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2剂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观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 (MMR) 2剂免疫的效果 ,选择 8月龄已接种 1剂麻疹疫苗、且在 12~ 18月龄已接种 1剂MMR ,无风疹疫苗及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的健康儿童 110人 ,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 ,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 1个月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 0 3ml,检测麻疹IgG抗体、腮腺炎血凝抑制 (HI)抗体、风疹HI抗体。结果显示 :观察对象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前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风疹HI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而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 5 8 18%。而第 2剂MMR免疫后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2 6 78,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14 6 8% ;风疹HI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GMT为 1∶6 11 90 ,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5 0 4 8% ;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 98 0 0 % ,GMT为 1∶32 4 9,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6 9 0 9%。表明MMR 2剂的免疫效果较好 ,为了消除麻疹、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及控制腮腺炎 ,上海市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在进一步开展接种MMR流行病学效果调查的基础上 ,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采取 2剂MMR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取18~24月龄儿童210名,每名儿童接种1剂MMR,在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9d分别观察接种后临床反应,并于接种前、后6周各采集血清标本1份,用血凝抑制(HI)试验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风疹IgG抗体。结果接种MMR后中、弱发热反应发生率4.29%,在1~2d内消退,无异常反应发生。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61.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3.8倍。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83.50%;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53.97%;抗体GMT免疫前1∶1.57,免疫后1∶3.52。免疫前风疹HI抗体均为阴性,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抗体GMT 1∶487.2。免疫前、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MM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冻干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545名18—24月龄儿童分组接种三种MMR疫苗,观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并分别于免前免后采血,用微量血凝抑制法定量检测接种者的HI抗体GMT水平。结果三组观察对象接种MMR后麻疹HI抗体阳转率均在90%以上,风疹HI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腮腺炎HI抗体阳转率均在80%左右,三组均无明显差异,疫苗接种后三组对象全身和局部反应轻微。结论国产与进口的三种MMR疫苗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用于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 了解本市健康人群麻疹、腮腺炎、风疹的抗体水平。  [方法 ] 采集 0~ 5 0岁健康人群血标本 5 43份 ,检测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  [结果 ] 小于 8月龄组麻疹抗体GMT最低 ,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GMT显著升高 (P<0 .0 0 1) ;小于 8月龄组及 8月龄组风疹抗体水平最低 ,1岁接种疫苗后风疹抗体显著升高 (P <0 .0 0 1)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有所下降 ,抗体阳性率维持在 85 %以上 ;小于 8月龄组及 8月龄组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最低 ,1岁以上各年龄组抗体水平显著上升 (P <0 .0 0 1)。  [结论 ] 上海市现阶段实行麻疹疫苗、MMR疫苗的接种程序比较合理和有效 ,但应该进一步开展上海市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水平调查和MMR疫苗免疫持久性观察 ,研究预防未及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策略、育龄期妇女接种风疹疫苗免疫策略 ,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观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探讨其免疫程序.方法选择91名8月龄儿童,接种MMR疫苗,观察接种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并检测接种后6周血清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91名8月龄儿童接种MMR疫苗后,有8名儿童发生一过性发热,2名儿童发生皮疹,2名儿童发生局部弱反应.麻疹、风疹、腮腺炎血凝抑制(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61%、100.00%、74.07%,GMT分别为145.25、1248.71、14.29.结论MMR疫苗对8月龄儿童接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将其初免月龄定为8月龄儿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于1997年4~12月随机选择了本市342名8月龄婴儿进行了观察.所有入选婴儿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105人,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第2组105人,分别在左、右上臂同时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和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第3组132人,皮下接种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在免疫前,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均为2.86%,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为1:1.06;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5.30%,GMT分别为1:1.02和1:1.60.免疫后1个月,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10%和99.05%,GMT分别为1:144.15和1:148.99,两者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5%和97.73%,GMT分别为1:35.10和1:32.85,两者的差异亦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所有免疫的儿童均未发现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可产生与常规免疫相同的免疫应答,风疹疫苗初免月龄定于8月龄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余杭市接种风疹疫苗前人群风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在接种风疹疫苗前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余杭市健康人群风疹HI抗体阳性率63.24%,GMT1:32.28.抗体阳性率<5岁儿童最低(8.05%),5岁以后急剧上升,15~19岁达高峰.男女抗体阳性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对8月龄婴儿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择8~9月龄未接种过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健康儿童共77名,随机分别接种国产MMR疫苗40名和国产对照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MR)37名,观察接种后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麻疹、腮腺炎、风疹的IgG抗体水平。结果 77名观察对象全身反应率为6.49%,未观察到局部反应。2组疫苗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均为100%,MMR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为87.50%,风疹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2.50%和86.49%。2组疫苗免疫后麻疹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1714.63、和1 117.54IU/ml,抗体平均增长约627.72和12 870.35倍;MMR组腮腺炎抗体平均浓度为3 313.81U/ml,抗体平均增长分别约24.32倍;风疹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40.63和44.22IU/ml,抗体平均增长分别约40.63和44.22倍。2组间麻疹和风疹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浓度和平均增长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风疹抗体同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疫苗对8月龄婴儿的安全性、免疫原性良好且能提供额外的腮腺炎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为疫苗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Ⅰ、Ⅱ、Ⅲ期进行,分别选择7~15岁、8~18月龄儿童接种沪MMR,同时设进口MMR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作对照,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Ⅰ期7~15岁的11名接种沪MMR疫苗后,仅发生局部弱反应为27.3%;8~11月龄26名儿童接种沪MMR疫苗后,发热率和皮疹率分别为11.5%和15.4%,其中高热率为3.8%.Ⅱ、Ⅲ期观察1 188名8~18月龄儿童,沪MMR疫苗发热率为11.76%,皮疹率为3.64%,局部反应率为0.44%,其他反应率为0.33%.与对照疫苗比较,仅沪MMR疫苗发热率高于腮腺炎疫苗及风疹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沪MMR疫苗具有与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及进口MMR疫苗相同的免疫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农村地区115名≤2岁~≥23岁的健康人检测了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结果表明:风疹HI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7.89%;≤5岁儿童为43.85%;育龄期妇女易感率为8.59%。对361名≤2岁~≥23对岁的健康人接种了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研究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对风疹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免疫前HI抗体阳性者接种风疹疫苗后仍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说明我国选育的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作者建议:①在全省建立风疹的监测系统;②将风疹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实行1岁儿童完成初种及对婚前育龄期妇女给予1剂风疹疫苗的接种方案;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全省农村地区14岁以下儿童进行普种.  相似文献   

