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2例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2例患者发生产科急性D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发病诱因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稽留流产等。祛除病因,扩容,止血,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合理使用肝素及凝血因子,高度警惕全身各脏器缺血性损害,精心护理是抢救DIC患者不可缺少的因素。11例抢救成功,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产科DIC发病急骤,来势凶猛,母婴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把握抢救及治疗时机,及时果断切除子宫,补充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正确护理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19例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婴的临床资料、抢救及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积极的抢救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19例中治愈12例,好转5例,未愈2例,抢救成功率89.47%。结论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各种病因,去除原发病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积极抗休克、保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抢救的重要措施。改善缺氧,适当适时应用抗凝药物和补充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功能的恢复。细心及时地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的护理,为抢救成功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4.
金风琴  杨庆仁  赵淑香 《全科护理》2013,11(22):2036-2037
[目的]总结产后大出血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的抢救护理。[方法]对12例产后大出血并DIC产妇进行抢救及护理。[结果]抢救成功11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产后大出血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抢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产科的重症急症 ,我院自 1989年 1月至1999年 12月共收治DIC 12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 ,经产妇 7例 ,初产妇 5例。 2 4~ 2 9岁 5例 ,31~ 37岁 7例 ,平均 31岁。 12例中 9例治愈 ,3例死亡 ,住院时间 9~ 37d。1 2 发病因素 最常见的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羊水栓塞所致DIC ,见表 1。表 1 不同疾病并发DIC之比  病 名n并发DICn %早中期妊娠死胎 6482 0 30中晚期妊娠引产 30 2 6 2 0 0 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2 1 3 0 71足月妊娠分娩 1 9843 5 0 …  相似文献   

6.
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导致全身出血性综合症.急性DIC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2005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因死胎导致DIC的患者,经过我们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良满 《现代护理》2006,12(29):2771-277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导致全身出血性综合症。急性DIC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2005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因死胎导致DIC的患者,经过我们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介绍如下。1病例简介女,26岁,于2005年12月26日因“孕5月,畏寒,发热,腹泻2d,全身瘀斑1d”入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05年6月8日,在当地确诊为妊娠,入院前2d夜晚喝凉开水后感畏寒,发热,腹泻水样便4~5次,次日下午家人发现其面部、四肢及躯干出现瘀斑,到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检查未见胎心搏动,且发现血压低,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9.
1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柳青 《现代护理》2004,10(2):169-17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发生在严重感染、创伤、大出血等疾病,病情凶险,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ICU自1999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确诊DIC的患者18例,现将抢救、监护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essiminated inti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微血栓广泛地沉着于小血管中,它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是促凝因素导致机体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综合征。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作为重要的中间病理环节存在于许多疾病。由于广泛凝血与继发纤溶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因而出现凝血障碍,故又名消耗性凝血病态。DIC几乎与临床各科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故日益受人重视。  相似文献   

12.
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防、治疗与急救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8例创伤DIC患者予以紧急处理,加强监护及早发现DIC征象,做好心理护理配合治疗与护理。结果:38例创伤DIC患者中死亡15例,自动出院10例,治愈13例。结论:及早发现并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创伤DI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DIC)早期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对 36例DIC患者首次凝血检验异常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IC患者首次凝血异常以外源性凝血指标异常为主 ,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小板早期就有改变 ,首次降低者 18例 ,动态降低者 6例 ;内、外凝血系统改变 :方向一致 11例 ,方向不一致 2 0例 ;纤维蛋白原升高者 18例。结论 :DIC患者早期凝血改变时内、外凝血系统改变有明显不均一性 ,代偿性改变明显 ,须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易发生多器官衰竭,休克晚期病死率较高.我科成功救治1例右下肢软组织感染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春花 《全科护理》2010,8(28):2631-2631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易发生多器官衰竭,休克晚期病死率较高。我科成功救治1例右下肢软组织感染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产科15例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性DIC的发病诱因为胎盘早剥、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死胎等;15例患者经积极救治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护理人员掌握诱因、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发现危象、加强管道及出入量护理、做好医患沟通并准确实施各项治疗措施,是产科DIC患者救治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周爱青 《临床医学》2000,20(5):17-1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凝血功能异常综合征,促发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母婴死亡率相当高,但及时诊治,去除病因可获痊愈。本文对1980年~1999年我院产科15例DIC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诱因:15例均有诱发DIC的高危因素,发病于羊水栓塞6例,重度妊高征4例,产后大出血3例,胎盘早剥2例。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15例DIC病人中全部表现阴道出血,且出血不凝,有失血性休克,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例DIC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总结护理措施并比较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前后质量的满意度。结果:27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均未发生生命危险;患者满意度由实施人性化护理前的70.37%提高到96.30%(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使产科DIC患者得到更好的身心护理,有效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种继发于很多基础病变的综合征 ,以全身凝血系统激活、纤溶系统紊乱、纤维蛋白沉积、多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DIC在临床上某些高危患者 ,如脓毒症、多发伤、产科急症、颅脑损伤等疾病中有相当高的发生率 ,许多情况下 ,患者最终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衰竭 (MOF)而死亡。近年来 ,DIC特别是全身病理性纤维蛋白沉积的机制比较明了 ,并被认为是多器官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 ,其中许多细胞因子在凝血和纤溶紊乱中起重要作用。总结近年有关文献 ,用循证医学的观点 ,对有关 DIC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1  DIC的治…  相似文献   

20.
邓桂姣 《家庭护士》2009,7(16):1453-145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综合征)[1].在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加强,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等临床表现的出现.加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