,CD_8~+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术前,且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术后1个月内营养不良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例(14.06%),营养正常组发生3例(5.45%),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可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重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问题,尽可能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施手术,以期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及营养状况进行跟踪检查。结果:观察组护理结果及临床康复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其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经腹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清除范围分为Do/D1组、D2/D3组,比较两组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是20.2%和1.63%,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5.4%和17.5%,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4.4%(8/183)。结论:胃癌晚期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对胃癌Ⅳ期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时应避免施行广泛性淋巴结清除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储军  周建刚 《现代保健》2011,(36):83-85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5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加速康复组),2005年~2007年5月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8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肠排气、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组与传统组相比,前组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入组我院56例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均分,各28例,纳入实验组的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纳入对照组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后营养状况均显著改善(P 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及其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81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前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术前营养状况,并对术后是否并发感染进行随访,探讨营养状况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根据体质指数结果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4.9%,主观营养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69.1%,低白蛋白营养不良发生率80.2%,低前白蛋白营养不良发生率96.1%,腹水发生率44.4%.单因素分析主观评价法营养不良分级(P<0.01)、腹水分级(P<0.001)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主观评价法营养不良分级对术后感染OR=10.057,95%可信区间(低/高)为2.810-35.997.白蛋白营养不良分级对术后感染OR=0.324,95%可信区间(低/高)为0.112-0.938.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应采用全面综合营养评估法进行营养评价.相对而言,主观营养评价较有价值,主观评价法评定的营养不良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邱正伦  冯云  李振宇 《现代保健》2011,(32):126-127
目的讨论老年人结直肠癌的特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以达到外科手术治疗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6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率100%。术后1年存活率为88%(44/50),2年存活率为48%(24/50)。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占56%,术后死亡1例。结论老年结直肠癌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并且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只有提高认识,选择正确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在中国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人群中应用修订后的简易营养评估法(MNA)量表及简易营养评估精法(MNA-SF)量表,了解中国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评价营养状况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修订后的MNA量表及MNA-SF量表对150例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新人院的老年肺癌准备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营养评估,同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患病情况、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相关资料.结果 根据MNA修订界值后的评分标准,所调查150例(男98例,女52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0.7%(16/150),潜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2.0%(48/150),营养正常率为57.3%( 86/150);MNA得分(23.7±3.8)分,MNA得分与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MAC)和腓肠肌围(CC)呈正相关(P<0.01);MNA-SF得分(11.5±2.4)分,MNA-SF得分与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MAC、CC和MNA得分呈正相关(P< 0.01或<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37.4%(55/147),心血管系统31.3%(46/147),胸腔0.7%(1/147);术后并发症不同发病数目之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0.601).结论 修订界值后的MNA量表适合于中国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MNA量表评估结果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评价方法调查分析普外科患者术前营养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实验室检查以及问卷量表法评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分析各营养评价方法的关系。结果共238例患者入选,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得出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5.0%-48.3%),由大到小依次是上臂肌围48.3%,三头肌皮褶厚度32.4%,总淋巴细胞计数20.7%,主观全面评定法(SGA)14.7%,血红蛋白11.4%,体重10.5%,营养评价简易问卷法(SNAQ)9.7%,简易营养评定法(MNA)8.4%,Nottingham筛查量表8.0%,体质指数7.1%,白蛋白5.0%。各种营养状况评价方法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可采用综合营养评价方法进行普外科患者术前营养评估,或先采用简单、快速的评定方法进行初步营养筛查,之后结合人体测量或实验室检查法进行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设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情绪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明显高于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