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 、LVPWT、 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导致的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2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氨氯地平,另一组给予缬沙坦加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治疗12个月后血压水平及反映左室壁厚度指标IVST、PWT、LVMI之间的差异.结果:缬沙坦加鲺氯地平组在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水平与单用氨氯地平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而缬沙坦加氨氯地平组IVST、PWT、LVMI降低较单用氨氯地平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缬沙坦加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并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安全性与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药物,在老年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 缬沙坦组患者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60.8%(45/74),降压幅度15.6/10.9 mmHg;治疗24周后总有效率为78.4%(54/74),降压幅度21.1/17.9 mmHg.缬沙坦组治疗24周后在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中取得满意的疗效,能显著逆转左室肥厚(LVH),左室后壁厚度(PWT),室间隔厚度(IVST),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且缬沙坦组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经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E峰减速度(Ede)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缬沙坦组患者血尿酸、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率为8.1%,主要是面红、头昏及心悸.心率、血生化、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缬沙坦降压疗效好,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老年性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给予缬沙坦治疗前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24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缬沙坦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和心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流速比值(E/A),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血压较前均明显好转,总有效率93.06%;超声心动图复查IVSd、LVPWd及LVMI均降低,EF及E/A均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及改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58例EH患者(其中有LVH者32例),口服缬沙坦80~160mg/d,共8个月。观察血压、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EH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有LVH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重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也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逆转LVH,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陈达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14-2415
目的探究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从本院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选取216人,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联合组、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三组均连续用药8周,监测患者服药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疗效。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联合组高血压情况控制稳定、心功能改善61例,好转率84.7%;缬沙坦组临床症状改善49例,好转率68.1%;氨氯地平组临床症状改善51例,好转率70.8%,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上相比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治疗和改善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法在临床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及其改善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降低且无明显差异,CO、E/A、LVEF两组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较好的控制,血压波动小,且对患者的心功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降压及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公认,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Ang)Ⅰ转换为Ang Ⅱ,从而阻断Ang Ⅱ的作用而发挥疗效。但ACEI不能阻止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系统所生成的Ang Ⅱ的作用。Ang Ⅱ受体拮抗剂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缬沙坦治疗,一天一次,每次80到160mg;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30到60mg。两组疗程均为24周且在参与研究前都已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通过疗程之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开始降低。两组患者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均开始好转。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38例,恢复一般10例,恢复较差2例;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30例,恢复一般8例,恢复较差12例。结论: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均有显著效果。其中缬沙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国产缬沙坦,对照组58例口服进口缬沙坦。剂量均为80mg,qd。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压,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LVH均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LVH发生逆转,且不影响心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压、心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均下降明显,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后组间对比,除血压外,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较好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且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病人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 ,1次 /天 ,共 2 4周 ,服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压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40例患者血压有明显降低 ,P <0 .0 1;左心室肥厚有不同程度的逆转P <0 .0 5。结论 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对左心室肥厚亦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应用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发现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及严重的肺部疾病,男38例,女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资源(从建库至2012年12月),人工检索相关杂志,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百度等互联网上资源,进行引文追踪。按 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简单评价法,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对同质研究采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91篇,经筛选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其中中文6篇,英文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相比,两者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逆转高血压 LV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10,95%CI=6.61~17.60,P=0.000),显示缬沙坦的效果优于氨氯地平。(2)不良反应发生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OR=0.54,95%CI=0.25~1.16,P=0.1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氨氯地平相比缬沙坦治疗高血压LVH效果更好。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方法学质量较低且缺乏以临床事件为结局指标的试验研究,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 RCTs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仪评价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研究组32例,子氨氯地平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IVS和LVPW值,发现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说明氨氯地平以老的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而对照组32例,用复方降夺素治疗,治疗前后IVS和LVPW值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52例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d,疗程为6个月,观察服药前与服药后,患者24 h平均血压及由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缬沙坦治疗6个月,患者24 h平均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PWT,LVM和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是一种理想的抗高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河南医学研究》2017,(3)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永城市人民医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1次/d,5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80 mg/次,1次/d。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情况变化,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FBG、2 h PG、FINS明显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与对照组7.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压、控制血糖、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