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藏象学认为人体脏与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态结构上脏与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生理上气化相通,精气互生。脏精输于腑;腑气通于脏。病理上相互影响。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脏腑同病。治疗上密切配合。脏实泻腑,腑虚补脏,脏腑同治。人至老年,气血已衰,津血同亏,脾胃功能减退,肠道运化功能衰减,所以老年人多有肠腑功能失调,或有便秘,或大便溏泻,因此  相似文献   

2.
临症杂谈     
病在脏补其脏,病在腑泻其腑。藏五脏泻六腑顺逆有度。在脏之经顺而补.在腑之经逆而泻。要想人长寿补泻必须清。病在子宫属奇恒之腑.半脏半腑可半补半泻乎?今讨论病在脉络:脉络有止点起点,也有起止不明确的。也有中间运行路线不清楚的。它们行诸阴灌阳,中医处处讲阴阳。如:无乳、痛经、不孕、白带、鸡眼等。在治疗上莫非取之于气味?或膏摩或用膏推拿?或针刺?  相似文献   

3.
论脏病治腑     
一、脏腑气相通虽然内脏有脏腑之分,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脏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体现脏和腑的综合功能。它们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方面,存在着特殊相合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阴阳相合的道理,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一阴一阳的相互表里配合的观点来说明的。经络为脏腑相互联络的通路,人体的十二经脉各配合了一个脏器,在相互联系中,阴阳表里,相输应,使脏之气行于腑,腑之  相似文献   

4.
脑室腑与脑髓脏耦合,共同组成脑奇恒之腑,成为一身神机之主枢。脑室腑与脑髓脏相关,属于心主与三焦的表里关系之一,其功能分属于全身脏腑系统。脑室腑的生理特性为中空似腑、畅通上下;内藏清净之液,实而不能满;循环流通为用,敷布气化为神。脑室腑体用同病以形质异相、屏障受损、腑气不通、清浊相干为病机特点。脑室腑理论广泛应用于脑室膜病变、脑脊液病变、脑屏障病变等辨证论治指导。  相似文献   

5.
<内经>脏腑藏泻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的藏泻理论是指脏和腑的藏与泻的功能,<素问·五脏别论>概括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所谓藏而不泻,多数医家解释为主藏精气而不泻;泻而不藏,释为主传化物而不藏精气.这种说法似已成为定论.其实持此说者多为望文生义,未知<内经>之深意.也有一些医家提出脏和腑均有藏有泻,但多数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文试对<内经>脏腑藏泻理论作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第二章脏、腑(一)脏腑的概念和内容 脏工腑内脏的总称{“脏一心、肝、”、肺省}六腑一胆、胃、大肠、‘卜肠、三焦、跳又奇恒之腑一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二)脏腑的结构和功能 脏一一内部组织较充实的脏器 { …结“} 脏腑’腑一一中空有腔的器官奇恒之腑一一类腑异于脏,中空有腔五脏一一生化和贮藏精 气,主静属阴精一精、气、血、津液(实而不满藏而不泻)以藏为主神一一精、气、血生成的动力,精神意识活动的表现z!、1..、功能六腑一一受纳、腐熟、消化水谷, 传化和排世糟粕(薯籍靡雷霍鼻,吸灌需柔馨)以通为用(三)脏腑配合关系厂五脏…  相似文献   

7.
王又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46-2347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是《素问·五脏别论篇》对腑脏功能的概括.但我们却不能把腑脏的功能片面的理解为五脏唯藏精气而无浊,六腑只传化物而无清.五脏之中亦有浊气,六腑之中亦有精气,五脏之浊气由六腑输泻而出,六腑之精气输于五脏而藏,腑脏相合,藏泻有因.  相似文献   

8.
<正> 奇恒之腑,名出《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脏、腑、奇恒之腑,为人体三类不同的脏器,有其各自的形态和功能特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脏器,虽然在形态上均具有“管腔中空”的特点而与腑相似,但其功能却是“藏精”而近似于脏,所谓“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正是其与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一般传化之腑之“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相  相似文献   

