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建湖县农村人群的肠道蠕虫感染率及发展趋势,为开展该病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同时采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调查分析建湖县水网地区人群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结果居民、小学生、中学生感染率分别为21.92%、20.90%、18.14%,都远高于该县1998年调查的居民(7.77%)、小学生(7.61%)、中学生(7.19%)感染率;农村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郊;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肠道蠕虫感染率明显好于改良加藤法.结论农村人群肠道蠕虫感染流行因素在短时内难以消除,要将感染率降至最低水平直至控制是防治工作的难点,因此,人群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要争取立法,对集体检查、驱虫、收费等项目做出明确规定,使各地各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防治实施规划和方案,便于行政干预,保证重点人群覆盖率,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肠道蠕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周口市人群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2002年10月,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选择扶沟、淮阳和郸城县,每个县选取3个自然村为调查点,每点抽取550人为调查对象;在淮阳县另选择2个自然村为旋毛虫病调查点,各村问卷调查500人以上并做血清学检测;从淮阳县抽取760人进行弓形虫血清学调查;在商水县的3个自然村进行囊虫病血清学检测。肠道寄生虫调查用碘液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透明胶纸肛拭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旋毛虫、弓形虫和囊虫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结果]调查4539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8.26%,其中蠕虫感染率为10.13%,原虫感染率为9.96%,查出蠕虫7种、原虫8种。人群旋毛虫、弓形虫和绦囊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8.92%和0%。[结论]与10年前相比,周口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人群中旋毛虫和囊虫感染水平较低,弓形虫感染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地区农村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选取3个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当地基本情况并对调查点300名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碘液涂片法分别检查肠道蠕虫和原虫感染情况,儿童采用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7%,共检出蛔虫和带绦虫两种肠道寄生虫。通过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段中,≤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5.8%;不同职业中,学龄前儿童组感染率最高,为7.7%;不同文化程度中,文盲组感染率最高,为8.0%。经χ~2检验,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农村人体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较低,应继续加强寄生虫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2年高密市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密市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2002 年在全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处乡镇4个自然村的居民,采用直接涂片法和肛贴法查肠道寄生虫卵。[结果]调查1 324 人,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71人次,感染率为12 9%。其中,鞭虫、钩虫、蛔虫、阿米巴、兰贾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 8%、3 2%、1 2%、0 7%、0 4%,208名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7 3%。[结论]高密市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5.
永德县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永德县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肠道寄生虫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文化、交通、生活、卫生习惯等条件为好、中、差的3个乡镇,即对永康、德党、乌木龙3个乡(镇)18个自然村的>2岁的农村居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其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3个乡(镇)农村居民1488人,肠道寄生虫感染阳性1254人,总感染率为84.27%;发现12种肠道寄生虫(蠕虫5种,原虫7种).蠕虫、原虫感染率分别为75.00%和16.87%;蛔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66.94%、41.94%;蛲虫阳性率为15.81%(52/329).最多的有1人同时感染6种寄生虫.不同地区的总感染率、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总感染率以及蛔虫、钩虫的感染率在佤族、彝族、汉族、傣族人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6.7-16、≥17岁3个年龄组人群的总感染率及蛔虫、钩虫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永德县肠道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文化和生活落后、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较差的地区.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积极开展群众性驱虫工作,切断传染源,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豫东平原周口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方法和要求,选择3县9个调查点。结果:调查4539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19.06%(865/4539);其中蠕虫感染率9.63%(437/4539),原虫感染率9.43%(428/4539)。查出肠道寄生虫15种,蠕虫7种,原虫8种。结论:该市人群寄生虫感染已经大幅度下降,但不同地区感染情况仍有较大差异,低年龄组仍是受寄生虫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阜阳市农村人群肠道蠕虫病感染情况,分析阜阳地区人体肠道蠕虫流行趋势。方法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调查对象。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调查肠道蠕虫病感染状况。结果阜阳农村地区居民肠道蠕虫病感染率1985~1990年高达69.02%,2002~2003年为19.08%,下降了72.36%。结论阜阳市农村地区肠道寄生虫病下降趋势明显,但仍处于高感染状况,应继续加大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8.
龙岩市人体肠道寄生虫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龙岩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粪便检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蛲虫卵检查采用透明胶纸拭肛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EpiInfo 2000统计分析。[结果]检测5县(市)5乡(镇)24个村6岁以上人群粪便样本共10 056人份,感染率6.6%,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9%、4.5%、0.5%。感染2种肠道寄生虫32例,复合感染率0.3%,感染人群中轻度感染占87.0%,旱作区人群感染率13.2%,水田种植区人群感染率5.0%。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及不同耕作区人群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女性人群、儿童、老年人及旱作区居民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儿童蛲虫感染率11.4%(257/2 256)。[结论]龙岩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比1992年(78.6%)已下降91.7%。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市目前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现状调查方案。[结果]本次调查3个村,人群感染率为42.8%,有蛔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鞭虫和蛲虫5种;以5~20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5岁以下及20-60岁组;南镇村未发现钩虫感染者,总感染率小于大坪村及外墩村;大坪村钩虫感染率高于外墩村,而鞭虫感染率则低于外墩村。[结论]我市肠道线虫感染率较高,且不同地区感染虫种与感染率不同,这与我市农村不同地理位置及农民耕作、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应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选取35个县的104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6 866人;选取37县(区)的62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15 893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结果 河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02%,蠕虫感染率(1.48%)高于原虫感染率(0.56%),查出虫种14种,其中肠道线虫5种、吸虫2种、肠道原虫7种,所有检出虫种中蛲虫感染率最高,全省4个生态区中秦巴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男女性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0,P=0.057);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83,P=0.000 1),0~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且以蛲虫感染为主;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18,P=0.000 1)且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下降趋势(χ2=70.969,P=0.000 1);不同职业人群中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肠道蠕虫以轻度感染为主,仅钩虫出现2例重度感染。河南省城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仅为0.0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χ2=15.765,P=0.000 1)、饮用井水(χ2=45.589,P=0.000 1)是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危险因素,农民人均年收入是感染肠道寄生虫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原虫感染率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均有大幅下降,肠道蠕虫感染率与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相比也有大幅下降,检出的原虫、蠕虫、总虫种数均少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论 对比河南省三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