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的功能改变.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其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起主要作用. 故尔观测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 VCAM-1、 P-selectin表达和粘附作用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研究载体, 采用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观测Ox-LDL对内皮细胞(EC)粘附功能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ELISA二种方法观测Ox-LDL(100 μg/ml和200 μg/ml二种浓度)对EC上粘附分子ICAM-1、 VCAM-1和P-selectin表达的影响. 以计数法观测Ox-LDL对EC粘附功能的影响. 结果: 以ABC法测定ICAM-1的阳性表达率(%)如下: 100 μg/ml为60.8±11.5, 200 μg/ml为67.2±7.6, TNF-α(250 U/ml)为88.2±11.5, 未加任何刺激剂的对照组为37.9±5.6. 结果表明: 以Ox-LDL处理的HUVEC ICAM-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以ELISA法测定的结果(以OD值表示)是100 μg/ml为1.424±0.361, 200 μg/ml为1.612±0.402, TNF-α为1.965±0.420, 对照组为1.330±0.320, 此结果同样表明Ox-LDL显著增加HUVEC上ICAM-1的表达. 以上二种方法均未观测到Ox-LDL对HUVEC上VCAM-1和P-selectin表达的影响. 粘附实验的结果显示: 浓度为100 μg/ml的Ox-LDL能显著增强U937细胞与HUVEC的粘附率(%), 实验组为20.22±8.29, 对照组为6.19±4.09, 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 本研究测定结果表明Ox-LDL确有促EC活化, 增加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 增强EC与白细胞(特别是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 V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MCP-1)表达的影响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以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 作观测对象, 采用平行板流动腔产生一定大小的切应力,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测经0.72 Pa作用不同时间(30 min、 5 h)后, 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采用ELISA方法测定灌流液中MCP-1蛋白浓度, 反映内皮细胞表达MCP-1的变化. 结果: 粘附分子测定的结果如下: 切应力作用30 min后, 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为56.3±10.2, 作用5 h后为58.6±6.8, 而对照组(静态)为44.7±11.6, 此结果表明切应力能引起HUVEC上ICAM-1表达显著增加. 未见其对VCAM-1表达的影响. MCP-1蛋白浓度测量的结果是: 切应力作用30 min后, 灌流液中MCP-1浓度为76.6±26.1 pg/ml, 作用5 h后为323.4±106.7 pg/ml, 作用12 h后为1 152.7±377.5 pg/ml, 对照组为186.0±74.8 pg/ml, 以上结果表明0.72 Pa切应力作用可引起MCP-1表达时间依赖性增加. 结论: ICAM-1是介导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切应力可引起HUVEC上ICAM-1表达增加, 有促进白细胞粘附的作用. MCP-1是特异性作用于单核细胞(MC)的强趋化蛋白, 对MC在内皮下聚集起启动和放大作用, 故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0.72 Pa切应力可引起HUVEC表达MCP-1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中各种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体内,血流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影响。为了阐明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流体切应力(2.23~6.08dyne/cm  相似文献   

4.
MCP—1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HU GEC)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 EL ISA法。结果 1培养的 HU GEC表面有少量 ICAM- 1表达 ,在 10 ng/ m L MCP- 1刺激后 ICAM- 1表达量增多 (P<0 .0 5 ) ,6 h即有 ICAM- 1表达增强 ,12 h达高峰 ,不同浓度的 MCP- 1(10、2 0、40 ng/ m L)刺激HU GEC18h后 ,ICAM- 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2加入抗 MCP- 1抗体后 ,ICAM- 1表达量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 .0 5 )。结论 MCP- 1可刺激 HU GEC表达 ICAM- 1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体内 ,内皮细胞的功能不仅受化学因子的调节 ,而且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为探讨流体切应力和溶血磷脂酰胆碱 ( L ysophosphatidylcholine,L yso- PC)的双重作用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m an um 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HU VECs)表面黏附分子 ICAM- 1、VCAM- 1、E- selectin表达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L yso- PC( 3 0 μg/m l)和流体切应力 ( 2 .2 3、4.2 0 dyne/cm2 )的协同作用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在受剪切作用之前 ,用 L yso- PC孵育激活内皮细胞 ,或预先剪切后再用 L yso- PC孵育 ,内皮细胞的 ICAM- 1和VCAM- 1表达与两种刺激同时作用相比 ,显著增加 ( P<0 .0 5 ) ;切应力或 L yso- PC的单独作用 ,以及两种刺激同时存在对 HU VEC的 E- selectin表达无显著影响。而在受剪切作用之前 ,用 L yso- PC孵育激活内皮细胞 ,或预先剪切后再用 L yso- PC孵育 ,内皮细胞的 E- selectin表达与两种刺激同时作用相比 ,显著增加 ( P<0 .0 5 )。结论认为 :即使在不利于细胞黏附的力学环境中 ,流体切应力与 L yso- PC的协同作用 ,也可能是在炎症部位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募集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人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机理。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或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U937与HUVECs的粘附,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ox-LDL显著增强单核U937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粘附,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粘附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ox-LDL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补肾宁心方中药灌服血清可显著下调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P<0.01)。