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对近年来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合并神经系统损害(AD)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以中老年为主,男女之比为2∶1,10例有高血压史,均为急性起病,均有明显的疼痛,发病时均有明显的血压异常,4例伴恶心、呕吐、大汗。神经系统表现:偏瘫4例,截瘫5例,单侧下肢瘫痪3例,偏身感觉障碍4例,感觉异常平面5例,失语1例,声音嘶哑、吞咽困难1例,大小便障碍2例。结论彩超、CTA、MRA可显示主动脉真假腔并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40岁中老年人13例(92.9%),均为急性起病,有高血压病史9例,发病时血压升高9例、降低3例、测不到2例;临床表现:剧烈胸痛5例,胸背痛4例,腹痛、腰痛伴呕吐2例,休克2例;神经系统表现:眩晕5例,意识障碍4例,偏瘫2例,言语不清1例,截瘫2例,感觉减退3例(1例偏身,2例胸4、胸6平面以下)。14例胸腹部CT CTA均显示主动脉真假腔,并清晰见内膜裂口位置(Debakeys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5例)及附壁血栓,其中8例胸腹部MRI可见明显的真假腔,真腔呈流空信号,假腔T1及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和脊髓缺血性损害的症状及体征。CT和MRI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及血管内膜破裂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和高血压、妊娠、遗传等有关.结论 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肢体血压不对称者要考虑AD的可能,尽快行相关检查确诊,减少漏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院2000-01~2010-05收治的10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1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均符合AD诊断标准,男7例,女3例;年龄50~73岁,平均62岁.均为急性发病,有确切诱因者8例,包括剧烈活动4例,情绪激动3例,饮酒1例,余无明显诱因.既往有高血压史8例,糖尿病病史3例,高血脂症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讨论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1—2012-09收治的27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特点。结果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占同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16.7%。结论对伴或不伴胸、腹、腰部疼痛及休克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要高度警惕AD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急诊手术71例,术后昏迷2例,术后CT提示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8d后放弃治疗;另外1例5d后出现昏迷,急查颅脑CT,考虑颅内占位破裂,转入外院后死亡;暂时性精神障碍23例,其余均健康出院。随访3~12个月,所有暂时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再次出现精神症状。结论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严重,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术中脑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类起病急、病死率高的极其凶险和危重的疾病。由于胸主动脉夹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常见,甚至以首发症状为临床表现者也较多。因此,为了提高对胸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和识别,避免误诊所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同时积极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截瘫、脑卒中)也较常见。本文将对胸主动脉夹层合并的神经系统表现、症状和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所出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热带地区,一年中都可发生。随着不同种疟原虫的混合感染,患疟疾后免疫力的增强,抗疟药物的治疗不彻底等,使得临床症状各种各样,除了寒颤、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等特征外,神经系统损害亦是重要临床表现。我们对106例疟疾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人进行了分析,以探讨神经系统损害与预后的相关性。1资料和方法本组106例为1994年11月至1995年10月赞比亚卡布韦中心医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64例,女性42例,年龄14~67岁,平均36岁。住院时间最短1天,最长18天,平均5.7天。全部病人入院时均…  相似文献   

10.
