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脏病治腑 ,是指五脏中某一脏发生病变而治其相表里之腑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它是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总结和发展起来 ,并成为中医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 ,对此偶有拾遗 ,今介绍于此 ,希望同道予指正。1 心火清利小肠心主血脉 ,心血能滋养小肠 ;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可化生心血。小肠的功能是依赖心阳以健运和泌别清浊的。临床上如果出现心之阴阳失衡 ,如心火上炎而致心烦、口舌生疮 ,且循经下移小肠可见尿赤、尿痛等症。临床治以清心利小便 ,导下移于小肠之火从小便出 ,如导赤散加味等。2…  相似文献   

2.
脏病治腑验案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陈家英1清胆火以畅肝木患者女,54岁。患高血压3年,心情抑郁不畅,经常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胸闷,胁痛,口苦,恶心,夜寐梦多.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血压24.0/14.7kPa,其他...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若脏病实者,当通泻其腑以祛邪外出,使腑通而脏安,即脏病治腑。掌握此治疗原则,指导临床,收益颇深。现将其理论根源及临床应用探讨于下。一、理论根源《素问·五脏别论》明确指出五脏但藏精气,...  相似文献   

4.
《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五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基于这一理论,笔者在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时,特别注意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特性出发,选用牛蒡子、杏仁、紫苏子等油多质润之品,止咳化痰,润肠通便,并配伍瓜蒌、决明子等通腑降逆,以促进肺气清肃下行,收到止咳平喘之功。例  相似文献   

5.
论脏病治腑     
一、脏腑气相通虽然内脏有脏腑之分,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脏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体现脏和腑的综合功能。它们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方面,存在着特殊相合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阴阳相合的道理,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一阴一阳的相互表里配合的观点来说明的。经络为脏腑相互联络的通路,人体的十二经脉各配合了一个脏器,在相互联系中,阴阳表里,相输应,使脏之气行于腑,腑之  相似文献   

6.
7.
论述了"通法"不仅运用于腑病的治疗,同样适用于治疗脏病,而且通法不一定都是通便,主要是祛除病邪.所以,脏病用通法的适应范围--病、症、证相当广泛,主要从3个方面予以阐述(1)以7种通法适宜于脏病治疗予以分类;(2)根据气、血、水、湿、痰、瘀、石7种病因及病机可用通法治脏病的多种病、症、证;(3)通过临床运用案例,进一步说明脏病使用通法亦属常用之治法.  相似文献   

8.
通腑泻下法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腑泻下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通腑泻下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减轻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治喘灵胶囊治疗肺心病2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5年1月~2000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治喘灵胶囊(我院制剂室自制药)观察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取1995年1月~2000年12月因肺心病急性发作在我院住院的病人236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140例,女96例,年龄57~75岁,病程3~9年,均有右心衰竭,其中合并呼吸衰竭者61冽。另选择1991年1月~1994年12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14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其中男83例,女59例,年龄57~71岁,病程2~8年,均有右心衰竭,其中合并呼吸衰竭36例。 1.2 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10.
王振涛 《四川中医》2004,22(3):27-28
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时,深感调畅肠腑法至关重要,因为人至老年,气血已衰,津血同亏,脾胃功能减退,肠道运化功能衰减,所以老年人多有肠腑功能失调,或有便秘,或大便溏泻,因此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时应顾及于此,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作者对肺心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治疗中调畅肠腑法的具体运用作了探讨,并举验案说明之。  相似文献   

11.
李秋凤  郑欣  王守富 《中医研究》2007,20(11):39-40
益心康泰胶囊是在广泛吸取中藏医药理论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经药效学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改善机体氧自由基代谢和升高动物体内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作用。2005-01-2007-01,我们为了进一步观察该药对心肺缺血、缺氧性疾患的疗效,进行了本研究,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研究观察病例均取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第三届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国际冠心病WHO诊断标准。其中肺心病患者90例,男57例,女33例;年龄45~69岁;冠心病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49~65岁。2治疗方法给予益心康泰胶囊(由…  相似文献   

12.
据资料统计,我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 )平均患病率为 0.41%~ 0.47% [1],并且近几年有上升趋势,但在中医文献中没有肺心病的病名,而根据肺心病咳、喘、痰、悸、肿、绀、热、血、昏、脱诸症,其病当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痰饮”、“水肿”、“肺胀”、“心悸”等范畴,属本虚标实。目前对肺心病的论治已基本达成共识,无非是从虚、痰、瘀、饮四方面论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其中活血化瘀更是贯穿肺心病治疗的始终。 1论“虚”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防御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肺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智林 《陕西中医》2007,28(12):1647-164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方法:以临床经验为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西结合角度辨析肺心病的防治。结论:肺心病的发病机制为久病肺虚,痰瘀滞留,复感六淫,累及肾及心而成。其主因为脏腑功能失调,肺、心、脾、肾互相影响,逐渐加重而致病。治疗辨证分型分为阳气虚弱,复感外邪型;肺气虚损,心血瘀阻型;肺肾两虚,气虚不纳型;三焦俱虚,水液代谢紊乱型;痰浊闭肺,扰乱神明型;肺气耗散元阳欲脱型。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9):402-403
通腑法属“八法”中之下法 ,为祛邪之要法。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注意到 ,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在中风、癫痫等多种脑病病机变化中占重要地位 ,在治疗中通腑法用之得当 ,可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现对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下。1 中风中风多属肝肾阴亏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而致阳升风动 ,脑窍蒙塞 ,亦可因气虚血瘀、脉络阻滞 ,但无论何因 ,均可致腑气不通。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 ,木横土衰或气虚血瘀 ,必致脾胃斡旋升降失常 ,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 ,糟粕内停 ,且中风急性期多为阳火亢盛 ,火热内炽既可烁液成痰 ,助…  相似文献   

15.
16.
老年肺心病的中医分型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坚毅 《四川中医》2001,19(8):13-14
根据老年肺心病临床发病的一般规律及变化,将本病的治疗归纳为9类证型,以证统法统方选药,便于临床掌握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预防医学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的以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疾病,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借鉴中医经典的"治未病"的思想,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行防治,建立中医特色的AS健康管理模式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腑法在急重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凤娣 《新中医》1995,27(6):38-39
通腑法在急重症中的应用邱凤娣主题词泻下,中医治法,急症/中医药疗法通腑法在中医急危病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独特作用和显著疗效被广大医家所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急重症工作的深入开展,除了用通腑法治疗急腹症外,通腑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临...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淤药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治疗心肺心病时,在方中加入活血化淤药,收到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