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对疾病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灸(SBP)对疾病领后的影响以及诊断别SBP的方法,便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5月间102例诊断为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病人的资料,评价腹水感染、蛋白浓度、白细胞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02例肝硬化病人中,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42例,占41.2%,腹水感染组死亡32例,病死率为76.2%;非感染性腹水60例,死亡22例,病死率者37%,两组病死率比较X^2=1.58,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病人并发细菌性腹膜炎使死亡率增加,腹水白细胞数、蛋白浓度对确诊不起决定作用,应综合分析。提高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致病原及治疗愈后情况。方法对80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中,发热66例(82.5%),腹胀78例(97.5%)、腹痛40例(50.0%)、腹部压痛50例(62.5%);48例(60.0%)腹水白细胞总数等于或小于500×106/L,69例(86.2%)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等于或超过0.50,40例(75.0%)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大肠杆菌占菌株种类50%;肝硬化并发SBP治愈、好转率为60例(75.0%)。恶化或无效20例,死亡16例(20.0%)中肝功能A级1例、B级4例、C级11例。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不一,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比较可靠参数,肝硬化并发SBP严重影响预后,肝功能越差,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观察护理程序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方法。结果全组患者好转31例(68.9%),在并发肝性脑病的15例中,有14例(31.1%)死亡。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除积极治疗、尽最大努力避免SBP的发生外,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全面、系统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5年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0.5%,肠道细菌是主要致病菌。治疗上主要选用二、三代头抱菌素及喳诺酮类,治愈率71.1%。结论:认识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并发SBP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5%)明显高于观察组(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a+、TBIL高于对照组,ALB、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疾病较重,死亡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或减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姚勤  陈密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32-23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为39.6%,致病菌为革兰阴性(G-)菌。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多形核白细胞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7月住院的31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SBP的发生率为11.92%.临床上主要选用头孢三代及喹诺酮类,31例中,治愈17例(54.84%),好转10例(32.26%),死亡4例(12.90%).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样、不典型等特点,临床诊断应结合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外周血常规检查等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以利于早确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腹腔注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晚期肝病严重的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病死率高[1]。近年来,我们经腹腔注药治疗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疗效好,其病死率下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01~2005-12因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住院患者3l例,男28例,女3例,年龄29~56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及对照组(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诊断参考标准[2]。1.2治疗方法①常规保肝、利尿、支持和对症治疗。②抗菌治疗,静脉…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指腹腔内无明确的感染源而发生的感染 ,多为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发生的细菌感染 ,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SBP后 ,又可加重肝实质损害 ,使黄疸加深 ,腹水急剧增加且顽固 ,如不及时治疗 ,易产生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感染性休克等。近年关于SBP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 ,本文仅对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 331例 ,其中并发SBP者 14 4例…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中6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1.32%),共分离细菌21株,包括7种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3.72%;139例(83.2%)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2.
肖国球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03-303,30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1例经腹水常规或腹水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可协助确诊,当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84例(87.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4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8%),共分离细菌56株,包括7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28株,为主要致病菌,占50%。药敏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对其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以下简称SBP).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是对该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方法 对1991年1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儿8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做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中并发SBP43例.占36.44%。43例中急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慢性重型肝炎18例。抢救成功5例.占11.63%;死亡38例.占88.37%。重型肝炎并发SBP的病情发展较肝硬化并发SBP更为迅速。对SB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可提高抢救存活率。当肝炎或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入院的当天即出现重型肝炎症状和体征;临床状况恶化或实验室指标恶化如出现氮质血症、外周血象升高、酸中毒等,三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都必须常规做诊断性腹腔穿刺。当患者出现发热、腹胀加剧、腹痛和腹水量增加时,就应考虑到本病。值得注意的是:本组43例中,22例未出现发热、腹痛、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结论 SBP是引起重型肝炎高病死率的重要死因之一。本文SBP病死率高这88.37%。因此,对SBP给予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降低其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徐金兰 《现代医学》2004,32(5):342-342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87例经腹水常规及腹水细胞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就可确诊 ,当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 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72.9%)显著高于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51.3μmol/L组SBP发生率(53.8%)显著高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组(10.0%)和17.1~51.3μmol/L组(11.8%)(P<0.05);伴有腹泻组BP发生率(46.3%)显著高于无腹泻组SBP发生率(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81.0%)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水蛋白含量、血清总胆红素、伴有腹泻、消化道出血史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发人群,如果对以上几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影响SBP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及早预防、治疗,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4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与38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因、性别、TBIL、DBIL、GLO、A/G与SBP均有明显关系,根据腹水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结合腹水透明度、利凡他试验及比重可初步作出诊断。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作肝功能检查可预测发生SBP的可能性,常规作腹水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