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轻度修饰LDL(MM-LDL)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粘附功能及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计数法观察经MM-LDL作用的HUVEC与U937细胞的粘附率;用ELISA方法检测MM-LDL作用后HUVEC膜表面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结果:MM-LDL(75mg/L)作用HUVEC4h后,其对U937细胞粘附率明显增加(P<0.01),HUVEC膜表面未见VCAM-1,ICAM-1,P-selectin表达上调,作为阳性对照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TNFα)5.0μg/L可显著诱导以上3种粘附分子表达。延长MM-LDL与HUVEC作用时间至18h可诱导产生P-selectin表达,对VCAM-1表达无影响。结论:MM-LDL诱导的HUVEC与U937粘附不是通过ICAM-1、VCAM-1介导的,P-selectin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OX-1/PPARγ信号途径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聚肌苷酸[poly(I)]、卡拉胶(carrageenan)、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以及Ox-LDL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用,用realtime RT-PCR测定LOX-1和PPARγ、RT-PCR测定ICAM-1和E-selectin的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PPARγ、ICAM-1和E-sele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Ox-LDL可以显著上调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oly(I) 和 carrageenan可以显著抑制Ox-LDL对PPARγ的上调作用。在HUVECs中预先单独加入15 d-PGJ2或与polyinosonic acid一起预先作用,然后再加入Ox-LDL。15d-PGJ2可以降低Ox-LDL诱导的ICAM-1、E-selectin和LOX-1的表达;PPARγ的受体激动剂与LOX-1的受体阻断剂联合作用,其降低ICAM-1和E-selectin表达的作用比单独使用15d-PGJ2或polyinosonic acid要显著。结论: Ox-LDL一方面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损伤,另一方面启动细胞抗炎作用,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呈现双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糖基化产物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机理。 方法: 分离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将终末糖基化终产物(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人血清白蛋白(HSA)与HUVECs在体外共同培养,并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 结果: 正常人HUVEC表达ICAM-1和VCAM-1。AGE-HSA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ICAM-1、VCAM-1的表达(P<0.05),而HSA对HUVECs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均无影响。 结论: AGE能上调HUVECs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AS时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感染及其对细胞分泌和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C.pneumoniae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人喉表皮癌(HEP-2)细胞培养C.pneumoniae,以C.pneumoniae感染HUVE细胞,经透射电镜及PCR检测有无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HUVE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ICAM-1mRNA的变化。结果: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细胞;感染后12h,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即增加,其峰值约在感染后24h;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其增加在mRNA水平。结论: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增加ICAM-1的表达,提示C.pneumoniae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之一,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流体切应力强度对内皮细胞IL-8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内皮细胞位于血流与血管之间,内皮细胞调控的机械力相关反应已成为正常血管反应的一部分。切应力在调节内皮细胞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流体切应力可以直接调节内皮细胞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而且IL-8的表达量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 为阐明内皮细胞IL-8基因的表达除了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外还与切应力的强度有关,我们用不同强度的流体切应力(2.23、4.20、6.08、8.19、9.67、12.15、14.40、16.87、19.29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采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内皮细胞IL-8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没有IL-8基因的表达,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低切应力(2.23dyne/cm^2)时IL-8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为高切应力(19.29dyne/cm^2)时IL-8mRNA表达量的约68(作用1小h)或52倍(作用2h)。IL-8mRNA的表达量与内皮细胞所施加的切应务强度呈反变关系,直线回归方程,1h时为y=7.57-0.11x,相关系数r=7.97;2h时为y=7.92-0.10x,相关系数r=0.96。式中:y为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IL-8mRNA的表达量(拷贝数的对数值);x为施加于内皮细胞的切应力强度(dyna/cm^2)。不同的切应力作用时间(1h,2h)均表现出相同的IL-8mRNA随切应力强度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不仅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而且IL-8的表达量与切应力强度有关。流体切应诱导内皮细胞IL-8mRNA的表达急剧增高,可能在炎症机制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体切应力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IL-8 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内皮细胞对力学环境变化敏感,流体切应力可以直接调节内皮细胞基因的表达。