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出现多种多样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症状。但是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癔症多发于成年女性,但随着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的提前,近年来,有关儿童癔症的报道日渐增多,通过对16例癔症患儿的观察护理、分析总结了儿童癔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癔症性精神病是在癔症性格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以女性多见[1].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的疗效,尝试为治疗癔症性精神病提供新的临床方法。方法:对9例住院做MECT的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与13例运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运用MECT组患者与运用药物组患者相较,临床缓解期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ECT治疗癔症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患者心理需要的影响。方法:根据马斯洛基本生理需要论,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对80例住院的慢性康复期女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需求调查,并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女性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高层次需求明显提高。结论:精神病患者同样有基本心理需要,需要医务人员加以重视和进行积极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需求层次,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精神病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抗精神病药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3例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33例和单用组30例,分别给予抗精神病药合并丙戊酸钠和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时合用组32例有效,有效率96.97%,单用组22例有效,有效率73.33%,以合用组疗效显著较好(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合用丙戊酸钠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疗效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1例首发癔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精神障碍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当今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县所处地区目前尚无精神病专科医院。许多精神病患者常以躯体不适的主诉来我院就诊,其中以癔症患者最为多见。癔症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状态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针对该病患者,我科采用药物治疗与暗示心理疗法相结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该病相关知识宜教和健康指导,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我科今年收治的1例首发癔症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性失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癔症性失音患者先给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表(EPQ)进行个性心理分析测量,再给予双暗示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发音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经双暗示性心理护理治疗后发音明显恢复,有效率92.0%。结论:双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性失音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休克疗法治疗癔症性精神病1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孝荣  赵峰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5):365-365,367
目的 探讨用现代电休克(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对17例应用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施行MECT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 BPRS总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22,P<0.01).临床总有效率100%.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病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癔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57例癔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癔症以女性为多,发病年龄多在16~45岁,文化较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生活事件刺激、癔症性格导致癔症的发作。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均痊愈。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发作期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可促进癔症治愈。  相似文献   

10.
处在月经来临前和经期中的精神病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加重,对安全护理造成一定影响,这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常遇到的一种现象。月经这种成熟女性的生理现象对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心理和行为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经期安全护理,做好康复治疗工作,笔者根据对本院部分女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并就如何做好精神病患者经期护理提出建议。现将观察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 ,出现多种多样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症状 ,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可因心理因素急骤发病 ,但也可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及精心护理迅速康复。癔症多好发于成年女性。因此 ,根据癔症的特点 ,注意认真、准确的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 ,对迅速促进癔症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2例 ,男 6例 ,女 16例 ,年龄 17~ 34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现代电休克(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对30例应用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施行MECT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BPRS总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病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周学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76-1076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格基础和起病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由于本病患者多数自知力完整,病情反复迁延。所以给癔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对12例癔症患者的治疗护理观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周刚柱 《吉林医学》2010,31(28):5027-5027
<正>癔症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其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常有癔症性人格基础,病程多反复迁延,自知力基本完善。常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发病,女性较多见[1]。本研究对在我院住院的26例首发转换性癔症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癔症性失明患者的心理暗示干预及其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法对6例癔症性失明患者分别在治疗前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建立医(护)患亲近感;推崇专家,增强患者信任感;优化诊疗环境,增加患者舒服感以此创造心理暗示干预前提和条件。在治疗中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药物及痊愈“患者”为载体进行心理暗示干预。治疗后采取适时肯定评价治疗效果和院外心理暗示后续支撑等形式和内容的心理暗示干预。结果6例癔症性失明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在1周之内均恢复了视力,效果满意。结论在临床诊断明确的前提下,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心境,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干预是治疗护理癔症性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姜丽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85-3086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月经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病情变化特点,对453例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有助于其摆脱不良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结论:对经期女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冯宝珍 《中外医疗》2009,28(35):126-12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临床护理和愈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癔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到其患者的个性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耐心、细致、多元化的心理护理,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讨论癔症患者往往有其典型个性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更好的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癔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2例癔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CL-90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癔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巩固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恢复期焦虑状态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62例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病人给予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与病人的互动过程,帮助病人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的焦虑状态有明显的康复作用.对患者的心理重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德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29-2129,2144
大多数女性在每次月经来潮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如头痛、头晕、容易发脾气、忧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女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这种月经周期的心理变化更为突出,且缺乏理智。精神分裂症以思维障碍为核心症状,情感性精神病以情感障碍为主症状。结合这些临床特征就能采取有效护理,对精神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