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建强  霍志军 《安徽医药》2009,13(3):279-280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在单发脑转移瘤患者中,单独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和转移瘤切除术后补充全脑放疗(WBRT)的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患者入组,A组即单独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38例,SRT治疗根据肿瘤靶区大小,单次剂量3~12Gy,总剂量30~40Gy;B组为手术加术后全脑放疗组,34例,脑转移癌孤立病灶全部切除,术后行全脑放疗(WBRT):2Gy/次,总共20次,给予剂量40Gy/4w。观察终点为生存期,评估两组间病人效果差别。结果两组病人在生存时间未见明显差别(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病人生存时间均与年龄,KPS评分,是否存在脑外其他部位转移等变量存在明显相关性,均P〈0.05,其中年龄≤60岁者均好于年龄大于60岁者,KPS评分为90或100分者明显好于70或者80分者,未有脑外其他部位转移者好于存在脑外其他部位转移者。而脑瘤控制情况与上述因素均未见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与转移瘤切除术后全脑放疗的患者生存时间和脑转移瘤控制情况均无明显差别,患者的生存时问主要与年龄,KPS评分,是否存在脑外其他部位转移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姜炜  郭阳 《天津医药》2002,30(8):459-46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及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995年4月至2001年1月连续治疗的112名脑转移瘤患者,共199个病灶。平均年龄(61.68±8.51)岁,平均Karnofsky评分(73.57±10.30)分。平均肿瘤体积为8.62 cm3。肿瘤边缘剂量为4~22 Gy,平均13.53 Gy,平均治疗次数为3.83次。全部多发颅内转移瘤患者和14例单发患者于SRS治疗前均给予全脑照射(WBRT),剂量为40 Gy。结果: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 79.9%,中位生存期为 13个月,1年生存率为44.99%。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的一种理想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立体定向放疗与全脑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42例脑转移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脑放疗(A组)和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B组)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及脑转移致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脑转移致死率为57.1%,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9.5%;A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改善患者预后,提升局控率、延长生存期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立体定向放疗与选择性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瘤治疗的价值,对经头颅CT/MRI确诊的脑转移瘤89例,采用Philips6MV-X线电子直线加速器,对1~2个转移灶单纯行立体定向放疗,单次照射剂量4·5~7Gy(平均5·6Gy),隔日一次,总照射剂量平均39·6Gy;≥3个转移灶者行立体定向放疗加全脑常规放疗,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单次剂量4·5~6Gy(平均5·2Gy),隔日一次,总照射剂量平均25·8Gy,全脑放疗单次剂量1·8~2·0Gy,每周5次,总照射剂量38Gy。结果表明,完全缓解(CR)为45·9%,部分缓解(PR)为43·6%,无变化(NP)10·5%,总有效率(CR PR)89·5%。中位生存期11·2个月,其中1~2个转移灶者为14·6个月,≥3个转移灶者为7·8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5%和7·8%,1~2个转移灶者分别为68·3%和11·7%,≥3个转移灶者分别为13·8%和0%。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具有缓解症状快、治疗时间短等特点,对于1~2个转移灶者具有明显优势,对于≥3个转移灶者,应依病情、病理类型及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性全脑放疗,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6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放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81.81%大于对照组60.60%,且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较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良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Gamma 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γ-ray SRT)在脑多发转移瘤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10例脑转移瘤患者入组,肿瘤个数1~4个,基于10例患者的CT扫描图像分别制定γ-ray SRT计划和7野IMRT计划。处方剂量要求:5 Gy/次,共10次。所有计划要求至少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至少98%靶区体积达到95%的处方剂量;IMRT允许5%体积靶区剂量超过110%。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情况。结果两种计划均能达到治疗要求。其中,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高于γ-ray SRT(t=-6.75,P<0.001),不均匀指数(HI)低于γ-ray SRT(t=13.94,P<0.001)。除V5无显著性差异外,全脑平均剂量、V10、V15、V20、V25、V30γ-ray SRT低于IMRT(t=-6.988~-2.685,P<0.05)。眼球、晶体、视神经、脑干受照剂量二者差异不大(t=-2.224~-1.128,P=0.04~0.289),且均未超过最大剂量限值。结论 IMRT和γ-ray SRT均能用于脑多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相比IMRT,γ-ray SRT能更好地降低正常脑组织的受照剂量,但靶区适形度较低,治疗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发脑转移瘤放射治疗方式不同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3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分别全脑照射和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析不同放疗方法的生存期及脑转移致死率.结果 脑转移致死率全脑照射组为52.6%;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向放疗组为12.5%.中位生存时间全脑照射组4.2个月;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向放疗组6.5个月.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使脑转移患者局控率提高,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分割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tic radiation therapy,FSRT)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方法15例病人单纯全脑外照射(WBRT组),中间平面剂量20~40Gy/10~20次/2~4周.17例病人接受FSRT(FSRT组),每次分次剂量为2.5~3.0Gy.其中11病人行单纯FSRT,中心总剂量为30~60Gy/1 0~20次/2~4周;6例病人先行WBRT,然后行FSRT,中心总剂量为46~60Gy/5~6周.结果KSP评分增加10分以上者,WBRT组为5 3.3%,FSRT组为82.4%.(P<0.05).WBRT组有效率(CR PR)为50.0%;FSRT组有效率(CR PR)为80.0%.中位生存率:WBRT组为3.5月,FSRT组为10.0月.结论FSRT能有效地控制脑转移瘤,减轻神经系统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而没有增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非小细胞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07~2012-07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样本随机分为全脑放疗组28例与联合治疗组30例。全脑放疗组患者仅给予全脑放疗措施,而联合治疗组患者增用立体定向治疗方法。结果:联合治疗组病例存活率为40.0%,平均生存时间为(8.3±1.4)个月;全脑放疗组病例存活率为28.6%,平均生存时间为(5.8±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可充分提高病患的生存时间,抑制死亡几率,与单纯全脑放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先行全脑照射,然后缩野至脑转移灶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放疗方法为2—3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40~60Gy/3~4周。之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3~5Gy,总剂量16~32Gy。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放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局部控制率(CR+PR)为79.0%,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1年生存率为41.0%;15例发现与放疗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有效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及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