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验性骨不连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10周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X线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放射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骨端硬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骨不连的病理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故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以股骨骨不连、胫骨骨不连及肱骨骨不连较常见,其原因多与院外处理不当有关.针对骨不连病例,我科采用的方法有:(1)1/3管状钢板固定并植骨.(2)带锁髓针内固定、植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  相似文献   

3.
骨不连与骨形成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骨不连发生的原理及骨不连与骨诱导因子的关系是抗击有不连发生机理的重要课题。方法:将兔桡骨中段告成cm的缺损,A组术后即放入BMP,B组术后4周放入BMP,C组为在A组术后8周放入BMP。结果:发现BMP植入8周时形成骨小梁。B组和C组,骨缺损修复仍然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骨不连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5年6月使用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骨不连38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获随访,其中胫骨中下段骨不连一例未愈合,另有一例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后骨不连,注射两个疗程才愈合,其他28例一个疗程后愈合。结论 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骨不连,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我们根据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与骨细胞成骨特性,采用髓内植入自体骨条及骨髓的方法,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取得满意效果。本方法具有简单、有效、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的作用。本法将骨结构的充分重建和牢固的金属固定的结合,即生物学与机械力学结合;从而达到骨的愈合和早期的关节功能重建。本文还探讨了骨不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活骨植骨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9例感染性骨不连采取活骨植骨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一次性清创活骨植骨手术成功率达89·5%(17/19)。结论活骨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杨谦  傅源 《新疆医学》1997,27(3):154-155
我院自1991年4月到1994年10月采用自行改进的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15例,骨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临床资料 15例中,男14例,女1例;成人14例,儿童1例;均为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术后感染14例,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1例;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3年,平均11个月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兔尺骨人为骨折断端不同时间的取材标本和骨不连病人手术凿下的骨折处理硬化组织标本,进行了骨形态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结果提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除手术,复位,内外固定等因素外,骨折愈合早期阶段,局部骨形态蛋白的存在与否可能与骨连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谈骨不连的临床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威  夏松鹰 《黑龙江医学》2007,31(12):919-921
尽管骨愈合的能力很强,但仍有5%~10%的骨折愈合受到干扰,导致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骨不连虽然是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和后遗症,但多数是在早期骨折已形成了发病的基础。另外,有许多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多数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因此,需正确合理的治疗,可减少或避免骨不连发生。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条件及理想的方法。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即去卵巢大鼠组,假性去卵巢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去卵巢办法制备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骨密度,观察不同时期大鼠骨密度的改变。结果:去卵巢大鼠在10周可见其全身骨密度的下降(P<0.05),而12周下降更明显(P<0.01),同时其股骨及胫骨的骨密度也下降(P<0.01),此外,去卵巢大鼠还表现为毛发稀疏,活动迟缓,反应迟钝等症状的改变,, 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以10周较为理想,测定全身或股骨及胫骨骨密度均能反映其骨密度的改变,故测定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椎体成形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作和评价一种可以被用来对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灌注剂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的动物椎体骨缺损模型。方法将40个成年新鲜山羊椎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分别在椎体矢状面中点垂直矢状面方向,用不同直径的钻头横向钻通椎体造成缺损,并在材料试验机测试各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结果通过测试发现,不同直径骨缺损的椎体,随着缺损直径加大,其强度和刚度呈下降趋势。缺损Ф4mm组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缺损Ф4mm山羊椎体模型是一种迄今较为合适的、可以被用来对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灌注剂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的动物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3.
人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前列腺癌裸鼠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悬液,分别通过胫骨髓腔注射、左心室注射及尾静脉注射3种方法接种于裸鼠体内,定期进行影像学观测;8~16周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骨转移情况。结果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鉴定,PC-3细胞经胫骨髓腔注射后,该组裸鼠于第2周出现骨转移表现,转移率为100%(7/7);左心室注射后,至第12周影像学检测到骨转移率为28.6%(2/7),处死动物后经病理学检查骨转移率为42.9%(3/7);而尾静脉注射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骨转移(0/7)。结论胫骨髓腔注射和左心室注射两种方法均能在短期内建立人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薇  隋璐  苏禄晖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45-246,250
目的:研究建立骨质疏松症小鼠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去卵巢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去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骨密度;观察不同时期小鼠骨密度改变;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小鼠去卵巢10周可见全身骨密度下降(P〈0.05),而12周下降更明显(P〈0.01),同时其HE染色组织学改变符合骨质疏松症病理变化。结论:去卵巢12周后的小鼠与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特征相符,说明可以用做小鼠的骨质疏松症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李继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55-1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例骨不连均再次施行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愈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配合中医药治疗是临床治疗骨不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髓鞘碱性蛋白(MBP)加福氏完全佐剂免疫诱导BALB/c小鼠,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系统症状和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 实验小鼠出现EAE的临床症状,光镜下见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样改变;EAE组的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实验所构建的EAE模型稳定、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断端加压治疗长骨骨不连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使用镶嵌式外固定器对骨折断端加压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17例.结果:17例随访9-36个月,骨不连断端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6个月.针孔感染1例,经对症换药、抗感染处理后痊愈.结论:使用镶嵌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兔重症肌无力模型(MG)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亲和柱层析法从电鳐电器官中提取乙酰胆碱受体(AChR),给16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两次注射200μg AChR与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液,两次注射相隔3周,采用自行设计的评分标准评定其症状的严重性。结果:12只日本大耳白兔出现重症肌无力表现,积分12.83±6.19分。结论:从电鳐电器官中提取AChR,并主动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能够复制出重症肌无力模型。  相似文献   

19.
骨癌痛是一种严重的癌症痛,其产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能反映人类骨癌痛特性的动物模型建立对骨癌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骨癌痛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历史,模型动物、肿瘤细胞、手术部位、检测手段的选择,以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为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骨癌痛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继英  韩庶勇 《医学综述》2009,15(19):2959-2961
实验动物模型是人类肿瘤的复制品,可分为自发瘤模型、诱导模型、移植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与其模拟的人类肿瘤在分子、组织学以及生物学特性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可以用于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肿瘤治疗药物的筛选以及肿瘤的基因治疗。本文对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