以急性脊髓损害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破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害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破裂患者。方法:对我院8例以急性脊髓损害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急性脊髓损害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破裂患者,确诊的时间与死亡有相关性。>6h诊断,死亡5例。结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急性脊髓损害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破裂的患者,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例误诊的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本文与部分文献报告的共55例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头颈部疼痛52.7%;眩晕36.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4.5%,耳鸣、听力下降9.1%,运动或感觉障碍7.3%,无症状者7.3%。结论:对于年龄30~50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症状,如眩晕、TIA甚至脑梗死,或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应警惕椎动脉夹层的可能性。DSA、CTA、MRA可以帮助明确诊断,抗凝及介入手术是治疗椎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分析36例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表现,其中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26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3例,Shy-Drager二氏综合征(SDS)7例。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或MRI检查。资料提示90%病例在中年后起病,性别无明显差异,病程平均4.5年,在首发症状出现后平均3年出现神经系统其它部位受损症状。比较其症状,小脑症状:OPCA>SDS>SND;锥体外系体征:SND>SDS>OPCA;植物神经改变:SDS>OPCA>SN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胰岛素瘤累及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神经系统损害的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16例胰岛素瘤患者发作时最低血糖2.78 mmol·L-1(50 mg·dL-1)。影像学检出胰腺肿块15例,剖腹探查发现肿瘤1例。经病理证实胰岛素瘤后根据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分为5型:癫型8例、脑卒中型3例、周围神经损害型1例、自主神经发作型3例和多系统损害型1例。胰岛素瘤累及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规律为:各种临床类型中以癫最为多见,多在清晨或半夜发病;出现其他神经系统损害者(包括脑血管疾病、慢性周围神经病、痴呆等)多伴发癫。提出伴发神经系统损害胰岛素瘤的诊断标准:①成人临晨或午夜反复发生癫和(或)短暂脑缺血性发作样表现。②病程中出现慢性进行性周围神经或认知障碍、共济失调、锥体系、锥体外系等损害。③空腹血糖低于正常值或甲磺丁脲试验阳性。④腹部CT、MRI、B型超声检查、PET检查或剖腹探查发现胰腺肿块。⑤胰腺肿块病理示胰岛素瘤。具有上述①或②,③中2项者为提示诊断。具有上述①或②,③,④中3项者为可能诊断。上述两类诊断最终具备⑤者为确诊诊断。结论依据16例胰岛素瘤病例临床特征分析和复习文献资料,提出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胰岛素瘤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促进对脑动脉夹层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科2014年12月~2015年4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或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脑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的情况。结果共纳入70例脑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50.0±12.8)岁,男性52例(74%),女性18例(26%)。颈动脉颅外段夹层21例(30%),椎动脉段夹层30例(43%),基底动脉夹层15例(21%),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夹层1例(1%),侧裂段夹层1例(1%)。大脑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夹层各1例(1%)。非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19例(27%),头晕3例(4%),颈痛11例(16%),缺血性卒中16例(2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6%),其中3例经检查后发现缺血性卒中,无症状者19例(27%)。1例同时存在头痛和颈痛。3例患者同时存在缺血性卒中和头痛,1例患者同时存在颈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动脉局部瘤样扩张、内膜瓣、动脉壁内新月形高信号征等。接受抗栓治疗者9例(13%),单纯抗凝治疗2例(3%),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17例(24%),单纯弹簧圈填塞5例(7%),单纯支架治疗11例(16%),抗凝结合支架治疗者1例(1%),没有治疗者23例(33%),死亡2例(3%)。结论脑动脉夹层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形式不同,轻症者可无症状,或单纯头颈痛,重症者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正确诊断和相应的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进行谵妄诊断,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33.3%。21例(75%)为一过性谵妄(〈24h);7例(25%)为持续性谵妄。Logs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慢性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和基因检查结果。结果:13例患者中,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例,多系统萎缩-小脑型6例,小脑肿瘤1例,桥小脑结合臂脓肿1例,小脑梗死后遗症2例。结论:对于以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体征的患者,临床上首先要排除占位性病变,其次多系统萎缩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的遗传变性病因。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study the broader phenotype of infantile autism (IA) we compared the rates and types of epilep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in the parents of 111 consecutively admitted patients with IA with a matched control group of parents of 330 children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ll participants were screened through the nationwide Danish National Hospital Register (DNHR). We inquired about epilep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during an observation period of 27 years. A similar proportion of case- and control mothers had a diagnosis of any neurological disease, 9.9% vs 10.6%. For case fathers the proportion was 5.7% vs 9.7%. No single neurological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among parents of persons with IA. Our study lent support to the notion that epilep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are not part of the broader IA pheno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