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定位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了人体内的经络和脏腑,创立了藏象和经络理论,作为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用以阐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而指导中医各科的医疗实践。中医经络理论历经千年,不同人士不同认识之间难免有不同之处,不在求同存异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一、中医特色的概念所谓中医特色是指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以中医理论为核心的医疗实践。这是不同于现代医学和其它传统医学的特长。中医的特色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它的理论核心,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理论体系包括中医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对自然、人体、疾病认识的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以这些理论为核心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以及上述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于中医理论体系确立之时,它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医疗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并有机的结合抽象思维方式,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即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体为中心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5.
曾庆利 《国医论坛》2002,17(6):37-39
中医对于人体结构的认识 ,与现代医学概念不完全相同。它虽然具有现代医学解剖结构的内涵 ,但主要是以生理功能为单位划分的功能结构 ,这就是中医人体结构的两重性。五脏六腑各系统实际是功能系统。经络是联系脏腑与体表的结构 ,其性质必然与脏腑相同 ,但其联系是结构联系还是功能联系 ,仍很模糊。兹就五脏结构和五脏与七窍的联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十二经脉气血循环路线等方面探讨经络的实质。1 从五脏结构与五脏和七窍的联系看经络中医理论所说的五脏 ,其名称虽然与西医解剖器官相同 ,但功能却超越了同名器官的功能。如在中医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经络研究新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声闳  陈静 《中医药学刊》2002,20(4):410-411,416
指出,研究经络的方法必须更新。分维学说认为,人体内的实物只能填充2.7维左右,剩下的0.3维左右为间隙维网络。这个网络本身就是经络的解剖定位。与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从为用”的“以无为有”的定位方法论相一致。细胞外间质即经络物质。十二经与厅经八脉,是五脏六腑这些不同功能细胞群在胚胎一开始即形成的相互联通的间隙网络。经络是人体超循环运转的组织基础。经络是人体开放系统耗散结构的通道。它集生命物质、能量、信息和场地于一身,依靠自组织操作,执行着决死生、处百病的“大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组成和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人体经络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学说或假说能够完美诠释经络的实质,所以经络的本质研究并无突破性进展。笔者基于振动力学中的模态概念,提出经络是人体内具有模态特征系统的假说。  相似文献   

8.
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起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 ,其理论的核心 ,应对整个学科具有支撑作用。中医藏象理论在中医学中 ,不仅包涵了中医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 ,还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方面。换言之 ,它不仅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 ,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因此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2 藏象学的理论特征从藏象学的形成及发展来看 ,它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体现了以下特征 :依据人体内外的完整统一性 ,通过“见外而知内”的方法 ,把…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模式之一,是《黄帝内经》建构中医理论特别是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理论的核心思维模式,贯穿于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疗养生等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在中医学中数学思维主要有3个方面的运用:①以数理哲学建构中医理论体系;②以数学方法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③运用数学思维指导临床治疗.中医数学思维模式启迪我们,应引入现代数学方法认识人体生命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0.
经络研究的新思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形论和分维学说是当代新兴的学术思潮 ,本文利用分维学说研究人体内的分形结构 ,认为人体内存在间隙维。把人体间隙维学与《内经》中的经络论述与现代的经络实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认为经络系统就是人体间隙维系统。这样 ,以缝隙之无为有 ,久悬未决的经络解剖定位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中医医院应突出中医特色,这是发展中医院的根本保证。现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中医特色及其主要内容我国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中医理论的中心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人体内部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强调诊病治疗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论治。这种理论早在二千年以前就贯穿到祖国医学领域中,成为中医的重要理论,至今还指导着中医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四诊、八纲、治疗方药等方面,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是经过几  相似文献   

12.
中医基础理论时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时间结构论述人体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所在,它的这一特点将对未来生命科学具有带头科学的意义。因此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所关注的若干重要方面的时间结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主要包括藏象理论、阴阳理论、舌脉诊、证、经络腧穴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还指出了目前中医理论时间结构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同是一个心脏跳动为什么寸关尺三部脉的波形会各异?脉搏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中医学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西医与中医的差别之一就是前者以解剖实践为依据,而后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由于两种理论对人体循环系统的理解差异,笔者用中医脉诊仪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以振动理论来解释上述问题。为中医脉诊的现代化及中医脉诊仪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崭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和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都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经络理论。中医经络以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为主体,穴位大多位于经脉循行路线上。在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人体经络的主体是三脉七轮。同样是关于人体,但是两种经络学说存在很多差异。探求两种经络学说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入认识和运用经络理论。把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任督二脉和相关穴位与阿育吠陀医学中的三脉七轮相比较,初步探求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1 传统概念只是一种推理工具 经络学说的重点内容是“经络”概念的形成和作用的表达。围绕经络的形成似已达成共识,即经络的形成是古人通过独特的医疗实践、结合部分解剖知识等创建的,但这不等于说经络就是一个实体。经络应当是客观加主观的产物,所谓客观就是古人模糊的解剖学知识,而所谓主观就是古人对人体内在相互关系的认识,二者结合才形成了古人的经络观。具体地说,经络应当是在实体(血管、神经、肌腱等)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仿血管、神经、肌腱等功能的一种功能通道,同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一样,既类似现代解剖器官和组织,又不完全等…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来经络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所用的术语、名词及所概括的内容和范围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两种医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完全相同的同一个人体,就是说组织结构,形态解剖是完全相同的,至多是肤色不同。但对于认识疾病又从各自的医学体系出发,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西医则注重辨病论治,二者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各自特长。回顾经络学说的研究经历7三个高潮阶段。1经络研究第一个高潮首起于1958年有色冶金研究院院长张协和院长访日,将中谷义雄氏皮肤电阻良导终测试仪引进国内,改称经络测定仪,此后在全国各地各医…  相似文献   

17.
杨力 《科学养生》2016,(3):14-15
正脏腑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学说与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中医医疗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故有"不明脏腑经络,动手开口便错"之说。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是心、肺、肝、脾、肾的总称,六腑是胆、小肠、大肠、胃、膀胧、三焦的总称。五脏的生理功能是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神;六腑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6种组织器  相似文献   

18.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义。 ——孙思邈《千金翼方》 中医的一大贡献,就是发现了人体经络、穴位系统。经络、穴位是人体能量的传输机构。是人体内的“水利枢纽”。而人体能量是推动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9.
我对经络及其学说起源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人体内运行血气的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目前国内对于经络的实质和经络学说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谈谈个人的管见。一、中医的经络是人体内运行血气的通路“血气”是指有形的血及其伴随的“气”。该“气”,指的主要是血流的动力(宗气)、血的功能(营、卫、神诸气)和血的成分(天气、水谷之气、先天的精气等)。血是有形之物,那么流通血的组织,必然是有形的血脉了。脉,古字为“衇”,象形着“血流于脉”这个生理学意义。明代《人镜经》解释:脉“从血从(?),所以使气血各依分派而行经络也”。  相似文献   

20.
指出 ,研究经络的方法必须更新。分维学说认为 ,人体内的实物只能填充 2 .7维左右 ,剩下的 0 .3维左右为间隙维网络。这个网络本身就是经络的解剖定位。与老子的“有之以为利 ,无之从为用”的“以无为有”的定位方法论相一致。细胞外间质即经络物质。十二经与奇经八脉 ,是五脏六腑这些不同功能细胞群在胚胎一开始即形成的相互联通的间隙网络。经络是人体超循环运转的组织基础。经络是人体开放系统耗散结构的通道。它集生命物质、能量、信息和场地于一身 ,依靠自组织操作 ,执行着决死生、处百病的“大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