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药物分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该学科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等.随着药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分析技术及药物分析学的发展动态,围绕化学药、基因工程药物以及中药,就质量源于设计、过程分析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药物固态性质研究技术、药物的杂质研究技术、处方前和早期阶段的分析方法、体内药物分析及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和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探讨现代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及策略,为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科研选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芯片,已经对基因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20项高新技术之一。基因芯片具有同时检测成百上千个基因表达的能力,现在正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型和多态性分析、疾病诊断与治疗和药物开发等研究中、特别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使药物研究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基因芯片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我国及欧美、日韩等国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我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天然药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天然药物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药物分析创新对我国药物创新乃至我国药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药物分析的发展在药物研发、生产乃至各个学科、领域都起到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我国药物创新能力低、药业竞争能力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药物分析水平落后,它已经成为我国药物创新及药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源头创新、方法的改进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6.
天然药物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对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期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现代药剂学发展迅速,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国外已成为药物制剂领域一新的研究方向和市场走向。本文就有机药物递送系统、无机药物递送系统以及生物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对罕见病关注的日益增加推动了政府关于罕见病立法的工作进展,一系列罕见病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然而受经济、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等条件制约,中国罕见病的医疗保障和药物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并分析了罕见病药物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情况,为罕见病政策制订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药物杂质是反映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其研究也贯穿着药物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整个过程。随着分析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中杂质的研究技术以及杂质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从药物杂质来源、杂质研究方法以及基因毒性杂质研究等方面重点讨论了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基因毒性杂质的确定方法,为药物分析工作者在杂质研究时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学科,是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药品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研究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知识技能。而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重要环节。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基本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属性、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内容等问题,认识不一、歧义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和发展临床中药学,重要的基点之一就是坚持医药结合,全面开展中医学与中药学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结合的工作,达到并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提高用药安全”。为此,从4个方面作了探讨分析,涉及临床中药学的属性、任务与特点,基础、主要研究领域、内容与存在形态,发展方向与途径,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学科体系及其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强调指出:在建好用好专类实验室、文献理论研究室的同时,建设和用好临床研究基地(室),是当前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尤其应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评估我国在全球药品创新所处阶段,进一步优化我国药品创新环境,释放药品创新活力,本文从全球药品研发创新市场现状、研发投入、产品管线、政策支持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结合我国药品创新发展的特点,着重比较分析我国药品创新的全球竞争状况,发现我国药品创新存在着创新发展阶段落后于发达国家、扎堆研发竞争、突击式的研发冒进、药品创新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等现实问题,针对性提出持续改善中国新药创新环境、理性选择差异化竞争与新赛道、合理制定药品创新发展策略、引导资本回归创新研发本质以及构建药品创新“双循环”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药注册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中药新药研发的技术要求和门槛也越来越高,从传统经典名方中寻找合适的处方,并对其进行新药开发和基础研究将来愈来愈受到重视。将对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为中药的相关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药在我国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方剂至今仍被人们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药作用机制及其靶点的不明确,阻碍了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是随着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应学科发展而研发的一种新的药物研究手段,CADD从理论角度出发,大大减少了药物研发的盲目性。本文就CADD的一些常用技术手段进行了综述,并对各项技术用于中药作用靶点研究的方法、策略以及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CADD在对中药作用靶点的预测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药物敏感实验是常用的判定细菌耐药性的方法,高效准确的细菌敏感性检测技术不仅有助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而且能加快新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中药成分复杂、颜色较深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实验方法在其敏感性测定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流控技术因其微型化、高通量化和集成化等特点,在药物敏感实验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了微流控药敏实验...  相似文献   

16.
药物研发过程中,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compound-protein interaction,CPI)预测是发现苗头化合物、药物重定位等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近年来,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CPI研究,加速了药物发现中CPI预测的发展。本文重点讨论基于特征的 CPI 预测模型,首先,介绍了CPI预测中常见的数据库、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典型特征表示方法。根据建模中的关键问题,从多模态和注意力机制两个方面,对基于特征的CPI预测模型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12个模型,在3个经典数据集上评估了模型在分类任务和回归任务中的性能。本文总结当前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CPI预测方法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生物相容性的配体合成的生物金属有机框架(bio-metal organic frameworks,Bio-MOFs)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丰富的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征,成为了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概述了Bio-MOFs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和毒性因素,概述包括点击化学在内的多种载药方法,重点介绍了BioMOFs用于肺部给药系统、改善药物药学性质、缓控释递药系统、刺激响应及靶向给药系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限制Bio-MOFs用于实际药物制剂临床研究或上市制剂当中的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Bio-MOFs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皮给药系统已成为当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近况,综述经皮给药制剂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剂型开发,评价国内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对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的机制、数据处理模型及其方法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以期为我国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的新药研究中,逐渐强调食物对口服药物疗效的影响,这对新开发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食物对药物吸收、代谢的影响、对不同剂型及辅料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食物对口服药物疗效的影响。这不仅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而且对用制剂技术改善食物对药物吸收代谢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对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了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我国的制药企业不能尽快成为创新药物研究的主体;缺少敢于构建创新药物研究平台的企业家和优良的市场环境;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磨合问题;政府的职能转换。根据以上原因提出了缩短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差距的措施:体制创新;企业要坚定不移的构建创新药物研究平台;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环境;制药企业要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