9.
《灵枢·邪气脏腑形篇》有“邪气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究其原缘为“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邪虽中五脏,则邪无由出路,只能还之于腑,俾六腑泻而不藏以逐邪外出。逐邪外出是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文献中对胞宫的脏腑归类中指出;“胞宫形体类似腑而作用类似脏,非脏非腑,亦脏亦腑”。按祖国医学中的脏与腑是互为表里的,而胞宫则并无脏腑与之互为表里,因之称它为“奇恒之府”。言其有别于一般脏腑。一、胞宫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胞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二种:一主月经,一是孕育胎儿;而以孕育胎儿为主要功能,月经的按正常周期来潮,也是为了孕育胎儿准备必要的条件。实质上“胞宫”是一个具有脏、腑二者双重功能的一个独特器官。在它完成这二种主要功能的时期内,它并不是一个孤独的器官,  相似文献   

11.
脾与胃,一脏一腑,一运一纳,升清降浊,调和阴阳,化生精气,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脏腑柔弱,脾常不足,外易为六淫所犯。内易为饮食所伤。脾胃虚损,运化失司,是小儿疳证病机转归的主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脾以运为  相似文献   

12.
陈华章 《中医药通报》2008,7(4):37-38, 30
孙师对肺脏病的治疗是基于对肺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之上的。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调、注重温通为其治疗特点;寒温并用、气血同调、升降结合、数法同施、侧重其一为其常用之治法,深识肺病治疗之真谛。  相似文献   

13.
《内经》对脏腑辨证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方面论述《内经》对脏腑辨证的启示:①从病因的角度辨病在何脏何腑,各种病因损伤内脏有一定的选择性;②从症候特征辨病在何脏何腑,每一脏腑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当其发生病变时,所呈现症候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可作为脏腑辨证的依据;③同一症状可见于不同的脏腑病变,可根据其兼见症候辨病在何脏何腑;④一种病机可发生于不同脏腑,呈现不同的症状,根据脏腑的症候特征进行辨别;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脏腑之间可相互传变而出现症状的变化,可根据脏腑症候特征,辨病在何脏何腑。  相似文献   

14.
六腑是人体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功能单元,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消渴是常见的津液代谢失常性疾病,与六腑的关系密切。故从腑病的角度对消渴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腑气损伤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消渴病程的病机演变可概括为六腑损伤为先,腑病及脏为继,脏腑同病,变证丛生为终,从而为消渴从腑病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藏象"之基础是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具不同生理功能特点.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生化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受盛和传化水谷.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段经文高度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脏与腑在功能特点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脏与腑有着不同的阴阳属性,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可以行气于腑,协助腑的功能,而腑亦能蓄精于脏,使脏之精气得藏。《内经》认为,“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说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表里联系,这种密切联系指导着人们对脏腑的研究以及对治法、方药的合理运用,如脏病可从腑治,腑病可从脏治等。1 心合小肠在生理状态下,心火能敷布于小肠,小肠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使水和精微得以吸收并转化成为气血而输布全身,令心主血脉的功能得到维持。《医经精义便谈·上卷》指出,“小肠中所盛者,只是食物,乃阳质也,饮主化气,食主化…  相似文献   

17.
脏腑歌     
五脏心肺脾肾肝,六腑肠胃膀焦胆。五脏藏精而不泻,六腑传化实不满。奇胆脑髓骨脉胞,形似六腑功脏般。脏腑功能虽不同,分工合作紧相关。一脏一腑表里配,腑表脏里经脉连。  相似文献   

18.
一肘一腑有病,可以影响到它脏它腑;它脏它腑有病,也可以影响到本脏本腑。从而,在治疗上可以通过治疗它脏它腑而治愈本脏本腑疾病,此即脏腑互治法。此法应用于临床,可以使我们辩证思维之路,进一步分析病机,指导治疗;也可指导预防,早期处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脏腑之间的经络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两种。直接联系指本脏、本腑有经络直通其他脏腑;或他脏、他腑有经络与本脏、本腑相连。间接联系指脏腑之间无明显联系通道,即本脏、本腑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脏腑或体表循行经络与其他脏腑相连。就是依靠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经络联系,使五脏六腑之  相似文献   

20.
张巧玲 《世界中医药》2011,6(4):320-321
一枝蒿汤运用依据藏泻辨证而创立。藏泻辨证包括:藏泻在中医学中为脏腑的两种基本的生理功能,"脏藏而不泻,府泻而不藏"的论述强调了脏藏精气和腑传物化物的功能,蕴含了藏泻辨证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