为阐明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的表达除受化学因子的调节外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本文用流体切应力(2.23、4.20、6.08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采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内皮细胞IL-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没有IL-8基因的表达;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1h IL-8mRNA表达增加,2hIL-8mRNA表达量至最高值,3hIL-8mRNA表达量开始下降,4h后IL-8mRNA持续低表达;各实验组(2.23、4.20、6.08dyne/cm^2)均表现出相同的IL-8mRNA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确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而且IL-8的表达量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呈双相性变化。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体低切应力对内皮细胞IL—8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证实内皮细胞IL-8表达不仅受化学因子的调节,而且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我们用低层流切应力(4.2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IL-8基因表达,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内NF-kB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未用切应力处理和切应力作用0.5h后内皮细胞IL-8mRNA表达量很少,切应力作用1h后内皮细胞IL-8 mRNA表达增加,2h进一步增加。②未用切应力处理和切应力作用0.5h内皮细胞核内NF-kBp65染色阴性,切应力作用1h呈弱阳性,2h呈阳性。提示低层流切应力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增加,IL-8表达量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流体切应力可诱导内皮细胞内NF-kB的激活,激活程度与作用时间有关。低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剪切力对内皮细胞表面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其种植于载玻片上,放入流室系统分别施加以不同的剪切力.按施加剪切力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低剪切力组(4.2 dyne/cm2,n=5)、中等剪切力组(8.4 dyne/cm2,n=5)和高剪切力组(15.0 dyne/cm2,n=5);对照组(n=5)静态条件下培养,不施加剪切力.剪切力加载1、2、4、8 h后RT-PCR测定各组内皮细胞LOX-1 mRNA的表达.结果 低剪切力(4.2 dyne/cm2)作用下,内皮细胞LOX-1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中等剪切力(8.4dyne/cm2)作用2、4、8 h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水平均降低[2 h:0.2346±0.0397比0.2948±0.0128,4 h:0.1747±0.0585比0.2985±0.0204,8 h:0.0256±0.0067比0.2968±0.0175,均P<0.05].高剪切力(15.0dyne/cm2)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LOX-1表达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结论 不同剪切力可以影响内皮细胞的LOX-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流体切应力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IL-8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皮细胞对力学刺激反应敏感 ,流体切应力可以直接调节内皮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为阐明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 8(IL- 8)蛋白质的生成受力学因素的影响 ,本文用流体切应力 (2 .0 9、4 .6 1、6 .19dyne/cm2 )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 EL ISA技术检测内皮细胞 IL- 8蛋白质的生成。结果显示 :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只有极少量的 IL- 8蛋白质生成 ;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 1h,IL- 8蛋白质生成增加 ,处理 5 hIL- 8蛋白质生成量至最高值 ,处理 8h IL- 8蛋白质生成量下降 ,10 h后 IL- 8蛋白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各实验组 (2 .0 9、4 .6 1、6 .19dyne/cm2 )均表现出相同的 IL- 8蛋白质随力学刺激时间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确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生成 IL- 8,并且 IL- 8的生成量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 ,呈双相性变化。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生成 IL- 8,可能在急性炎症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 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健康产妇新鲜脐静脉获取原代HUVECs,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加载不同时间(1、4、6 h)和不同大小(0.5、1.5、3.0 Pa)的层流剪切应力,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Pim-1基因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和p-STAT3的表达水平,利用Wortmannin (PI3K抑制剂)、 Deguelin (Akt抑制剂) 和AG490 (JAK抑制剂) 信号阻断剂探讨信号转导途径。 结果 HUVECs在1.5 Pa 剪切应力作用4 h后Pim-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不同强度的切应力均会刺激Pim-1基因的表达,其中3.0 Pa表达最强。切应力能显著激活p-Akt和p-STAT3的表达。AG490可以明显抑制Pim-1的表达,而Wortmannin和Deguelin增强Pim-1的表达。 结论 流体剪切应力可诱导HUVECs中Pim-1基因表达,其表达量与刺激时间和剪切应力的强度密切相关,这种作用可能通过JAK/STAT3和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  相似文献   

18.
流体切应力下血管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流体切应力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血流动力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早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对血管内皮细胞施加不同切应力,分别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CP-1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以0.72Pa切应力进行不同时间作用,0.5h后MCP-1mRNA即达到静态时(0.160±0.037)的4倍(0.684±0.033),5h时略有升高,达0.707±0.089,12h后下降到低于对照组的水平(0.036±0.006,P<0.001).灌流液中MCP-1蛋白时间依赖性增加,但5h后增长趋缓;而在不同切应力(0.30、0.72、2.40Pa)相同时间(5h)下,0.72Pa的作用最显著,MCP-1蛋白比静态对照增加了2倍多,mRNA水平则升高达4倍.结论MCP-1的表达对切应力的变化反应强烈,持续稳定的切应力则下调MCP-1的表达,此研究结果表明血流紊乱可促进AS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