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肺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动态观察心肺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期间心肌酶谱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对心肺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ICU内112例心肺骤停患者实施标准心肺复苏,动态观察心肺骤停即刻和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心肌酶谱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结果:心肺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1h心肌肌钙蛋白Ⅰ就明显升高,CK、CK-MB、LDH、AST心肌酶学指标则在复苏后2h开始升高;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的水平与心肌损伤程度及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①心肺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损伤;②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浓度可反映心肌受损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心跳停止时间对兔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跳停止时间对心肺复苏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兔气管夹闭窒息法制作心肺复苏模型,心跳骤停后4、5、6min进行复苏,分别在0、24、48、72、96、120h6个时间点测定血清NSE含量,并对兔脑损伤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心肺复苏后24、48、72、96hNSE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h达峰值;心跳骤停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以复苏后24h最高;心跳骤停5、6min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血清NSE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评价CPR后脑损伤灵敏、客观。心跳停止4min复苏后脑组织损伤较轻;停止5min以上,脑组织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和观察组(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存活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复苏率与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作者亲身参与救治的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复苏技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步复苏成功9例,最终复苏(心肺脑均复苏)仅3例。复苏率分别为10%、3·4%。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患者基础疾病是否可逆,抢救开始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呼吸心跳骤停是急诊科最危重的病例。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拯救呼吸心跳骤停的急救技术。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min后将发生不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 76例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76例中心跳呼吸骤停时间 <5min者 2 7例 ,经复苏存活 10例 (3 7.0 % ) ;≥ 5min者 49例 ,复苏存活 2例 (4 .1% ) ,前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提高院外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 :早期心肺复苏 (CPR)及电除颤 ,大力普及现场急救知识 ,并尽早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肺组织细胞的损伤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健康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复苏组,采用琥珀酰胆碱(0.15 mg/100 g)窒息合并冰氯化钾(0.5 mol/L,0.12 ml/100 g, 4℃)致大鼠心跳骤停,停跳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制备大鼠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复苏后3 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取静脉血离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含量,取肺组织测定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心肺复苏后3 h较对照组大鼠肺W/D值明显升高(P<0.05),PaO2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升高(P<0.05),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肺组织细胞结构均有较明显受损的征象.结论:心肺复苏后早期大鼠存在肺组织细胞损伤,肺功能受损,血清TNF-α升高,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中性粒细胞(PMN)在肺组织聚集可能参与了复苏后肺组织细胞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1 心跳呼吸骤停(1)复苏概念为了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尽快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 ,称为心肺复苏 ,简称为复苏。(2 )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①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②意外损伤 :车祸造成的严重损伤、溺水、电击等。③急性中毒与过敏 :急性中毒、高血钾、酸中毒、过敏等。④麻醉与手术意外。(3)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突然出现 :①意识丧失 ;②呼吸停止 ;③大动脉 (颈动脉、股动脉 )搏动消失。2 心肺复苏方法(1)心肺初期复苏①通畅气道 :清除口鼻腔内异物 ,按额托项 ,拉直气道。②人工呼吸 :口对…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心跳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跳骤停后,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跳骤停后5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CPR),生存率可达47.9%[1].  相似文献   

10.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 :对 98例心跳呼吸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与基本生命支持 (BLS)和进一步生命支持 (ALS)实施尤其与气管插管的建立早晚、心肺复苏规范性有很大的相关性。本组显示急诊室内与院外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两者间及心跳呼吸骤停 10min内与 10min后行气管插管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5 ) ,而年龄与心肺复苏成败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大剂量肾上腺素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结论 :加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教育 ,加强院前的急救能力 ,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后期心肺脑复苏在ICU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心肺脑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有效措施,此措施包括初期复苏和后期复苏。ICU接受的此类患者往往是经过初期复苏后的患者。我院ICU从1995年2月~2000年5月共收治心跳呼吸骤停初期心肺复苏后患者18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托品对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者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将40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3)及对照组(n=206),观察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使用阿托品,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比较复苏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19例患者恢复自主循环,24、15例患者分别恢复自主呼吸。两组患者的循环及呼吸恢复率和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及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与正常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1h以上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PO2、PaO2及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复苏成功患者的24h存活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的出院率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阿托品可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SPO2及氧分压,因此建议避免使用;阿托品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心跳骤停后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客观、实用的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方法。方法:对治疗组33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心肺脑复苏术的47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比较入院第1、3、5、7天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复苏率。结果:两组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脑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心肺脑复苏有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复苏后重症脑损伤治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入院后给予心肺复苏、反复彻底洗胃、合理使用阿托品或长托宁以及抗胆碱脂酶复活剂、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结果 6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并预后良好.结论 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及早发现并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彻底洗胃是救治成功的必要措施,合理使用药物以及密切观察病情是必不可少的救治环节.  相似文献   

15.
乃远福 《广西医学》2002,24(5):703-704
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 ,应尽快正确地进行救治。本文就我院 12 0急救中心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院前救治的 7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 (CPR)成功的因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6例中 ,男性 5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5~ 78岁 ,平均年龄 4 6 2 7岁 ;心跳呼吸骤停全部发生于院外或送往急救中心的救护车上。1 2 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与CPR结果 :本组病例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以不明原因的猝死、多发性创伤和心血管疾病最多 (见表 1)。1 3 心跳呼吸骤停发作时的环境特征 :全组 76…  相似文献   

16.
杨小冶  黄永阳 《右江医学》2009,37(4):406-407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急诊科3年多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多共收治院前或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8例,其中院前58例,院内30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20,(2):110-112
[目的]探讨血红细胞比容检测对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间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且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44例,测定就诊时血红细胞比容水平,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34例,测定心跳骤停后5 min及心肺复苏成功时的血红细胞比容水平)及非自主循环恢复组(110例,测定心跳骤停后5 min及心跳骤停后15 min时的血红细胞比容水平),同时测定65例急危重症非心肺复苏患者的血红细胞比容水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别血红细胞比容水平间差异.[结果]需心肺复苏的自主循环恢复组及非自主循环恢复组血红细胞比容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急危重症非心肺复苏的对照组(P<0.01);非自主循环恢复组血红细胞比容水平较自主循环恢复组明显降低,病情越危重,血红细胞比容水平越低(F_趋=43.923,P<0.01).[结论]血红细胞比容可有效评估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质量,是反映危重症病情及评价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紧急气管插管的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期间在院前急救中抢救15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71例心跳、呼吸骤停成人患者采取现场气管内插管措施后对其抢救成功的影响。结果:现场实施紧急气管内插管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早期、插管时间短,复苏成功率高。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施行经口气管插管术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提高临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7月份2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高频率、高深度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立刻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或机械通气的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成功13例,成功率为56.5%.在本院治愈出院4例,治愈成功率为17%.结论: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提压在急诊严重胸部外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严重胸部外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徒手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治疗;采用腹部提压装置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3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潮气量。结果心肺复苏后30 min观察组患者心率、PaO_2和MA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aCO_2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潮气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部提压应用于急诊严重胸部外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潮气量,稳定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