11.
12.
Rubella     
  相似文献   

13.
14.
Rubella today     
J A Dudgeon 《Public health》1972,86(5):207-214
  相似文献   

15.
Plotkin SA 《Vaccine》2001,19(25-26):3311-3319
The virulence of rubella virus for the fetus was fully defined between 1963 and 1965 when an epidemic of rubella occurred in Europe and the US, followed by a wave of damaged babies. Attenuated live virus vaccines were developed in our and other laboratories and their use has already considerably changed the epidemiology of rubella. Nevertheless, only about half of the world's countries vaccinate against rubella. We argu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rubella vaccine with measles vaccine in all campaigns for the control of measles, and will discuss the strategies by which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ould be eradicated at little additional cost.  相似文献   

16.
穆莹  王冉 《职业与健康》2010,26(8):863-865
目的应用胶体金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风疹IgG抗体,并探讨其在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风疹抗原、羊抗人IgG抗体为原料,建立胶体金固相免疫层析法,对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检测,对结果与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结果风疹IgG抗体检测中,不同年龄组风疹感染儿童IgG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不同月份感染儿童Ig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280例临床样本中,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也随之升高。结论胶体金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风疹IgG抗体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高,无放射性及毒性危害且临床符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风疹病毒感染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Rubella in 1998     
In 1998 in Pol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rubella has been reduced three times in comparison with 1997 outbreak. 43,239 rubella cases (111.8/100,000) were registered, including 4 CRS cases (1.0/100,000 live births). 148 persons (0.34% of all cases) were hospitalised. 94.1% of cases were children under age of 14.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was noted in the group of age 5-9 (790.1/100,000). The following rate of vaccinated schoolgirls was reported in 1998: 97.3% in-group of 13-year old, 97.3%--14 y.o. and 98.9%--15 y.o.  相似文献   

18.
19.
20.
Rubella in Europ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