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脏病治腑 ,是指五脏中某一脏发生病变而治其相表里之腑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它是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总结和发展起来 ,并成为中医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 ,对此偶有拾遗 ,今介绍于此 ,希望同道予指正。1 心火清利小肠心主血脉 ,心血能滋养小肠 ;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可化生心血。小肠的功能是依赖心阳以健运和泌别清浊的。临床上如果出现心之阴阳失衡 ,如心火上炎而致心烦、口舌生疮 ,且循经下移小肠可见尿赤、尿痛等症。临床治以清心利小便 ,导下移于小肠之火从小便出 ,如导赤散加味等。2… 相似文献
2.
3.
4.
《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五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基于这一理论,笔者在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时,特别注意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特性出发,选用牛蒡子、杏仁、紫苏子等油多质润之品,止咳化痰,润肠通便,并配伍瓜蒌、决明子等通腑降逆,以促进肺气清肃下行,收到止咳平喘之功。例 相似文献
5.
6.
7.
8.
通腑泻下法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腑泻下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通腑泻下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减轻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治喘灵胶囊治疗肺心病2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5年1月~2000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治喘灵胶囊(我院制剂室自制药)观察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取1995年1月~2000年12月因肺心病急性发作在我院住院的病人236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140例,女96例,年龄57~75岁,病程3~9年,均有右心衰竭,其中合并呼吸衰竭者61冽。另选择1991年1月~1994年12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14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其中男83例,女59例,年龄57~71岁,病程2~8年,均有右心衰竭,其中合并呼吸衰竭36例。 1.2 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10.
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时,深感调畅肠腑法至关重要,因为人至老年,气血已衰,津血同亏,脾胃功能减退,肠道运化功能衰减,所以老年人多有肠腑功能失调,或有便秘,或大便溏泻,因此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时应顾及于此,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作者对肺心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治疗中调畅肠腑法的具体运用作了探讨,并举验案说明之。 相似文献
11.
益心康泰胶囊是在广泛吸取中藏医药理论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经药效学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改善机体氧自由基代谢和升高动物体内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作用。2005-01-2007-01,我们为了进一步观察该药对心肺缺血、缺氧性疾患的疗效,进行了本研究,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研究观察病例均取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第三届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国际冠心病WHO诊断标准。其中肺心病患者90例,男57例,女33例;年龄45~69岁;冠心病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49~65岁。2治疗方法给予益心康泰胶囊(由… 相似文献
12.
据资料统计,我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 )平均患病率为 0.41%~ 0.47% [1],并且近几年有上升趋势,但在中医文献中没有肺心病的病名,而根据肺心病咳、喘、痰、悸、肿、绀、热、血、昏、脱诸症,其病当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痰饮”、“水肿”、“肺胀”、“心悸”等范畴,属本虚标实。目前对肺心病的论治已基本达成共识,无非是从虚、痰、瘀、饮四方面论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其中活血化瘀更是贯穿肺心病治疗的始终。 1论“虚”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防御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14.
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腑法属“八法”中之下法 ,为祛邪之要法。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注意到 ,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在中风、癫痫等多种脑病病机变化中占重要地位 ,在治疗中通腑法用之得当 ,可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现对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下。1 中风中风多属肝肾阴亏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而致阳升风动 ,脑窍蒙塞 ,亦可因气虚血瘀、脉络阻滞 ,但无论何因 ,均可致腑气不通。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 ,木横土衰或气虚血瘀 ,必致脾胃斡旋升降失常 ,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 ,糟粕内停 ,且中风急性期多为阳火亢盛 ,火热内炽既可烁液成痰 ,助…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通腑法在急重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腑法在急重症中的应用邱凤娣主题词泻下,中医治法,急症/中医药疗法通腑法在中医急危病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独特作用和显著疗效被广大医家所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急重症工作的深入开展,除了用通腑法治疗急腹症外,通腑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临...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